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邹光富1, 毛 英2, 毛 琼3, 夏 彤3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81;
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四川 成都610081;
3.华北油田研究院,河北 任丘 062252
摘 要
西南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自早古生代以来,区内曾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属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区内已发现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的矿床约200处;其中,超大型矿床12处,大型矿床60余处,各种金属矿床(点)2000余处。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从 东 到 西 可 划 分 出 九 个 大 地 构 造 单 元:巴颜喀拉-扬子陆块、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德格-中甸陆块、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昌都-思茅陆块、澜沦江板块结合带、左贡-保山陆块、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波密-腾冲陆块;可划分为与此对应的9个成矿带。论述了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 造 演 化 与 金 属 矿 床 的 成 矿 作 用 的 关 系。提出了西南三江地区造山带自寒武纪以来主要经历了8个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发展演化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在 区 内 形 成 了 丰 富 的 矿 产 资 源 和 多 种 矿 床 成 因 类 型 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本区金属矿 床 的 主 要 类 型 有:火山成因 块 状 硫 化 物 型 多 金 属 矿 床、层控型多金属矿床、浊积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岩 浆 期 后 热 液 型 铜 多 金属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剪 切 带 型 金 矿 床 等,为 该 区 金 属 矿 床 研 究 与 找 矿 突 破 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规律;找矿方向;西南三江地区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区内发现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的矿床约200处,其中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12处(老王寨金矿床、玉龙铜矿床、普朗铜矿床、呷村银铅锌矿床、金顶铅锌矿床、核桃坪铅锌矿床、腾冲锡矿床、夏塞银铅锌矿床、白秧坪银矿床、百花脑稀有金属矿床、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芦子园铅锌矿床),大型矿床60 余处,各种金属矿床(点)2000余处。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西南三江地区作为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构造岩浆成矿带,其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全球意义。该区以复杂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历程及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单位曾经对该区的地质矿产作过相关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针对西南三江构造带展开的1∶20×104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查明三江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发现了一批大型金属矿床,为其后进一步开展西南三江地区的地质矿产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国内外学者从全球构造角度提出了三江构造带中存在古特提斯。刘增乾等在对三江地区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初步划分,初步厘定三江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格局,认为西南三江地区自前寒武纪末期至新生代,先后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构造演化阶段。
前人的这些重要工作和丰富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对三江地区大地构造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多期成矿作用,该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过程的系统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成矿规律研究十分簿弱。为此,基于多年来对西南三江地区区域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该区开展1∶5×104 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及典型矿床的研究工作的成果,对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希望能厘清西南三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大地构造演化与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找矿方向,为推动该地区的找矿勘探工作,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提供新的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与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青藏高原东部的“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呈北北西至近南北向展布。该区大地构造划分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参照前人工作成果,以板块结合带和夹于其间的陆块或微板块作为一级构造单元,作为本区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再依次划分出次级构造单元。据此,该区从东部到西部可划分为以下大地构造单元:巴颜喀拉-扬子陆块、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德格-中甸陆块、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昌都-思茅陆块、澜沦江板块结合带、左贡-保山陆块、怒江板块结合带、波密-腾冲陆块和印度板块(图1)。各板块及其结合带在地质演化与成矿进程中,因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差异,其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矿产各有不同。
