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和节理在地质学中是两种不同的、很重要的构造现象,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岩层的破坏程度和位移情况。
断层 | 节理 | |
形成机制 | 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断层是一个破裂面或破碎带,通常由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而形成。 | 节理是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节理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也就是说没有破坏岩石的整体构造。 |
破坏程度及位移状况 | 断层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两侧岩石发生了显著的相对位移,这种位移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倾斜的。 | 节理只是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没有破坏岩石的整体构造,因此节理不会影响岩层的连续性。 |
地质影响 | 断层常常是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诱因。断层的存在和活动对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有重要影响。 | 节理虽然不会引起显著的位移,节理的存在可以影响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预测有参考价值。 |
分类 |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关系分类: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②逆断层,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③平移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走向作水平相对运动的断层。 ④枢纽断层,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 |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
常见实例 | 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 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