为充分挖掘我省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基层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展现浙江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有效发挥先进典型案例在规范指导、评价引领和防范借鉴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现开设“聚焦基层 | ‘浙里’法治优秀案例展播”专栏,对先进典型案例进行展播。
2021年,宁波市北仑区启动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北仑区司法局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目标,主动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积极破解区内流动人口子女法律保护难题,深入贯彻“法护雏鹰”工作部署,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大格局,探索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帮扶的全链服务模式。
强化案前“预防关”。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引导机制,明确教育、卫健、街道属地等各部门职责,从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游戏沉迷、怠于监护等投诉和求助中,及时发现可能需要的援助对象。开展“法润童心、护航成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项目,加强跨部门跨专业合作,联合制定服务清单和宣传事项,积极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法律援助服务宣传普及。引入“洛可”“金石榴”等专业社会组织,组建“法润童心”普法宣讲团,为辖区内的小学、中学、村(社区)假日学校提供菜单式法律援助课程,按需组织未成年人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升案中“质量关”。注重兼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权益的双向保护,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以及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的未成年人,探索实行免于经济困难审查。推动建立重大疑难案件多部门讨论论证机制,针对刑罚可能性较高、案件性质相对恶劣、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较高、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存在争议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严密专业论证。对案件承办人员资质要求、各环节办理时间等进行了再要求再明确,并提出了法律援助案件记录封存等相关工作要求。
做好案后“帮扶关”。系统构建“大法援”格局,北仑区法律援助中心牵头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联盟,加强与司法部门以及教育、共青团、妇联、卫健、民政等有关部门联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推动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紧密衔接,加强与联盟单位协作,积极链接帮扶资源,强化对未成年受援人人文关怀和心理建设。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遗弃等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在抚养纠纷、监护权纠纷等案件中,通过制发“提示卡”强化家长职责;发现受援人存在心理异常,对接教育、妇联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个案辅导。9月以来受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4件,发放提示卡15张,进行个案辅导5件。
今年9月,北仑区司法局发布《北仑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指引(试行)》,在全省首创县域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体系规范。通过协同化保障、规范化服务、项目化推进,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知晓率、首选率。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基础上,以妇女儿童驿站、学校等为阵地,增设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点39个,进一步延伸法律援助触角。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律师参与公益服务等方式,邀请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队伍共同备课,面向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提供“保护我自己”“抵制校园欺凌”“锁好网络安全这道门”等精品法治课8堂,依托基层援助点开展法律咨询、调解、专题普法等活动60余次,惠及4000余人。
点评人:
宁波市北仑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国杰
一直以来,北仑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畅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流程,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被共青团中央、司法部评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下一步,北仑区司法局将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契机,强化法律援助机构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妇联以及街道等多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发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联盟的职能作用,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完善未成年人全周期成长关爱和法律援助服务提供积极的实践探索。
浙江法治向您约稿!
我们欢迎与法治浙江、司法行政工作相关的原创文章,我们将在投稿中择优录用。
投稿邮箱是:
zlfzbjb@163.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浙江法治 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