图1 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单元、成矿带及金属矿床分布图
1.超大型矿床;2.大型矿床;3.中型矿床;4.铜、钼矿床;5.铅锌银矿床;6.铁矿床;7.金矿床;8.铬铁矿矿床;9.锡、钨矿床;10.汞、锑、砷矿床;11.铂、镍钴矿床;12.稀有金属矿床;13.富银菱铁矿床;14.火山岩浆弧和微型板块;15.板块结合带;16.微型板块;17.花岗岩
1.1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Ⅰ)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位于西南三江地区东部,为拉竹龙-玉树-甘孜-理塘-三江口-大理-哀牢山断裂带一线以北、以东地区。与研究区有关的二级构造单元有:巴颜喀拉被动陆缘盆地(Ⅰ3)、盐源-丽江中生代边缘坳陷(Ⅰ4)和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Ⅰ5)(图1)。
巴颜喀 拉 被 动 陆 缘 盆 地 (Ⅰ3)位 于 拉 竹 龙-玉树-甘孜-理 塘-三 江 口-大 理-哀 牢 山 断 裂 带 一 线 以北、以东地区,南、东以龙门山-锦屏山断裂为界,具有扬子地台前震旦系基底,发育震旦系-中新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盖层,特别发育巨厚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组合。岩浆活动具有二叠世基性火山活动和燕山期、喜山期花岗岩浆侵入。
盐源-丽江中生代边缘坳陷(Ⅰ4)位于甘孜-理塘-三江口-大理-哀牢山断裂带一线以南、以南东地区,北以龙门山-锦屏山断裂为界,具有扬子地台前震旦系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发育震旦系-中新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盖层。
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Ⅰ5)楚雄盆地建立在扬子地块西缘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过渡壳基底之上,呈狭长状夹持于哀牢山造山带和丽江台缘褶皱带与扬子克拉通之间的三叠纪前陆盆地。盆地西部被红河断裂和哀牢山断裂所截,为哀牢山小洋盆的俯冲带和大陆边缘前陆逆冲断裂带,盆地北部的西侧被程海断层截切。上三叠统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上。盆地东部的东山和云龙地区,在禄丰、禄劝和武定以北,上三叠统超覆在古生代地层上,盆地大部分地区均有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分布。
1.2 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Ⅱ)
该板块结合带北西起青海治多,经玉树歇武寺以西,向南东过德格三岔河,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以远,向西延伸归并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结合带中,南延交接于小金河-三江口-虎跳峡断裂;呈北窄南宽 向 北 东 凸 出 的 反 S 弧 形 带 状,延 长 约 800 km,宽10km~50km(图1)。
沿结合带分布有岛弧火山岩、洋脊型拉斑玄武岩、苦橄玄武岩、镁铁质与超镁铁质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墙、蛇纹岩、变质橄揽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蛇绿岩构造岩块、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灰岩块、碎屑岩等外来沉积岩岩块及复理石等各类地质体,构成蛇绿岩混杂岩带。外来沉积岩岩块的时代,从奥陶纪到三叠纪都有,基质为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复理石砂板岩和基性火山岩。并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在新龙、木里依吉等地发现有蓝片岩出露,理塘南有榴闪岩出露[10]。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
该板块结合带中发育韧性剪切带,主要表现为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运动方式,是板块俯冲碰撞后期反向仰冲构造环境之产物,是在简单剪切机制下产生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本区断裂带中的糜棱岩主要为玄武质、变粉砂岩质、板岩质和长英质糜棱岩,区域变质作用属于低绿片岩相条件。在断裂带中段和南段的新龙、理塘一带的剪切带中出现蓝闪石、青铝闪石等高压低温相矿物。据此推断,甘孜-理塘断裂带中的糜棱岩是属于晚三叠世末期弧-陆碰撞及陆内会聚造山过程中,在地壳10km~15 km 的中深层次的温度和围压的条件下经韧性剪切变形之产物。
1.3 德格-中甸陆块(Ⅲ)
德格-中甸陆块界于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与金沙江板块缝合带之间,可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单元,即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后盆地带、中咱地块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
(1)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Ⅲ1)
该带位于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侧,西以柯鹿洞-乡城断裂带为界。出 露 地层为 三 叠 系 及 少 量 第三系。其中,中、下 三 叠统为 一套 碎 屑 岩 夹 碳 酸 盐岩、硅质岩沉积,厚约5000m;上三叠统根隆组、呷村组和勉戈组下部为一套巨厚的复理石砂板岩夹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厚约10000m;勉戈组上部至喇嘛垭组为滨浅海碎屑岩和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第三系为山间盆地磨拉石堆积。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有四期主要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即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根隆期被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的板内拉张型碱性、基性-中酸性玄 武 岩 或 玄 武 岩-流纹岩组合;晚三叠世中期(呷村期)为岛弧开始形成阶段,主要发育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并有大量的中酸性浅成岩浆侵入活动(如雪鸡坪斑岩带);晚三叠世晚期开始,由于发生弧—陆间的碰撞作用,形成了措交玛-稻城同碰撞花岗岩带;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为后碰撞阶段,形成了雀儿山-格聂花岗岩带。
