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讲述白银”历史文化大讲堂——“岩石上的记忆·白银黄河岩画”开讲
为了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白银黄河岩画,激发人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11月1日晚,白银市博物馆第26期“讲述白银”历史文化大讲堂在二楼岩画展厅举办,来自市区各个学校的56名学生和家长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白银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张自娟主讲了《岩石上的记忆---白银黄河岩画》。
随着学生们的纷至沓来,宗诗琳老师首先带着他们参观了岩画展厅。同学们对这种另类的“画作”很感兴趣,在一幅幅展品前驻足观看,观察岩画构图,凝视凿刻的线条,琢磨画作所表达的寓意;在实物展区,同学们看见从岩画点采集来的几块岩画标本,岩面上刻有的羊、鹿、人骑马,展签标注的时间是距今4000--2500年的青铜时代,不由感叹,一幅画作在石头上留存了数千年,“岁月无语,惟石能言”名副其实!
张自娟老师从岩画的概念、世界岩画和中国岩画的发现与基础研究入手,让同学们了解先民们如何以石器为工具,在岩面上用粗犷、古朴、自然的凿刻方法,记录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她讲到,中国是岩画发现最早、文献记载最早的国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唐代张读《宣室志》中都有对岩画的记载;中国第一代岩画领军人物、理论创建和实践开拓者盖山林、陈兆复先生,第二代张亚莎、汤惠生、李永宪、张建林先生在中国岩画的发现、发展、演变、研究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她重点讲述了白银境内靖远、景泰、平川三地21处黄河岩画的分布、凿刻方法、图像的涵义、横向对比,以及白银黄河岩画鲜明的北方岩画特征、写实的风格反映出的远古先民狩猎、畜牧、游牧生活和信仰崇拜,并对白银黄河岩画中的动物、人面像、狩猎图、符号、信仰崇拜等图案进行了阐述。
把课堂搬进博物馆,搬进展厅,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展厅场景复原处挂着投影仪,投影仪里播放着老师精心制作的与的PPT;展品前坐着认真听讲的同学,情景交融。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做笔记,很是投入,不时地跟老师进行互动。从他们关注的眼神里表现出对“白银黄河岩画”浓浓的兴趣,对明天去岩画现场的研学活动更是充满了期待。讲座结束,工作人员给积极发言的同学奖励了一本《白银岩画》图录。
白银黄河岩画的系统发现和研究是市博物馆近五年的坚持不懈的成果。通过一系列调查、采集、研究、学术活动、展览、讲座以及文创产品的研发,都是为了更好地普及保护、研究发掘,利用原始先民留给白银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后世子孙欣赏岩画、懂得岩画并研究岩画,这对白银地区的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地区文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