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摘要)

政务   2025-01-20 14:03   浙江  

  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等纳入“八八战略”,亲自擘画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山海协作、为民办实事等重大举措,引领浙江探索走出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新篇章等重大使命,明确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国是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浙江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这比全国提前15年,是对浙江的信任,实质上是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探路先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现实路径,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这是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的现实需要。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不亚于当年“成长的烦恼”。新的“成长的烦恼”,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大差距”是这一问题的现实表现。新征程上,我们要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等重点难点,精准谋划对策举措,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这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举措。当前,山区海岛和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还难以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实打实的举措和成效、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总之,缩小“三大差距”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有难度又时不我待。如果说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是扬优势、增动能,那么缩小“三大差距”是促协调、惠民生,就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的是新发展理念,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破解的是高质量发展深层次问题。
  准确把握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理念思路、战略目标和路径方法
  总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坚持以县域为重要单元,聚焦山区海岛县、聚焦农村农民,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等工程,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努力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省域范例。


  理念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千万工程”是牵引。“千万工程”蕴含着缩小“三大差距”的宝贵经验和科学路径,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美丽抓美丽,而是在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纲举目张的关键作用。要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小切口”“久久为功”等理念、方法、机制,运用到缩小“三大差距”的全过程各方面。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路径。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破除城乡一体化在体制、机制、政策上的一系列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人”这个核心要素的有序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要正确认识、科学把握,深刻认识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差距因差别差异而生,但差别差异不是差距;差距是相对的,一定的差距是合理的,要解决的是差距过大问题,特别是群众切身有感、仍在加速扩大的差距;缩小差距不是均贫富,不是一样化,更不是杀富济贫;“三大差距”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能简单分割、搞单打一;缩小差距政府必须有为,但更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差距缩小不仅要体现在指标上,更要群众有感和认同,要把精力放在找准方向和重点上,通过工作和机制创新,推动“三大差距”逐步缩小到合理区间。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是重大使命。面向省内,推动“三大差距”显著缩小、更趋合理,着力提升群众的感受认同度;面向全国,探索形成一批标志性制度成果,着力增强可复制推广度。


  战略目标:全面完成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明确了2025年、2027年、2030年和2035年4个阶段的发展目标。2025年,中央明确要求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我们要交出高分答卷,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新机制。到2027年,要力争山区海岛县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城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乡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新增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要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努力迈进。


  路径方法:做好“3篇文章”、把握“5大原则”、强化“3方面改革支撑”。


  “3篇文章”:围绕“富民”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强城,就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把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化推进。兴村,就是全域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就是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5大原则”:一是坚持创新共同富裕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搞“政策洼地”。二是坚持以县域为重要单元。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县级工作的核心任务,以县域为单元谋划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产业一体发展和人才有序流动。三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需要和可能,放低身段来干,注重“小切口、大民生”,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不好高骛远,更不能吊高胃口。四是坚持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树牢正确政绩观,保持工作定力,立足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而大成,绝不能急躁冒进,绝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五是坚持创新创业、勤劳致富。鼓励勤劳致富,推动形成充满活力、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靠勤劳致富来创造的社会风尚,决不“养懒汉”,决不是一切都靠政府兜起来。


  “3方面改革支撑”:一是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一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二是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努力在缩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着力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在促进省域协同发展联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强化省域整体概念,大力推进都市圈、产业带、县域协同发展,更好带动山区海岛县加快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能。一要强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唱好杭甬“双城记”,支持温州打造“全省第三极”,支持金义都市区加快发展,支持其他省域中心城市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更好带动山区海岛县发展。二要强化三大产业带支撑带动。这三大产业带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部署的重点工作。要深入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建设,推动产业带与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联动发展,让产业带成为兴业富民的示范带。三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深化对山区海岛县及中心镇的帮扶,突出产业帮扶,研究推进“双向飞地”建设。继续完善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对调出县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


  着力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取得新突破。以山区海岛县为重点,积极探索构建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支点的支撑体系。一要提升县城。因地制宜加强县城建设,滚动推进重大项目,支持县城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下山搬迁和“小岛迁、大岛建”。二要做强中心镇。分类推进中心镇建设,扎实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增强产业功能,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发挥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三要培育重点村。总结推广淳安大下姜村、安吉大余村、义乌大李祖村、天台大塔后村等模式,发挥重点村对周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


  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平台,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突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山区海岛县实现强县富民的必由之路。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一要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各类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争先进位,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二要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推动土特产“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融合,积极探索“土特产+商贸”“土特产+文化”等新模式新业态,“一业一策”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三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深入推进“多田套合”综合整治。


  着力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在推动乡村宜居宜业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硬件与软件、塑形与铸魂、物质与精神、风景与风尚共抓,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让农村居民就地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一要持续提升乡村风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打造整洁美丽的乡村风貌。要防止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注重保留乡村风貌。二要开展人文乡村建设。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更好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三要深化乡村治理。乡村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情况最复杂、最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一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一盘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持续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一体推进城乡水网、充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等体系布局,努力实现城乡同规同网、同质同标。二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着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在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上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最核心的是人的自由流动,当前人的自由流动还面临不少政策和机制的制约。要着眼有效破解“人、地、钱”问题,构建有利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方面,要让进城农民“融”得进来。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农民到城市里不愿来、来不了、落不下、服务不好等问题,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让入乡青年“入”得顺畅。大力推广安吉“青年入乡”经验,不断拓宽青年入乡、农创客入乡路径,积极培育现代“新农人”,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持续吸引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


  着力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上取得新突破。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以产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打响“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推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一要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拓宽灵活就业等渠道,全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二要强化低收入农户就业帮扶。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保障农村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农户就业,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增进全省人民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有序高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可及。一要全面总结推广“一市三县”试点经验和做法。2023年以来,舟山市和淳安县、龙游县、景宁县开展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成效非常显著。要加快推广30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点经验清单,研究制定出台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等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配置机制。二要抓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按照“群众普遍有感有得”,抓紧谋好2025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确保公共服务“七优享”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摘自王浩同志2024年12月30日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浙江法治向您约稿!

我们欢迎与法治浙江、司法行政工作相关的原创文章,我们将在投稿中择优录用。

投稿邮箱是:

zlfzbjb@163.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浙江法治  转载发布 

来源:今日浙江


浙江法治
在“浙里”感受法治中国——展示法治浙江建设和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开展普法教育的主阵地、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掌上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