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

学术   2025-02-06 00:00   英国  

近日,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刘峣教授、张子栋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周济院士团队合作,在结构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发表题为“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A review”的综述文章。该文章全面回顾了负泊松比超材料的分类、变形机制、制造技术及其力学特性和应用领域,并探讨了现存研究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了激发创新设计并增强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实用性。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璐婕、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颜森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峣教授、张子栋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图1.负泊松比超材料的基本结构、制造、性能及应用。内部的水滴形区域描绘了负泊松比超材料的三种基本结构。外部环形区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概述了制造方法、力学特性及其典型应用。

力学超材料是一种经过精心构思的人工合成材料,可以展示出超越传统自然材料的卓越力学性能,这些特性主要源自于它们独特的结构设计而非材料本身。负泊松比超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学超材料类别,因其非传统的变形行为(拉伸时横向扩展,压缩时横向收缩)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这种负泊松比效应,此类超材料拥有高剪切模量、一致性的曲面属性以及出色的抗冲击能力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防护装备、车辆安全、传感器和驱动器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2.负泊松比超材料在需求、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的未来发展。

尽管负泊松比超材料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存在若干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定制化的负泊松比变形和多功能集成、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设计效率和多尺度设计,以及克服复杂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限制。此外,耐久性问题和成本控制也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致力于提高超材料的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材料科学、力学理论和制造技术的进步,负泊松比超材料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应用进展,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Ad植物微生物
分享植物与微生物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