(2)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弧后盆地带(Ⅲ2)
该带位于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西侧,主要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及部分第三系地层。上三叠统下部和中部为砂板岩夹灰岩、砾岩和火山岩;上部为含煤碎屑岩组合。总厚大于6000m。第三系为陆相山间盆地的磨拉石沉积。主要发育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正长花岗岩,为后碰撞期产物。
(3)中咱地块(Ⅲ3)
中咱地块介于金沙江结合带与义敦岛弧后盆地带之间。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变质复理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古生界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硅质岩,厚约15000 m。中生界主要出露与地块东部边缘,主要为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本区在震旦纪、古生代具有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在中咱地块南部发育燕山期—喜山期花岗斑岩、二长斑岩侵入活动。
1.4 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Ⅳ)
该结合带经西金乌兰湖一直延伸到藏北羊湖及其以西,自邓柯—玉树—巴塘—得荣—奔子栏—点苍山西侧—哀 牢 山 延 出 国 境 与 越 南 北 部 马 江带相连。呈北西—北北西—南东带状延伸,沿结合带分布有泥盆纪至三叠纪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洋壳残余的准洋脊型火山岩构造岩块、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细碧角斑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构造岩块、复理石等各类构造岩块,基质为二叠系、三叠系复理石碎屑岩、硅质岩和火山岩。带内岩石受挤压破碎,糜棱岩化发育,构造混杂岩众多,为一条延长约1200km,宽40km~100km 的蛇绿混杂岩带。
戚学祥等对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的锆石 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新生边的年龄分别为250.2 Ma±2.1 Ma(MSWD =2.5)和247.2Ma±2.3Ma(MSWD=0.15)。金平县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的锆石 SHRIMPU- Pb年龄为 247.9Ma±6.4Ma,元江县城西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原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239.8Ma±2.8Ma和 233Ma±2.6 Ma。揭示了哀牢山深变质岩系中存在三叠纪的岩浆活动。表明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在三叠纪时期经历了一次较广泛的岩浆活动,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大规模韧性变形变质作用是在早三叠世以后发生的。韧性变形作用主要形成于中下地壳脆—韧性变形转换带(10km~15km)以下(Sibson,1977),说明哀牢山—金沙江深变质带是早三叠世及其以前的岩石被俯冲到中下地壳发生韧性变形变质后被挤出或隆升到上地壳的。
1.5 昌都-思茅陆块(Ⅴ)
昌都-思茅微板块界于澜沦江板块缝合带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缝合带之间,从东向西可划分为3个Ⅱ级构造单元 (图1)。
(1)江达-维西-绿春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Ⅴ1)
江达—维西—绿春印支火山弧位于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以西,西以车所乡-德钦-维西-乔后断裂带为界。可进一步再划分为3个三级构造单元:徐中-乔后-李仙江二叠纪火山弧、加多岭-攀天阁-柯坪晚三叠世滞后型弧火山岩带、生达-鲁春-催依比晚三叠世滞后型弧后盆地/裂谷盆地。徐中-乔后-李仙江二叠纪火山弧又细划分为弧火山岩相、弧间裂谷盆地相。加多岭-攀天阁-柯坪晚三叠世滞后型弧火山岩,展布在江达—维西—绿春一带,带内有两部分火山岩组成,一为碰撞型酸性火山岩,一为滞后型弧火山岩。生达-鲁春-催依比晚三叠世滞后型弧后盆地/裂谷 盆 地 北 到 南 包括 多 个串 珠状盆地:北部生达-车所乡盆地和南部徐中-鲁春盆地,再南部接热水塘-崔依比裂谷盆地。
(2)昌都-思茅中生代坳陷带(Ⅴ2)
该坳陷带位于江达-维西-绿春火山弧带(东)和杂多-景洪火山弧带(西)之间,主体由中生代地层构成,其次为古、新近系地层。南部兰坪-思茅盆地缺失下三叠统。中三叠统除见于两侧火山弧带外,在盆地内部主要发育于景谷—思茅 之 间 的 小 黑 江 一带。在思茅云仙下坡头村和震东乡坝塘村老公寨一带,分别角度不整 合于 上 石炭 统 和 上 二 叠 统 之上。古生代地层为一套复理石砂板岩、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组成;下、中三叠统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酸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底部为复成分砾岩组成;上三叠统-白垩系为滨浅海相、陆相红色磨拉石及紫红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组成,厚大约10000m。侏罗系仍为一套浅海潮坪环境的砂页岩夹灰岩,偶尔夹陆相沉积。白垩系为一套典型河
湖相砂页岩、砾岩,且盆地明显从东西两侧向中心收缩。古、新近系为红色碎屑岩、膏盐及煤系。发育喜马拉雅期玉龙-海通斑岩带。
(3)杂多-德钦-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带(Ⅴ3)
该带位于昌都-思 茅 中 生 代 坳 陷 带 与澜沦江板块缝合带之间。主要出露石炭系、二叠系一套复理石碎屑岩夹中基性岛弧火山岩、碳酸盐岩等,局部夹煤线和煤层。在妥坝地区有少量泥盆系。中上三叠统为碎屑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碰撞弧火山岩。中上三叠统火山岩属高钾钙碱系列—钾玄岩系列,岩石组合为钾质粗面玄武岩—高钾玄武岩—钾玄岩—安粗岩—高钾流纹岩。
