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尺度、旋回、世代、序列和构造层次概念

创业   2025-01-06 08:00   内蒙古  
一、构造尺度
构造尺度主要是指地质构造的规模。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到成百至数千平方千米乃至全球规模;小的则表现在一定范围的露头上或手标本上;更小的甚至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因此,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多个级别,即构造尺度。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大、中、小、微以至超微等六个级别。
巨型构造 主要指延绵数百至数千千米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地貌构造单元,这类构造往往与大型板块或古板块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相关,如喜马拉雅造山带、大洋中脊等。
大型构造 主要指延绵数十至数百千米的区域性地貌构造单元,这类构造往往与板内体制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或小型板块的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相关,如复背斜、复向斜或区域性大断裂。一般展布于 1:20 万图幅或联幅范围内。
中型构造 主要见于一个地段上的智皱、断层和不整合等,在 1:5 万或更大比例尺地质图中可见其全貌。
小型构造 主要指野外露头或手标本上可见的构造,如褶皱、断裂、面理及线理等。
微型构造在手标本或偏光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如微型褶皱、断裂、面理和线理等。
超微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如位错构造。
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各有其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野外地质调查,通常是从小尺度或中尺度的地质构造观察研究入手。研究大尺度和巨大尺度的区域构造,除了对该范围的各种中、小型构造进行观察研究外,还要对该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沉积岩相、建造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这实际上已属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畴。
近年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发展,对地球构造的研究,已从陆地发展到海洋,从地壳表层深入到深层,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与宇宙星体进行类比: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和实验构造的发展,对晶体缺陷以及微观、超微观构造变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构造旋回、构造层、构造世代和构造序列
构造旋回 地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特征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具普遍性和旋回性,即和缓运动与剧烈运动交替发生,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从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地壳运动算作一个旋回,叫构造旋回或构造运动期。一次大的构造旋回可经历1亿 ~2 亿年左右,其中又有次级构造旋回以及更小构造旋回。构造旋回的级别越低,它经历的时间越短,影响范围越小。
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是以和缓的地壳运动开始,经历较长时间,又以较短时间的剧烈运动结束,然后又开始下一次构造旋回的和缓地壳运动,每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归属于前一次构造旋回内并作为前后两次构造旋回的时间分界标志。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 (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而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即为一套构造层,构造层之间往往以不整合相分隔,大构造层中可包含多个小构造层。
划分构造层的标志是地层的接触关系。和缓地壳运动形成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剧烈地壳运动引起显著的地壳升降和强烈的褶皱断层,使海陆变迁,地势改观,地质体变质变形,形成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构造世代与构造序列 一个复杂变形区,特别是变质岩地区,地质体往往都经历了多个旋回的构造变形,为了分期再造构造演化历程,从时空上解析构造形成和发展的顺序就需要对构造世代和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构造的成生关系。构造世代主要是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在一个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群,就是一个世代的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构造世代之间往往以构造不整合分隔。构造世代就相当于人类家族中的辈分关系,构造序列就相当于一个家族中的家谱,反映了这个家族的演化顺序。
三、构造层次
随着地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从地表到地下深处的构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区的变形过程、变形机制和变形产物以及构造特点都是不同的。C. E. Wegmann (1935) 提出了“构造层次”的概念。构造层次是指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一般把地壳或岩石圈划分为表、浅、中、深四个构造层次。
表构造层次 主要以脆性变形为特色,主导变形作用是剪切作用与块断作用,代表性构造是各类脆性断层、横弯褶皱和纵弯褶皱,
浅构造层次 主要也以脆性变形为特色,主导变形作用是纵弯褶皱作用,代表性构造是各类脆性断层和平行褶皱。
中深构造层次 主要以脆一韧性变形、韧性变形和流变作用为特色,该层次顶面以流劈理上限为界,主导变形作用是相似褶皱作用、压扁作用、流变作用和深熔作用,代表性构造是各类脆一韧性断层、韧性断层和相似智皱、顶厚智皱和柔流智皱。
各层次之间的界限并非等深圈层面,在不同构造区的同一构造层次有深有浅,同一构造区同一构造层次也可以有明显起伏;构造层次的分界面既可以是渐变的过渡带或剪切带,也可以是突变的不整合面或断层面:也有在渐变过渡面上叠加突变的断层面。由于构造作用,伸展拆离及逆冲推覆断层可以把地壳深层或上地慢的岩石变位至地表,因而在地表的构造断裂带中常常可以见到地壳深层和上地慢的岩石零散分布。
在对规模不同、类型众多、成因各异的地质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时,要兼顾宏观与微观、空间与时间、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或者说要对空 (空间)、时(时间)、力(外力与应力)、物 (岩性和物态)、境(地质背景和环境) 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辩证的分析。

欢迎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质生态环境网
分享地质类、矿山、水文、岩土、灾害、勘察、环境、测绘、自然资源、国土规划、生态修复技术等知识及最新政策,建立地质专业人士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