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何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文摘   2024-12-25 14:54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崇祯皇帝确实励精图治,善于采纳意见、重用贤臣,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明朝灭亡的脚步。另一方面,崇祯皇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掌权。虽然崇祯弥补了过错,斩杀了魏忠贤,但大明朝还是垮了,这是为什么呢?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01
为何大明朝就垮了?
看过电影的人,应该对甄子丹在里面饰演的反派东昌先生印象深刻。他心狠手辣,阴险毒辣,武功高强,给后来各种影视剧中的明代太监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说起来,明朝的太监还真是厉害。从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到权势极大的刘瑾,个个实力强大,力压百官。无论是著名的还是臭名昭著的,它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如明朝最后一个大太监魏忠贤,死后十几年,北京城就被李闯王攻陷了。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身亡。他去世时,身边只有一位太监,名叫王承恩。崇祯皇帝临终前后悔不已,没有听哥哥的话,
重用魏忠贤。
王承恩也说:“忠贤之士不死,
何以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这句话放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贴切。那么他们口中的魏忠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宦官就是指专门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太监。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但因为常伴皇帝左右,很容易受到皇帝的青睐。
在东汉、唐朝、明朝时期,经常有宦官权高一时、把持朝政。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朝代,那时候皇帝专制、集权力于一身,他们都非常担心大臣们想要篡夺权力,对他们都不太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受到极大的重视。他们成为皇帝的爪牙,四处搜集想要谋逆的大臣们的罪状,百官进行打压。
随着宦官对朝政越来越多的干涉,他们的权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明朝的宦官掌控了东厂和西厂,他们掌握了大臣们的生杀大权,是历代宦官中权力最高的时期。宦官的专制开始于英宗,
此后一直延续,
直到熹宗时期的魏忠贤达到了宦官专制的巅峰。
魏忠贤排除异己、大开杀戒,为后人所不齿,历史上的名声也不好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万历十六年出生于北直隶肃宁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我没有受过教育,从小互不相识,长大后只能流落街头,做一些偷窃、敲诈、欺骗的事情来谋生。
魏忠贤原来只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他进宫前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女儿。但是魏忠贤有了家庭,却不好好珍惜,特别喜欢出去赌博。赌博越是输了就越想翻盘,导致在一次豪赌之后,他不仅输得分文没有,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债主们的一再逼迫下,魏忠贤无奈答应去宫里做太监来还债。
魏忠贤当然不甘心就此沉沦一生。他选择进入皇宫,去世界上最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去拼尽全力。即使他不能像王震、刘瑾那样出名,但他相信,以他的聪明才智,应该很容易过上吃喝玩乐的生活。
他通过关系进入宫里以后,因为他常年混迹街头,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以特别会察言观色,在宫里人际关系处得非常好。一开始,魏忠贤先是讨好当时的主管太监魏朝,对他言听计从,不管他交代的什么事情都尽力做好。平时,魏忠贤也是对魏朝嘘寒问暖,两个人情同兄弟。后来,魏朝便把魏忠贤介绍给王安,通过魏朝的努力,他最终也得到了王安的赏识。
除此之外,魏朝跟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乳娘客氏是对食夫妻,客氏因为照顾年幼的朱由校所以很受重视,朱由校对客氏非常的依赖,所以给了她很大的权力。魏忠贤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总是找机会巴结客氏,最终客氏被吸引,转而投靠了他。魏朝心怀怨恨,便去找王安为他主持公道,谁知王安也被魏忠贤所收买,将他踢出了自己的圈子。
就这样,魏忠贤在王安和客氏的帮助下,一步步地高升。如上述所言,朱由校在当上皇帝以后,没有忘记客氏对他的照顾,非常的信任她。因为客氏的原因,皇帝对魏忠贤也倍加信任。在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回避魏忠贤,有时候还会听取他的意见。随着皇帝对魏忠贤的信任,他慢慢不满足于后宫事务,逐渐地插手朝廷政事。
当时,魏忠贤一边继续讨好皇帝,一边扶植自己的力量,最终权力大到无人敢于跟他对抗。话说,他在后人的眼中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狠辣之徒,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明朝国力强盛,后金根本就没有能力攻打明朝,明朝的边防在那时是非常稳固的,这跟魏忠贤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会搞钱。
魏忠贤曾着手于明朝国内的经济,那时明朝的国库空虚,魏忠贤是老百姓出身,深知百姓的疾苦。他改革了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反而想方设法从富商手里收取大量的税收。
那些富商虽然在朝廷里也都有自己的关系,但大家都不敢跟魏忠贤作对,所以他们只能乖乖地交税。由于魏忠贤的强势,明朝的财政问题得到了解决,国家可以正常地运转,老百姓也因为减轻了赋税而安居乐业,没有人起义造反。
