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数据看着不错,还在不断消费降级呢?
在违反经济学原理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如果看不懂自己,那就看看隔壁邻居日本。
本文继续聊一聊日本消失的三十年,请带着思考跟我一起看看这段历史背后的启示。
1985 年 的 广场协议,主要核心内容就是让日本放开对外汇市场的控制,让日元升值 20%。也就是说,只要把美元换成日元,然后坐等日元升值,就可以躺着赚走 20%的收益。先知先觉的国际游资开始疯狂涌入日本,放开管控的日元也彻底放飞自我,日元在一年内升值了 80%,远远超出当初设定的目标。日元的狂飙也带动了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大量国际游资当然不甘心放在银行吃那点利息,开始炒股炒房。日股一年涨了 2 倍,全国平均房价涨了 1.2 倍,东京房价涨了 2.7 倍,如果叠加之前的涨幅,日股已经累计涨了 100 倍。在 1989 年 12 月的顶峰时期,日股总市值达到了 4 万亿美元,达到了每股总市值的 1.5 倍,房价也累积涨了 75 倍,东京的房价只有 80 多万人民币一平,号称卖掉一个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卖掉一个日本就能买下 4 个美国。纵观历史,步子迈大了,就容易扯着蛋。
资本收割的风暴降临
美国看准时机,开始实施对日本的资本收割,先是发动伊拉克战争,出现全球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上涨了两倍,日本国内制造业成本激增,已经脱实向虚的制造业不堪重负,濒临破产。与此同时,美国开始疯狂加息,这轮加息主要就是收割日本资产。由于日美之间的利差,比如美国银行的利息是 5%,日本银行利息只有 2%。要把日元换回美元,存到美国的银行就可以多赚 3 个点的利息,外加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已经泡沫不大,聪明的外资开始大量出逃,刺破了泡沫下的日本经济,楼市和股市瞬间崩盘,几乎一夜之间抹去了数万亿日元的财富。为了稳住这个混乱的经济,日本无奈只能跟随美国加息,但外资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持续坚定的砸盘出逃,就连日本国内的富豪见形势不对,也想尽各种办法将大量资产转移海外。随着市场流动性枯竭,日本各种资产价格开始暴跌,9 个月的时间,日股从 38916 点的最高点直接腰斩到了 2 万点以下。根据他们的数据估计,90 年代的泡沫破灭,造成日本社会损失了大约 208 万亿日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日本的通缩时代正式来临。
资本外逃引发的连锁反应
1991 年 7 月,日本央行意识到情况不对,又开始大幅降息,妄图通过放水给市场注入流动性来稳住市场。然而降息又会扩大日美之间的利差,原本只能赚 3 个点的利差,现在能赚 5 个点了,反而促进资本外逃。国内聪明的资金也逐渐发现,银行的存款利息越来越低,股市和楼市都在跌,于是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射到了日本以外的世界。他们发现美元正在升值,如果把日元换成美元,就可以赚美元升值的钱,而且买了美债还能再多赚三五个点的利息。汇率差价加上利息差,远比在日本更投资机会,更有投资价值,挣的都是美元 。据他们统计,有 100 万日本大妈在做外汇市场的套利交易。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还在持续恶化,通货紧缩越来越严重,人们不愿意消费,企业不愿意投资,导致经济不断萎缩。为了拯救这崩溃的经济,日本在 1999 年 4 月将日元的利率下调到了零,日本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引入零利率政策的国家。更有甚者,开始借钱套利。既然日本贷款这么便宜,几乎可以免费贷款。如果我能借到低息的日元,然后换成美元,拿到更高利息的美债,就可以空手套白狼,轻轻松松套走两三个点的利息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外逃,日元开始持续贬值,这种换汇套利的收益就越高。与之对应的是,日股从最高点一直下跌,跌了将近 20 年,跌到了 2009 年 3 月 7 日最低的 7173 点。累计跌 81.6%。