1.6 澜沦江板块结合带(Ⅵ)
该带北起西藏丁青北侧—左贡—昌宁—孟连一带。澜沧江构造带可分为南北两段,即南澜沧江带和北澜沧江带。北段在藏东一带被中生代地层掩盖。南澜沧江带在兰坪营盘到昌宁—孟连一带出露石炭、二叠系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含放射虫硅质岩及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斜辉橄榄岩、二叠纪堆晶岩与洋中脊玄武岩等组成的蛇绿岩构造岩块。在维西白济汛—兰坪营盘一带,发育保存完好的洋脊型蛇绿岩带,由堆晶杂岩(橄榄单辉岩-辉长岩-钠长花岗岩)、蛇纹岩、变基性火山岩、放射虫硅质岩组成。景谷县以西的葳里、半坡等岩体侵位于三叠纪地层中,出露较好,岩体大小分别为长约750m 和11000m,宽约300m 和3500m;堆晶结构十分发育,韵律清晰;岩石以单辉岩、二辉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为主,次有单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异剥橄榄岩、角闪辉石岩、纯橄榄岩、苏长辉长岩、斜长岩等。该板块结合带中发育韧性剪切带,主要表现为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运动方式,是板块俯冲碰撞后期反向仰冲构造环境之产物。断裂带中的糜棱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玄武质和长英质糜棱岩。是属于二叠纪末期弧-陆 碰 撞 及 陆 内 会 聚 造山过程中,在地壳10km~15km 的中深层次的温度和围压的条件下的韧性剪切变形之产物。
1.7 左贡-保山陆块(Ⅶ)
位于左贡-保山陆块中,界于怒江板块缝合带以东,澜沦江板块缝合带以西的地区。可分为北段的类乌齐-耿马被动边缘褶冲带(Ⅶ1)和南段的保山地块(Ⅶ2)两个二级构造单元 (图1)。
(1)类乌齐-耿马被动边缘褶冲带(Ⅶ1)
该被动边缘褶冲带基底为前寒武系嘉玉桥群和吉塘群变质岩。之上为石炭系、三叠系及侏罗系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以及古近系—新近系陆相含煤碎屑岩。发育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
(2)保山地块(Ⅶ2)
南段保山地块出露地层从震旦系到新近系。主要岩性组合为震旦系-寒 武 系为一 套 复 理 石 砂 板 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组成;奥陶系至二叠系为滨浅海相碎屑岩、含冰川漂砾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玄武岩;中生界为一套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组成。新近系地层分布零星,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发育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 和 喜 马 拉 雅 花岗 岩侵 入 活动,并伴随 Sn,W, Pb,Zn,Au等成矿作用。
1.8 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Ⅷ)
在丁青-八宿-左贡扎玉一带见上三叠-下侏罗统深海复理石砂板岩基质的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块有镁铁、超镁铁岩、灰岩、大理岩、硅质岩和深海泥岩等构造岩体,为燕山晚期怒江洋盆闭合板块强烈碰撞作用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在丁青一带保存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套。在南部经贡山以西的片马,一直南下至潞西与三台山混杂岩带相接。三台山一带的超基性岩混杂在三叠-侏罗 系深水沉积的复理石砂板岩和硅质岩及浅变质岩系之中,向南进入缅甸,具有蛇绿混杂岩带的特征。沿该结合带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
该板块结合带中发育韧性剪切带,主要表现为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运动方式,是板块俯冲碰撞后期反向仰冲构造环境之产物。断裂带中的糜棱岩主要为镁铁、超镁铁岩、灰岩、大理岩、硅质岩和深海泥岩质糜棱岩。是属于晚侏罗世末期弧一陆碰撞及陆内会聚造山过程中,在地壳10km~15km 的中深层次的温度和围压的条件下的韧性剪切变形之产物。
1.9 波密-腾冲陆块(Ⅸ)
波密-腾冲陆块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之间,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腾冲岩浆弧的东部延伸部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腾冲岩浆弧是班公湖-怒江洋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相向俯冲形成的共用复合陆缘弧,陆缘弧内发育有弧间裂谷盆地/弧后盆地,有弧后盆地带的超基性岩。主要出露地层有前寒武系古琴群、高黎贡山 群 片 岩、片 麻 岩、大 理 岩 和 混 合 岩 等。出露奥陶系至二叠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及含冰川漂砾碎屑岩;零星出露上三叠统和新生界碎屑岩和火山岩。发育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 Sn,W,Cu,Pb, Zn,Ag,Au,Nb,Ta等成矿作用。
2 三江地区成矿带的划分
西南三江地区矿产十分丰富,尤以金、铜、铅锌和铁矿床著称。矿床成因类型较多,矿床(点)及异常大都受北西向-南北向构造带控制。本文与前人对三江地区成矿带划分边界与构造单元的边界基本相同的认识,结合西南三江地区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的分布特点,将该区初步划分出九个成矿带(图1,表1)。
表1西南三江地区成矿带及其代表性矿床的基本特征
续表1
2.1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西南缘成矿带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成矿带,西起沱沱河北侧,东南至四川木里-云南省大理-个旧一带,宽200km ~700km,长大约1500km(图1)。矿带中除有数十处的铅锌矿床和铁矿外,尚有丘洛、普弄巴、石龙扎俄等一大批大、中型金矿床,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这类矿床主要产于巴颜喀拉浊流沉积盆地内,矿化均出现于三叠系深海、半深海浊流沉积复理石建造中。此外还有产于盐源-丽 江 中 生 代 边 缘 坳 陷(Ⅰ4)和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Ⅰ5)中的超大型的北衙金矿床、超大型的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等(表1)。