解决了经济问题,魏忠贤又将目光放在军事上,他知道要想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效力,就一定要对有功之人进行奖赏,这样才能振奋士气,让将士们勇于奋战。那时,魏忠贤把从富人手里搜刮来的钱财,有一部分投入到军队中,为部队添置装备,对于抗金的军队提供充足的财政补助。他的这一举动,让军队里的官兵都积极抗金,让后金没有任何的可乘之机。
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其实就与魏忠贤的鼎力相助有关。同时,对于朝堂之下,魏忠贤也知人善用,对于能力强的大臣予以扶持,对那些身在高位却无所作为的大臣他极力打压。
一个冬天,李进忠和一群苍白、瘦弱、矮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怀着有些不安的心情踏入金黄琉璃瓦的雄伟宫墙。而这一幕也落在了一个人的眼中,他就是宫中势力非常大的魏朝魏太监。三十多岁进宫的李进忠除了身材高大、力量大之外,并没有比其他人有太多优势。
好在他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已经学会了观察人的情绪,根据情况做出决定。因为他会说话,会做事,所以他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后来,魏朝为了培植权力,开始重用他,很快就把他调到了甲子库,让李进忠进入了权力领域。为了报答韦超之恩,李进忠后来改姓韦,以示对韦超的忠诚。
这也让魏朝更加喜欢他,两人的关系也更加亲密。后来,魏进忠得以结识了客家人。这个客家人虽然出身卑微,但她是皇帝长孙朱由校的乳母,而朱由校就是“木匠皇帝”明熹宗,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
魏忠贤掌权时做了几件事,挽救了当时明朝的生命。一是攻击公务员群体。当时朝堂上的党争日趋激烈。这些官员只顾选边站队、分裂派别,对世界上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却视而不见。这让魏忠贤非常不满,他斩杀了“东林党”,严厉遏制了当时的风潮。然而,随后的反弹也毁了魏忠贤。
其次,向士绅阶层纳税,吸的是工商业阶层的血液,而不是农民阶层的血液,有效缓解了当时中央财政赤字问题,这也是后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朝的失败。三是拥护诸将,努力攻打后金。与后来上台的崇祯不同,魏忠贤似乎仍然明白,面对外敌,武将更可靠,而不是只知道说话的文官。
从小就深受文官熏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看透这一点。1627年,天启皇帝病逝。其堂兄朱由检继位,不久将客家人、魏忠贤逐出宫。随后,锦衣卫被派去追捕他。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只好在小旅馆上吊自杀,以谢世人。不过,随着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党”垮台,“东林党”得以卷土重来。崇祯皇帝再也无法抑制住这个失控的“怪物”,明朝很快就走向了深渊。消失。
仅仅十七年过去了,历时276年的明朝就在眉山结束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据说,崇祯皇帝临终前大声斥责:“我被大臣们误导了!”他大喊三声,吐出一口血,然后毫不犹豫地投降自杀。我不知道他死前是否后悔过自己做出的很多决定,比如太早杀了魏忠贤。
而王承恩对魏忠贤的评价是,“如果忠贤没有死,他为何会这样!”是什么让他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其实崇祯皇帝也是一位有成就的皇帝。如果不是他上任后过于着急,政府或许不会如此急转直下。
古人早就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使用重药,也要对症下药,不能随便抓眉毛胡须。如果崇祯没有杀掉魏忠贤,而是继续利用“宦官党”来平衡文官集团。那就趁机分化打压公务员,集结自己的队伍,顺利度过权力交接期。如果将来重新立王忠贤、赵忠贤,就会实现皇帝、文臣、太监三足鼎立的局面。明朝暂时喘息的可能性不大。
接下来,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然后将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外患平息之后,内部矛盾就能得到调和。也许明朝能够起死回生,赶上大时代的末班车,就不会再有后来的满清了。
在崇祯皇帝继位前,大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就已经达到了巅峰时期。崇祯皇帝刚上任的时候,正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作为东厂之主的魏忠贤,凭借着几十年的经营,牢牢地把控着朝政。这时候的崇祯皇帝等于是傀儡皇帝,实际的权力已经被魏忠贤架空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杀心日益增加。总的来说,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朝廷虽然也存在压迫,但也任用了不少的能臣,算不上开拓之臣,但起码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守城的太监。
多年后,崇祯皇帝登基,朝廷里的所有事务都由魏忠贤说了算。可崇祯不愿只做一个傀儡皇帝,他有自己的抱负,想要将明朝建立得更加强大,所以他一上台就对魏忠贤进行压制。大臣们对魏忠贤的暴政早已心怀怨恨,趁此机会一起弹劾魏忠贤,给他罗列了十宗罪。在此时,魏忠贤还没有认识到崇祯皇帝想要将他除掉,他自认为权高位重,皇帝是不能离开他的。
假意提出辞呈,以示自己的清白,但没想到崇祯竟然同意他他的辞职,这让魏忠贤不得不放下政权回到家乡。这时魏忠贤犯了一个大错,他在回乡的路上,由近千人的死士带领着四十多辆装满金银财富的马车,声势浩大地返回家乡。
这下彻底激怒了崇祯皇帝,他下令锦衣卫前去将他逮捕,抽回北京关进大牢里。魏忠贤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便在牢中自尽身亡,崇祯皇帝在灭了魏忠贤以后,跟魏忠贤一党的官员渐渐没落。
试想一下,朝中没有强劲的对手,使得东林党再次崛起,他们重新把持朝政。东林党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是一群没有治国能力和经验的蛀虫,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家。
果不其然,在他们的治理下,明朝逐渐走向了灭亡,后金在看到明朝气数已尽的情况下,大举进攻。最终崇祯在被逼无奈之下,在煤山寿皇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明朝灭亡。
