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并准确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和《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近日,平度市动物致伤培训会议在平度市人民医院成功举办。
公共卫生科主任刘克令和平度市疾控中心主任代守杰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官福平主持。与会者包括平度市急诊医学质控组成员、来自平度市各医院犬伤门诊的主要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以及来自胶州中心医院、龙口市人民医院和龙口市中医院的相关人员。
刘克令主任热情地欢迎了与会的专家和医务人员。他强调,动物致伤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伤类型,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发布了多项文件,旨在推动动物致伤救治的规范化。医院将致力于实施这些救治规范指南,并加强急诊和门诊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人员建设和技术培训,旨在提升救治能力,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代守杰主任作为疾控中心的代表,对医院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支持,并对动物致伤的规范化诊治表达了深切的期望。代主任特别强调,医务人员需增强预防意识,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以及破伤风诊疗规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中。
官福平主任阐述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强调了规范化治疗的至关重要性。他特别提到了动物致伤门诊的启动情况,官主任指出,开设动物致伤门诊是医院响应患者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旨在提高对动物致伤的诊断和治疗能力。通过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医院致力于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确保有需要的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在授课阶段,平度市人民医院动物致伤门诊的负责人付京尧副主任医师,深入解读了“动物致伤规范”和“非新生儿破伤风预防处置规范”。他从动物致伤和破伤风疾病的防控形势、诊疗规范、外伤处置、破伤风病例分析以及常见破伤风预防处置的误区等多个角度,全面分享了在动物致伤和破伤风防控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的黄立嵩教授详细讲解了狂犬病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化处理方法。他重点阐述了重症犬咬伤的处理流程和手术技术,以及暴露后疫苗的正确使用。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黄教授亲自指导了不同部位犬咬伤伤口的冲洗技巧和VSD(负压伤口治疗)的实际操作,同时分析了临床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难点。他结合生物制品的科学应用,强调了临床操作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新成立的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和专业水平。黄教授的讲解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易于理解和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会者普遍反映受益良多。
据了解,人民医院目前装备了两种不同基质的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破伤风疫苗以及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过实施一站式诊疗服务,有效节省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并减少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彰显了平度市人民医院在动物致伤诊疗领域的实力与水准,而且对于推动动物致伤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相关链接:
平度市人民医院在急诊外科诊区现已开设动物致伤门诊,24小时为市民提供动物致伤后的伤口处置、组织修复、感染控制、重症抢救及公众科普教育等一站式诊疗,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让有需求的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动物致伤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也是急诊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的创伤类型之一。随着饲养宠物、参与野外旅游的人日益增多,人与动物的频繁接触使动物致伤的风险相应升高。平度市山、河、陆地资源较为丰富,由此带来的动物致伤病例也更加复杂多样,犬猫咬伤、啮齿动物咬伤、蛇咬伤、蜂蜇伤、海蜇蜇伤、蜱虫咬伤等救治需求大。随着夏天的到来,同时动物致伤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动物致伤除造成组织损伤外,还可能引起细菌、病毒感染、中毒、过敏性休克等其他严重后果。
伤口处置是动物致伤治疗的核心,伤口存在特殊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可能,感染风险高,常见的动物致伤有以下几种情况。
1.蜱虫咬伤
被蜱虫咬后,不可自行除蜱,应立即前往医院,可在伤口周围用利多卡因做局部封闭,麻醉起效后,用平头镊子夹住蜱体左右晃动缓慢拔出。及早识别过敏性休克和蜱瘫痪,积极抗过敏抗休克治疗,注意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
2.猫抓咬伤
近年来,流浪猫数量增多,猫致伤风险进一步增大。猫抓咬伤伤口属高感染风险伤口。猫咬伤往往比犬咬伤更容易引起深部脓肿,猫咬抓伤相关相关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口腔和爪子上的菌群,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引起猫抓病的汉赛巴通体,后者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一般只有6小时以内的头面部伤口建议一期缝合。其他情况不建议缝合。
3.啮齿动物咬伤
啮齿动物咬伤(鼠咬伤居多)位居犬咬伤、猫咬伤之后,成为第三大动物致伤来源。伤口清创“越早越好,6小时以内最好”,及早清除伤口内失活组织及异物,伤口是否一期缝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受伤时间、致伤动物、受伤部位、伤口的污染程度、病例的基础健康状况等。
4.蛇咬伤
原则为立即减缓毒液吸收,促进毒液排出,及早转送至医院救治。首先应脱离被蛇咬的地方,避免二次咬伤,不要企图捕捉或追打蛇。再次记住蛇的蛇头、蛇体、花纹和颜色,有条件应保存照片,主动向医生提供材料,不同的蛇种有不同的蛇毒血清。
5.蜂蜇伤
分为蜜蜂蜇伤和胡蜂(马蜂)两种情况。
蜜蜂蛰伤局部皮肤一般肿胀、充血,疼痛或瘙痒,没有溃疡性凹陷,给与局部抗过敏治疗。如有全身瘙痒、皮疹,甚至心慌、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胡蜂蛰伤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其蛰伤后伤处肿痛明显。此类情况需立即用弱酸性液体(比如食醋)或清水冲洗创面,酒精或碘伏消毒后到医院就诊,对蜇刺遗留在皮肤内,可用胶布黏贴拔除。胡蜂蛰伤多数情况需要留院观察治疗。
6.海蜇蜇伤
沿海地区经常发生海蜇蜇伤事件,轻型蜇伤仅出现局部皮损表现,典型损害为鞭痕状皮损,中重度蜇伤可以引起全身变态反应、休克、甚至死亡。一旦被海蜇蜇伤后,要立即上岸,尽快脱离蜇伤环境。用海水反复冲洗蜇伤部位,尽量清除局部毒液。但切勿用淡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因渗透压过低刺丝囊破裂引起毒素的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应尽快就医。
7.犬咬伤
犬咬伤伤口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清水(比如:自来水管稍微开大一点)清洗创面约15分钟,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其他清洗剂,如果流血较多,用纱布或干净衣物包扎止血后,及时去医院。为了防止伤口感染、防止感染狂犬病及破伤风等情况,到达医院后还需要进一步处理伤口,注射狂免和破伤风针等。
6小时以内伤口,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尽量一期缝合。受伤6小时以上的伤口及易感患者伤口不建议一期缝合,将咬伤伤口开放引流,定期更换敷料,至受伤72小时以后可视伤口情况再行延迟闭合。
专家简介
供稿:付京尧
编辑:潘艳
责任编辑:李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