2.2 甘孜-理塘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中,北起德格三岔河,向西越过青海玉树,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以远,呈北窄南宽向北东凸出的反 S弧形带状,延长约700km,宽10km~100km(图1,图2)。沿断裂带分布有岛弧火山岩、沉积岩、蛇绿岩构造岩块、被动陆缘复理石等各类边界地质体,并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在蛇绿岩混杂岩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化成矿作用发育。目前在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已相继发现了嘎拉金矿(表1)、雄龙西金矿、那西、玉隆大-中型金矿床,以及色卡、卡诺、尼亚达柯、雄卡、西冲龙金矿点等一批矿产地,显示该带金成矿具有巨大的前景。该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寻找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区域。该类金矿床位于板块结合带内的韧性剪切带中,受板块结合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主要发生在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带中 央部位。含矿岩石主要为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岩石矿石类型主要为显微浸染蚀变千糜岩型和显微浸染硫化物网脉状矿石。因此,该带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具有大中型金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图2 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地质矿产简图
Q.第四系;E.古新世;T3q.上三叠统曲嘎寺组;T3y 上三叠统雅江组;1.蛇绿混杂岩带;2.花岗岩;3.古生代地质块;4.超基性岩块和蛇绿岩岩 块;5.板 块 结 合 带;6.逆 冲 断 层;7.韧 性 剪 切 带;8.金矿床及编号;9.铜矿床
2.3 德格-中甸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德格-中甸陆块中,界于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与金沙江板块缝合带之间,包括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后盆地带、中咱地块三个次级成矿带。在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带主要发育上三叠统岛弧非稳定型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义敦岛弧碰撞带中已发现了一批与晚三叠世岛弧型酸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如呷村特大型多金属矿床(表1)、嘎衣穷大型多金属矿床,以及昌台、赠科火山沉积盆地中的若干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和许多异常都分布在川西德格-乡城火山岩成矿带上。这类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是,矿体产在火山岩中,受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火山机构的控制。矿床主要产在义敦岛弧与晚三叠世岛弧型酸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有块状、角砾状、层纹状、网脉状、脉状、条带状含多金属矿石。主要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银矿、汞银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重晶石、钡冰长石、绢云母、绿泥石。与金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主要有钡冰长石化、重晶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化、黄铁矿化。岩石和矿石的氢氧、锶、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在义敦岛弧带南的乡城县南的恰斯穹隆带的剥离断层带及其岩石裂隙中以产耳泽式金矿为特征。该类金矿主要分布在义敦岛弧成矿带南部的水洛河穹窿构造中。穹窿带出露震旦系—三叠系的浅变质砂岩、板岩、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金矿化和金矿体产于上二叠统岗达概组中厚层至块状大理岩夹薄层火山碎屑岩的构造破碎带中。在义敦岛弧南云南省境内的普朗形成印支期期浅成一超浅成中酸性矿化斑岩带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表1)。
在义敦岛弧带西部的义敦岛弧弧后盆地三叠系浊积岩与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花 岗 岩 侵 入 接 触 带中,产义敦措莫隆式锡多金属矿床和夏塞式银多金属矿床(图3,表1)。
在中咱地块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中,产纳交系式和杠日落式铅锌矿。
图3 义敦岛弧中北段呷村、夏塞大型矿集区及其矿床分布特征
T3.上三叠统;T2-3.中-上三叠统;T.三叠系;Pt1-2.中-古元古界;Pt-G.元古界恰斯群;1.玄武岩;2.基性火山岩;3.英安质火山岩;4.花岗岩;5.超基性岩;6.地 质 界 线;7.板 块 结 合 带;8.韧 性 剪 切 带;9.大 型 金 矿 床;10.中 型、小 型 金 矿 床;11.大 型 铜 矿 床;12.中型、小型铜矿床;13.大型多金属矿床;14.中型、小型多金属矿床;15.铁矿床;16.汞矿床
2.4 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中,呈北西—北北西—南东带状延伸,延长约1200km,宽40km~100km(图4)。沿结合带分布有泥盆纪至三叠纪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细碧角斑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构造岩块、复理石、异剥辉长岩等各类构造岩块,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该带为印度与欧亚板块的侧向碰撞带,区 域 走 滑 构 造 发 育。区域走滑构造为较早阶段的下地壳韧性走滑剪切带和较晚阶段中上地区层次的脆性走滑断裂构造。
因此,在金沙江-哀牢山蛇绿岩混杂岩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化成矿作用发育。目前发现的中-大型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哀牢山一带和巴塘一带。在该板块结合带已相继发现了老王寨、冬瓜林、金厂、大坪和长安4个大型金矿、8个中型金矿和多个小型金矿矿点,
