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
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
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无法忘却的日子,是深埋人们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这个日子,是中国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重要时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以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以诗明志、寄情的先贤,那深沉的家国情怀,至今仍能触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 爱国,是碧血丹心,精忠报国。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军中的号令以疾风暴雷之势,迅速传达全军,声威响彻天际,震动大地。
北伐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洛水,一路势如破竹,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踏着敌人的鲜血奔腾,可汗的头颅被挂在旗杆上示众。
官军胜利归来,将胜利的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岳飞是一位忠孝两全、文武兼备的抗金名将。他的那首《满江红》,响彻千年,字里行间尽显其舍身报国的铮铮傲骨。
报效国家、收复失地、重振中华的家国情怀,使得全诗洋溢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 爱国,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醉梦里挑亮灯火,观看着宝剑,仿佛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号角连天的军营。
将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的将士,各种乐器演奏着鼓舞士气的乐曲,传遍塞外。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风驰电掣,弓箭如霹雳般划破长空。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是可惜现在已是白发人!
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词中回忆了青年时代驰骋沙场的战斗生涯,流露出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 爱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凿开那混沌未分的地壳,得到了珍贵的乌金煤炭。它蓄藏着温暖和光明,其意义深远。
煤炭燃烧时发出的火光,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熊熊燃烧的火炉,驱散黑暗,照亮了世界。
金属器皿的制成,离不开煤炭提供的动力。即使煤炭燃烧成灰,其坚硬不屈的精神仍然如同铁石一般永存。
只要能让天下的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哪怕历尽艰辛也在所不惜。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抒发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 爱国,是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的乌云,遮天蔽日,连绵起伏的祁连山白雪皑皑。荒漠上矗立着一座孤独的边塞古城,与玉门雄关,遥遥相望。
边塞风沙漫漫,将士们在黄沙漫天的疆场上,身经百战,虽然磨穿了坚硬的铁盔铠甲,但是心中的壮志不灭,他们发誓,要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
好男儿志在四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爱国,是忧国忧民,矢志不渝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虽然长安遭到摧残,但山河依旧在,春天的长安城,如今杂草丛生。我为战败感到悲伤,见到花开却泪流满面;内心充满惆怅与怨恨,听到鸟鸣便会胆战心惊。
连绵不断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三个月,也阻断了家书的传递,一封家书胜过万两黄金。国愁家忧萦绕心头,我搔头苦思,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上簪了。
诗人以战乱中的长安为背景,描绘了国家破败、百姓流离失所的凄凉景象。全诗句句经典,铿锵有力,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 爱国,是舍生取义,为国尽忠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文天祥心中,爱国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忠诚与奉献,是对国家命运的无悔担当。
回想自己早年历尽辛苦,如今在惨淡的环境中度过了四个年头。国土河山惨遭敌人的割裂,就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百姓在动荡不安中,像是骤雨里的浮萍一样。
惶恐滩的惨败,至今依然令人感到惶恐。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义正辞严,慷慨激昂,表达了诗人誓死不屈、以死报国的决心,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心中的座右铭。
● 爱国,是为国献身,大义凛然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激昂的战歌,挥举大刀,发誓要将敌人赶出山海关,凯旋而归。
将士们知道,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捐躯是自己的使命,哪里还会在乎将来战死以后,尸体如何被运回家乡呢。
这首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将士们矢志不渝、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
这种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人动容。
● 爱国,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大唐的旗帜在阴山上高高飘扬,彰显出赫赫军威,如果胡人胆敢来侵犯,已经叫他有来无回。
作为子民,愿意用一生来镇守边疆,报效国家,大丈夫要建功立业,又何必在乎是否能够活着返回家园呢?
一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描绘了边疆战士誓死保卫国家、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没有国,哪有家。
爱国之情,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始终保持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就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