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南方会出现降雨或霜冻天气,北方会出现降雪,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因为有雪,冬天才更值得期待。
文人墨客也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咏雪佳作,历经千年,依然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1〕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北面的山岭,风景秀丽,雪后的山峰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山上的积雪好像漂浮在云端之上。
雪后初晴,灿烂的阳光洒落在林间,山林显得格外明亮。等到暮霭沉沉,夜色降临之后,长安城中便会更加寒冷。
这是一首应试不合格,但却广为流传的诗篇。
祖咏去长安应考,考题就是“终南望余雪”。按要求须写“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他仅写这四句就交卷,感到若按照要求写,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全诗语言清新,咏物寄情,耐人寻味,被清人王士禛称为咏雪的佳作。
〔2〕
大德歌·冬景
元·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北风吹拂,雪花纷飞,大雪既像白色的花海,又像缤纷的梨花,远远看去,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雪花密密麻麻地飘洒下来,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稀疏的树林中,归巢的寒鸦在枝头喧闹不止。
江边的芦花在清江的映衬下,摇曳多姿,与洁白的雪花相映成趣,一艘无人的钓鱼小船被随意地斜系在江边。
元朝统一中原以后,推行重武轻文政策,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为了生存,许多文人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
这首小令情感真实,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安宁闲适稳定的生活的向往,抒发出淡淡的哀愁和失落感。
〔3〕
《大雪》
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大雪时节,南北方气候相差很大,在江南地区,还没有见过大雪纷飞的美景,今年才感觉到严寒的侵袭。
雪花轻巧地穿过窗帘的缝隙,好像在互相追逐寻觅。雪花层层叠叠地落在树梢上,积压太多太重,好像快要支撑不住了。
毡房里的人玩着掷卢,彻夜不眠,戴着金络头站立的马儿,也因为风雪害怕早起。回顾一生,笑自己获得功名为时已晚,正如同幻想黄河水何时完全结冰一样。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只可惜壮志难酬,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融入了陆游深深的爱国情怀。“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尽管历经坎坷,但他那一颗高洁的心从未停息过。
〔4〕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流放十年。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寄情山水,来抒发自己坚韧、孤寂的情怀,一如这篇《江雪》。
连绵不断的群山之间,已经看不到鸟儿飞翔的身影。举目四望,所有的道路上,没有一丝行人的足迹,大地一片空旷与冷寂。
大雪纷飞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孤独地坐在一叶孤舟上,垂钓着一江风雪。
一个人走过冰天雪地,才能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孤独。可以说,这是大雪节气里的经典画面。
柳宗元无论经历多少伤痛与无奈,无论心怀多少憧憬与希望,都化作风雪江边那个孤寂的背影,都蕴藏在那颗超脱而充实的心中。
〔5〕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雪皑皑,雪花纷飞的时节,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枝寒梅点缀其间,别在枝头的梅花,像是精美的饰品,丰润皎洁。
梅花半开,清香四溢,就像是刚刚沐浴完毕的美人,清新脱俗,让人心生怜爱。
梅花适宜在月光下欣赏。大自然可能真的对梅花偏爱有加,所以才让皎洁的清辉洒满大地,使得暗香浮动,疏影横斜。
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怎能辜负,让我们举杯共饮,品酒赏梅。不要推辞,尽情畅饮吧,因为梅花不与群花争艳,高洁脱俗,独自绽放。
雪花与梅花,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在冬季的撮合下,成就了冬日里的一段佳话。
词中的月光、酒樽、梅花交织成了一幅空灵优美的图画,赞美了梅花超尘绝俗的素质和不畏霜雪的坚强品格。
有了梅花,萧瑟的冬日里,便有了生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