累积储量已达150吨。其中,老王寨超大型金矿床是该矿带内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探明金储量近100吨)(表1)。该带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图4)。是寻找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区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2.5 昌都-思茅成矿带
昌都-思茅成矿带位于昌都-思茅微板块中,界于澜沦江板块缝合带与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缝合带之间,根据其中包含的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特征可一进步划分为三个成矿亚带(图1,图4)。
东部的江达-维西-绿春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成矿亚带,东为金沙江板块缝合带,西以德钦-维西-乔后断裂带为界,发育二叠纪—晚三叠世基性、海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目前在该带已发现了加多岭大型铁矿床、丁青弄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羊拉矽卡岩型铜矿、宗亚斑岩型铜矿点和鲁春火山喷流沉积型铜铅锌矿及多个金属矿点等一批矿产地(图1,图4,表1)。找矿潜力大。
昌都-兰坪-思茅成矿亚带,位于东侧的江达-维西-绿春火山弧与西侧 的杂多-景洪岛弧带之间(图1,图4)。出露奥陶系—古新世地层。发育喜马拉雅期玉龙-海通斑岩带,在斑岩带中产出玉龙超大型含金银铜矿床(表1)及马牧普铜矿床。与金银铜矿化有关的岩体主要为喜马拉雅早期的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以岩株形式成群侵位。金银铜矿化及其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内或斑岩体与围岩的内接触带中,主要金矿化类型有浸染型、石英脉型矿化和矽卡岩型矿石。在该成矿亚带南段云南省境内,已发现有新厂山铅锌银铜矿床、落山铜银铅矿床、黑山铅锌银矿床、扎村金矿、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表1)、富隆厂、白秧坪多金属矿床、楚格咱、庆福、普耳等铁矿及砂岩型铜矿和膏盐矿床及多个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杂多-德钦-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带成矿亚带,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火山弧与澜沦江板块缝合带之间。主要出露石炭纪—二叠纪一套复理石碎屑岩夹中基性岛弧火山岩、碳酸盐岩等,中上三叠统为碎屑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碰撞弧火山岩。在岛弧火山岩和碰撞弧火山岩中,已发现有大平掌、三达山、民乐、官房、文玉等火山岩型铜矿床,找矿前景较大。
2.6 澜沦江成矿带
位于澜沦江板块结合带中,北起丁青北侧-南东经 左贡 -昌宁 -孟连一带。发育石炭、二叠系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含放射虫硅质岩及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斜辉橄榄岩、二叠纪堆晶岩与洋中脊玄武岩等组成的蛇绿岩混杂岩带。在该古生代蛇绿岩混杂岩带中已发现老厂金矿等矿床(表1)。与其他板块结合带一样,在蛇绿岩混杂岩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化成矿作用发育,是寻找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区域。该成矿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具有找到中大型金矿床的前景。
2.7 左贡-保山成矿带
位于左贡-保山陆块中,界于怒江板块结合带以东,澜沦江板块结合带以西的地区。分为北段的类乌齐-耿马成矿亚带和南段 的 保 山 成 矿 亚 带 两 个 成矿亚带(图1)
图4 哀牢山金矿带地质简图
北段为类乌齐-耿马成矿亚带,分布于类乌齐至耿马一带。区内基底为前泥盆纪嘉玉桥群和吉塘群变质岩。之上为石炭系三叠系及侏罗系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以及古近系-新近系陆相含煤碎屑岩。发育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在花岗岩边缘及围岩接触带中已发现数处金矿铜矿和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南段为保山成矿亚带,位于保山地块中。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到新近系地层。发育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 期 和 喜 马 拉 雅 花 岗 岩 侵 入 活动,并伴随Sn,W,Pb,Zn,Au等成矿作用。目前已发现阿莫锡钨矿床、厂硐铅锌矿床、勐兴铅锌矿床、镇安锡矿床、平达锡矿床、平达铅锌矿床、芦子圆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核桃坪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等(表1),以及多个金属矿点等一批矿产地,显示该带金属成矿作用发育,具有巨大找矿前景。
2.8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中。沿该板块结合带分布洋中脊玄武岩、沉积岩、镁铁、超镁铁岩及蛇绿岩构造岩块、复理石等各类构造岩体,基质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深海复理石碎屑岩。为燕山晚期怒江洋盆闭合板块强烈碰撞作用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沿该结合带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在该带超镁铁岩 中 已 找 到 东 巧 铬 铁 矿 等 多 个 铬 铁 矿 床 (表1)。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因此该断裂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2.9 波密-腾冲成矿带