临终前,崇祯皇帝说:“百官误我”,或许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魏忠贤的好。同时,王承恩也默默地回了一句很中肯的话:“忠贤在,何至于此”。总的来说,魏忠贤的残酷刚好压制了东林党,使得这些人难以贪污腐败。可魏忠贤一死,他们就跳了出来,开始吞噬大明生机,于公元1644年灭亡。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算是一物降一物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但皇帝的内侍都是太监,魏忠贤又是太监头目,所以皇帝要杀魏忠贤也是十分困难的。再加上文武百官都被魏忠贤压制的不能动弹,作为刚上任的崇祯皇帝是一点自己的亲信势力都没有。如此一来杀魏忠贤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崇祯皇帝就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这些势力就是以王承恩为首的太监集团。
最终崇祯皇帝隐忍几年后,将王承恩等人收集的魏忠贤罪状一一罗列,然后赐死了魏忠贤。这也导致了大明混乱不堪的党争,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巅峰时代。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任用王承恩为首的宦官打压百官,这也导致了之前抗衡魏忠贤的政党更加团结,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东林党”了。
在魏忠贤倒台后,之前被压制的政党都开始对宦官集团展开了极大力度的反击。这也导致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朝堂上争斗不断,从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运作。高层不断的争斗最终的结果就是,基层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各地就开始爆发大规模起义。但这些也并未得到百官和皇帝的重视,此时他们的心思都在党争之中,这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魏忠贤死后明朝迅速衰落,最终被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了京城,崇祯皇帝也自缢于煤山之上。崇祯皇帝在死前还觉得是宦官和文官的矛盾,导致了自己成为亡国之君。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崇祯皇帝过度信任宦官导致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崇祯皇帝死前,王承恩也说了句很中肯的话,那就是“忠贤在此,何至于此?”
从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应出,魏忠贤在这些宦官心中的地位,虽然魏忠贤是死于王承恩等人之手。但是在王承恩死前依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魏忠贤对于明朝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那么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掌权太监,魏忠贤对于明朝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就开始了衰败?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魏忠贤在世的时候,是由他一人把控朝政,皇帝已然被他架空,虽然皇帝被架空了,但整个朝堂的集权还是在魏忠贤一人手里,也就是因为魏忠贤大权在握才能让国家正常运作。文武百官虽然被魏忠贤打压,可依然可以执行政令,而且效率还十分高,因为百官知道魏忠贤杀人是没有顾忌的,所以只能乖乖听话。
而且魏忠贤出身低微,他知道底层人民的疾苦。他掌控朝政的时候,大幅度的削减了人民的税率,将明朝的主要税收放在了江南的富商身上。这种政策也让底层人民的生活较为惬意,但是这种举动却触犯了江南的士族集团,也就是前文提起的“东林党”。但是“东林党”在老奸巨猾的魏忠贤面前并不能翻起浪花,所以这个矛盾就慢慢的累积下来了。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魏忠贤是有一定能力的,他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压制了明朝最为严重的党争,也只有他这种心狠手辣的人,才能让这些士族集团乖乖执行命令。这种畸形的团结也给明朝带来了一时的繁华,但随着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斩杀,这些士族就开始变本加厉的争斗,从而导致了明朝统治阶层混乱不堪。
明朝的灭亡其实责任不全在崇祯皇帝,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崇祯皇帝之前的两位皇帝不作为。他们面对朝堂上愈演愈烈的争斗,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是用宦官集团来打压百官。心高气傲的读书人,又怎会容忍太监骑在自己头上,所以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就越来越激烈,直到魏忠贤的出现才结束了两个集团之前的争斗。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个办法,等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之前埋下的隐患,就一起暴露了出来。刚刚继任帝位的崇祯皇帝,哪里是这些老狐狸的对手,很快就被这些百官忽悠的乐不思蜀。坐在帝位的崇祯皇帝全然不知,朝堂上的波涛汹涌,甚至还以为大明的江山一片安详,直到起义军连破数城,才让皇帝和百官彻底清醒。
但为时已晚,起义军声势浩大,明朝已经失去了民心,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直到最后这些大臣还在丢锅,最终导致了大明最后的屏障。袁崇焕被崇祯赐死,这也让大明失去了最后的曙光。明朝的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内部斗争过于激烈,导致了中央集权被大幅度消弱,才形成了最后无法挽回的局面。
魏忠贤的死让明朝失去了定海神针,导致内部矛盾急速扩大,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魏忠贤掌权让国家安定,失去了魏忠贤的明朝虽然恢复了正常,但却无力应对危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从两个方面看待问题,
这样才能妥善的解决问题。

数字化转型室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