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奋力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文摘   2025-01-05 08:30   天津  

2708次推送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奋力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雷海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这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健康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改革,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入学习贯彻近期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均衡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可负担的健康服务,保障和促进国民健康水平。

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以基层为重点,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决定》明确要求“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以基层为重点审视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和秩序,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地区延伸,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和城乡基层下沉,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共享互认,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和帮扶城乡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区域内群众危重症转诊会诊中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派出中心、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中心、医务人员进修培训首选中心、落实深化医改任务的改革中心、落实一二三级预防的防治结合中心、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中心、维护公益性和遵规守纪的示范中心、承担指令性任务中心作用,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新建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要向省会城市以外人口较多地市倾斜。

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重点是推动人员和服务下沉,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持续夯实基层网底,分类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实现乡镇、社区、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村卫生室动态纳入医保定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支持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完善转诊机制,着力解决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用药可及性问题,循序渐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上下转诊、接续服务作出机制性安排,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公益性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其改革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密切相关。要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维护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以公益性为导向为公立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目前,我国医院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医疗机构处在负债状态,一些价格调整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变化,还有相当比例医务人员没有纳入编制管理。要推动编制存量消化和动态增加,使有资质、有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得到编制保障。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及时反映成本和技术变化,及时把临床中验证成熟的新技术纳入医保,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小步快走。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岗位间的收入差距,动态缩小奖励绩效工资所占比重,更好地体现公益性,促进均衡协调发展。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投入机制,推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助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儿科、精神、中医等专业基本工资逐步给予政策性安排,对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等的运行经费给予补助,稳妥化解长期债务问题,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垫付设备设施购置和核酸检测等费用,减轻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

健全完善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机制。没有高水平的卫生健康科技,就难以支撑全民健康。要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关键问题,聚焦关键技术、装备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基层适宜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健全央地协同、不同部门政策联动、不同创新主体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药物、疫苗、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诊疗方案的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健全完善全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坚持发展和监管并重,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无序扩张,对于超大规模的建设项目,研究实行提级审批制度,增强区域卫生规划执行刚性。有序发展特需医疗,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试点推进重点城市医疗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适度发展中外合资合作、独资医院,适应居民不同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并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相衔接。推动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常态化治理,巩固严的基调、严的措施和严的氛围,创新监管手段,统筹运用医院巡查、飞行检查、异常费用病例核查、审计、统计、投诉举报处置等手段,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性监管,大力发展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不断健全铲除医药领域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治本之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始终立足国情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用有限的资源维护人民健康,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晚得病、尽量不得大病。《决定》提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要促进关口前移,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全面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每年仍有一定数量艾滋病新增感染者,结核病疾病负担仍很突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存量较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易引发的宫颈癌等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家庭幸福,新发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始终存在。要优化防治策略,坚持因病施策、多病同防、综合防治,不断降低重点传染病的流行水平。要大力推进疫苗可预防疾病纳入计划免疫,大力推广多联疫苗研发应用,努力减轻疾病负担。要持续深入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教育,提升国民健康素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使每个人真正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加强重大慢性疾病早筛早诊早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慢性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2.45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25亿,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要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推广早筛早诊早治适宜技术。要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突出服务导向,增强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充分发挥全科医生作用,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全面加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核心能力建设。系统总结抗击新冠疫情经验做法,压实“四方责任”,把应急指挥系统平急转换、区域医疗资源统筹、“三公(工)”协同信息化流调、健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固化下来。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综合救治、医疗能力应急扩容等核心能力建设。大力培养既懂临床、又懂预防、还懂社会治理的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为疾病防治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有效应对未知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威胁挑战。

中西医并重,谋划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格局

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要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坚持把中医药事业放到卫生健康全局中部署推进,各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落实。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度、项目安排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在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中推动中医药更好发展。加强中西医互学互鉴和协同攻关。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态度,促进中医和西医相互借鉴、融合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精髓,大力培养通古博今的中医药人才。

要谋划好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在全球发掘新药用植物资源和道地药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共同开发利用,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服务人类健康福祉。在派出援外医疗队时,增加中医药人员,拓展中医药海外发展,展示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作用。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要深刻把握健康优先发展的本质要求,将保障和改善健康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资金资源优先投入、治理体系优化协同、政策法规充分融入、要素组合优先保障,建设现代化卫生健康体系。

推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目标。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五五”规划,推动相关部门在专项规划和公共政策中将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研究,制定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推动完善支持健康优先发展的治理机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强化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关键指标考核权重,落实地方党委政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党委应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推进协调;地方政府应由一位领导同志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加强统筹。以地市为单元,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建立统一高效的“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推动完善卫生健康法治体系。推进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加快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制修订进程,探索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立法,明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入法入规的实施路径,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法律宣传贯彻,以完善的法治体系保障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实施。

人民共建共享,形成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人民共建共享,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每年集中实施一批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动员全民参与健康促进,促进人人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从人居环境、健康素养、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拓展工作,创新方式,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以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细胞建设为抓手,提升全社会卫生健康治理水平。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强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每个医务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健康宣教,让更多的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公众掌握更多健康技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情况开具非药物处方,引导公众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形势现状,深入分析人口负增长的背景和诱因,有针对性地动态优化完善人口生育政策,从树立正确婚育观、保障生育权利、优化生育服务、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扩增普惠托育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合法权益等入手,积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者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信息来源 | 2025年第1期《党建》杂志

本期责编 | 许偲伦

北辰医院资讯
宣传北辰医院文化、发布北辰医院资讯、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