位于波密-腾冲陆块中,为冈底斯-腾冲成矿带的中、南段。主要出露前寒武系、奥陶系至二叠系、上三叠统和新生界碎屑岩和火山岩地层。发育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Sn,W,Cu,Pb,Zn,Ag,Au,Nb,Ta等成矿作用。形成区内著名的腾冲锡成矿带。腾冲锡矿带分布于怒江以西,从贡山到腾冲、梁河,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的西带相连。腾冲地区包括3条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时空相依、平行分布的花岗岩带,自东而西依次为早白垩世—晚侏罗世东河花岗岩带、晚白垩世古永花岗岩带和古近纪槟榔江花岗岩带,与其相应的锡多金属矿床分布广泛类型较多。已发现超大型百花脑稀有金属矿床、小龙河新岐锡钨铌钽大型矿床、铁窖山、大硐厂矽卡岩型锡钨铌钽矿床、来利山大型锡矿床和六红厂脉型矽卡岩型铅锌银金矿床及多个金属矿点(图1,表1)。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3 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西南三江地区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与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地区曾经历过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地质发展阶段。根据区内地层、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特点,可将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划分为以下几个演化阶段(图5)。
(1)寒武纪至泥盆纪阶段: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在泛非事件后,原始劳亚大陆和原始冈瓦纳大陆相联,形成第一次联合古陆。进入前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即:原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在区内属古扬子板块范畴,发育一套浅海相稳定型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岩沉积建造。晚古生代时期,第一次联合大陆解体,发生裂隙作用,于石炭纪时期,澜沧江洋和金沙江洋相继打开,进入扩张时期,开始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早奥陶世末的加里东运动,使部分地区褶皱成山上升成陆,形成铜铅锌银金铁等金属矿化的初始矿源层,为其后的构造活化成矿准备了一定的成矿物质。该阶段形成的矿产主要有产于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澜沧江群中的惠民式铁矿,产于西蒙群中的新厂式银铅锌矿和产于保山和中咱地块的勐兴式银铅锌矿、纳交系式铅锌矿。
(2)石炭纪至早二叠世阶段:在石炭纪,澜沧江洋和金沙江洋相继打开,进入扩张时期,开始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至早二叠世,澜沧江洋壳开始向东俯冲于昌都微板之下,形成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火山岩带,金沙江洋扩张进入高峰时期。此时藏东昌 都地区仍为浅海至滨海相沉积。陆缘弧火山岩的形成,形成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化的又一期初始矿源层,为其后的构造活化成矿准备了一定的成矿物质。与此同时,在洋壳扩张和洋、陆俯冲、碰撞造山构造活动中,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多种矿产资源。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形成不同的矿产:产于洋壳拉张裂陷阶段的老厂式银铅锌矿(C1)、扛日隆式铅锌矿(P2-T1);洋盆形成及扩张时期的铜厂街式铜矿(C1)、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镍铜铂等矿床;产于板块俯冲-碰撞构造火山弧形成阶段的超大型嘎村式含金富银铅锌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雪鸡坪式斑岩铜矿、孔马寺汞矿、加多岭式铁矿等。产于中生代早期陆内汇聚时期前陆坳陷带中的东山式铅锌矿等。
(3)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阶段:晚二叠世澜沧江洋已近闭合,金沙江洋壳开始向西俯冲于昌都微板块之下,形成江达华西期花岗岩弧和杂多-景洪岛弧带及朱巴龙-贡卡火山弧。随着欧亚大陆板块与冈瓦纳板块的碰撞拼合,结束了特提斯的发展阶段,开始中特提斯的演化阶段。作为对金沙江洋壳向西俯冲的补偿,从晚二世末开始,在扬子板块西南缘发生广泛的地裂运动,开始形成甘孜-理塘和鲜水河等初始裂谷带,从晚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沉积了厚达万余米的地槽复理石建造,为后期形成层控型金属矿化准备了矿源层。该沉积盆地演化的初期相当于一个具有多个裂隙中心的弧后盆地。这些裂带中仅甘孜-理塘带进一步发展成为甘孜-理塘洋盆。
(4)晚三叠世阶段:自晚三叠世以来,随着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义 敦 岛 弧 开 始 形 成,发育弧火山-复理沉积建造,火山喷发活动强烈,并伴以 Cu, Pb,Zn,掩,Au,Hg等成矿作用,在德格-乡城火山沉积盆地中形成特大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如区内呷村含金富银特大型多金属矿床。三叠世末,甘孜-理塘洋关闭,整个川西地区全面抬升成陆,开始进入中特提斯晚期演化阶段。川西义敦地区受印支运动作用,印支期花岗岩浆沿断裂和褶皱轴部侵入,开始形成开始形成雀儿山-稻城花岗岩带。在义敦岛弧南云南省境 内 的 普朗形 成 印 支 期 期 浅 成-超浅成中酸性矿化斑岩带,并形成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在杂多—德钦—景洪一带岛弧火山岩和碰撞弧火山岩中形成大平掌、三达山、民乐、官房、文玉等火山岩型铜矿床。
(5)侏罗纪至白垩纪阶段:随着甘孜-理塘洋盆的关闭,于早、中侏罗世形成怒江洋。晚侏罗世,通过洋壳俯冲、碰撞,怒江洋关闭。于早白垩世开始形成雅鲁藏布江洋,晚白垩世—始新世,雅鲁藏布江洋关闭,印度板块与拉萨板块碰撞拼合,结束区内中特提斯演化阶段。由于藏东地区侏罗、白垩纪时期板块间的持续碰撞,导致金沙江缝合带、甘孜-理塘缝合带,澜沧江缝合带的构造活动,从而引起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如川西义敦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表现为多阶段性,形成义敦-格聂花岗岩带,并伴有 W,Sn,Cu,Pb,Zn,Au成矿作用。在义敦岛弧南耳泽地区,也是由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导致深部岩浆热液和渗入地下的天水组成的混合流体,对矿源层进行改造,形成富含金、铁等的混合成矿热液,沿碳酸盐岩中的古溶洞和构造裂隙充填成矿。在类乌齐至 耿 马 一 带 发 育 燕 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并在花岗岩边缘及围岩接触带中形成金矿、铜矿和铅锌矿床。在波密—腾冲一带发育燕山早期、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 Sn,W,Cu,Pb,Zn, Ag,Au,Nb,Ta等成矿作用。
(6)从古近纪开始,全区转入陆内汇聚挤压造山阶段。随着雅鲁藏布江洋于始新世闭合,印度板块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东边扬子地块的阻挡,造成青藏高原的全面隆升和造山构造活动。导致三江地区地壳被挤压和强烈缩短及地体被强烈挤出和向南或南东逃逸,形成大规模的逆出推覆和走滑及深部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和拆离、滑脱构造活动,并伴随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许多金属矿产。在藏东地区形成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带,并发生铜多金属等成矿作用,形成玉龙-海通斑岩铜多金属矿化带及超大型 玉 龙 斑 岩 铜 矿。在波密-腾冲一带发育喜马 拉 雅 花 岗 岩 侵 入 活 动,并 伴 随 Sn,W,Cu, Pb,Zn,Ag,Au,Nb,Ta等成矿作用。在保山地块中,发育喜马拉雅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 Sn,W, Pb,Zn,Au等成矿作用。此外,区内四条板块缝合带中,还发育自海西期以来,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床,如嘎拉大型金矿床。这是由于区内古生代—新生代以来板块构造持续作用,沿板块缝合带发生多期次的剪切构造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以及分布在哀牢构造成矿带中的大型、超大型老王寨式、金厂式、大坪式金矿床。
图5 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图
G.冈瓦纳大陆;GD.冈底斯板块;QT.羌塘徽板块;Ch.昌都徽板块;YD.义敦岛弧;Y.扬子板块;Z.中咱微板块;GTO.前古特提斯洋;LO.澜沧江洋及结合带;JO.金沙江洋及结合带;GLO.甘孜-理塘洋及结合带;NO.怒 江 洋 及 结 合 带;YNO.雅鲁藏布江洋及结合带;XL.鲜水河裂谷带
4 找矿方向
(1)在西南三江地区甘孜-理塘、金沙江-哀牢山、澜沧江、班公湖-怒江四条板块结合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化成矿作用发育,是寻找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区域。加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研究与找矿勘探工作,有望找到新的金矿床。此外,在这四条板块结合带的超镁铁岩中,开展有关铬铁矿的找矿工作,有望找到“东巧式铬铁矿床”。
(2)在本区火山沉积盆地中,加强火山机构、火山沉积与矿化特征研究,结合物探与化探和遥感地质及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对找矿靶区详细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和蚀变矿化成矿带的研究与找矿勘探和成矿预测研究工作,有望发现新矿体,找到新的海相火山岩型金矿床。
(3)加强对本区各花岗岩带、花岗斑岩带特征与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与遥感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对找矿靶区详细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异常的解剖研究工作,开展找矿勘探和成矿预测研究工作,有望发现新矿体,找到新的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4)加强对区内浊流沉积盆地中浊积岩矿化特征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合物探、化探与遥感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对找矿靶区详细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异常的解剖研究,有望找到新的浊积岩型金矿床。
(5)加强对区内穹窿构造碳酸盐岩地层中溶洞和构造破碎带中金矿化和物探、化探与遥感地质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找矿勘探和成矿预测研究工作,有望找到耳泽式岩溶型层控金矿床。
(6)开展对西南三江地区已有矿床深部地质作用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和找矿勘探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有望发现新矿体和新矿床。
5 结 论
(1)西南三江地区从东到西可划分出巴颜喀拉-扬子陆块、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德格-中甸陆块、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昌都-思茅陆块、澜沦江板块结合带、左贡-保山陆块、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波密-腾冲陆块九个大地构造单元和与此对应的九个成矿带。
(2)西南三江地区经历了洋脊扩张→洋壳俯冲→陆-弧碰撞→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的演化阶段和成矿作用过程。自寒武纪以来主要经历了8个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发展演化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在区内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种矿床成因类型的金属矿床。本区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层控型多金属矿床、浊积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岩浆期后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剪切带型金矿床等。
(3)西南三江地区巴颜喀拉-扬子陆块成矿带以产浊积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和层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主要特征;甘孜-理塘成矿带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澜沦江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四条板块缝合带 以 产 蛇 绿 混 杂 岩 中剪切带型金矿床及镍、铬、铜矿床为主要特征;德格-中甸成矿带、昌都-思茅成矿带、左贡-保山成矿带以产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火山喷流沉积型及岩浆热液型锡、钨、金、铜、铅、锌矿床为主要特征;中咱地块以产纳交系式和杠日落式铅矿铜、铅、锌、金、银矿床为主要特征;波密-腾冲成矿带以产岩浆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型锡钨铌钽矿床、矽卡岩型锡钨铌钽铅锌银金矿床为主要特征。
(4)在西南三江地区4条板块结合带中,韧性剪切带发育,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化成矿作用发育,是寻找韧性剪切带金矿床的主要区域。在西南三江地区火山沉积盆地中,有望发现新矿体,找到新的海相火山岩型金矿床。
原文详见:邹光富,毛英,毛琼,等.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J].矿物岩石,2017,37(01):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