岛国的艰难抉择与无奈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日本又考虑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来对抗日益严重的通货紧缩。量化宽松简称 QE ,Q是印钱放水,E是装水的池子。印钱放水很容易,找装水的池子很难,池子要足够大,装的水要足够多,创造的就业要足够多。如果只放水没注水的池子,就会导致大量货币流入市场,造成恶性通胀,酿成无法估计的洪灾。就比如 2020 年美国印了 6 万亿,就引发了严重的通胀,加息到了 6%。"高血压"都没压下来。但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印了 4 万亿就没有出现通胀,因为他们在 08 年的时候找到了注水的池子,求我们帮忙承接这 4 万亿的水。我们当时有这个能力,也需要钱发展。于是两国一拍即合,美国印了一堆绿花花的纸,在我们这大买特买。印了 4 万亿都没有出现通胀,经济很快就从次贷危机的泥潭中走了出来。我们也利用了美元和美国的消费需求,制造业和基建加速发展了起来。包括我们为了应对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印了 36000 亿,其中 2/3 是国债。注水的池子是什么呢?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大搞房地产和基建,开发商要招大量的工人,要向上游买钢铁、水泥等各种原材料,这些钢铁厂、水泥厂又养活了大量工人,这些工人赚到钱了,在城市定居,又买了房子,房子卖出去了之后,家装、家电、家具的需求又要产生了多少就业,经济也就彻底起来了。日本实行量化宽松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日本就那么大的一个岛国,在经历泡沫经济之后,国内已经找不到足够大的池子了,所以水放出来之后也没有投资的产业。最后一部分资金在金融系统里空转,还有很多资金偷偷流向海外,在海外寻求投资机会。于是,日本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进一步下滑,通缩下的日本经济也进一步恶化。
奇特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
在泡沫破灭、经济崩盘表象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资产负债表衰退。简单来说,日本曾经的辉煌都是他们的居民和企业在疯狂借钱消费和借钱投资造就的。如果经济快速增长,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是感觉不到债务压力的,但如果资产价格跌了,那债务压力立马就上来了。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全国房价暴跌了 70%,东京的房价暴跌了 90%。居民在银行里的存款也瞬间灰飞烟灭了,身背房贷的日本人还要无偿给美国资本白白打工 20 年。日本经济学家顾朝明测算,1989 年后的资产价格暴跌,不仅让日本至少损失了 1500 万亿日元的财富,还要让日本的民众和企业在还 15 年的债务,相当于直接消灭了 1/5 的 GDP 的总需求。因此,全国性的资不抵债和技术性破产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当一个日本的所有居民和企业把所有赚到的钱都用来还债,而不是消费和投资的时候,经济怎么可能不萎缩呢?然而,这种困境又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日银无论放了多少水,企业都会直接去还债,而不是拿去扩大生产。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工厂大量倒闭,无数员工被裁,日本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 85%的就业率一路下滑到 55%,几乎每两个毕业生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整体日本经济处于螺旋式下降的状态。为了使经济重回正轨,日本央行决定降低利率,刺激居民减少储蓄,多贷款消费,鼓励企业借贷,加大投资生产,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但无论怎么下调利率,日本经济都不见起色。在那种环境下,传说中的货币政策失效终于在日本发生了。之后,日本央行把利率一直下调到零,甚至在 2016 年还推出了负利率。也就是说,你在银行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给银行一笔管理费。即使这样,日本居民还是只存款不贷款,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说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只要通胀率低于银行的存款利率,那实际的存款回报还是稳赚的。就比如 2020 年,日本的通胀率是-0.7%,也就是物价通缩了 0.7%,一年后的购买力反而提升了 0.7%,就算银行的存款利率是- 0.1%,两者对冲之后,存款的实际购买力还是提升了 0.6%,也就是钱越来越值钱了,但在经济好的时候,通胀率达到 6%。即使存款给你百分之 4 的利息。实际上这笔存款的实际购买力还下降了 2%,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利息赶不上贬值的速度,所以大家都愿意消费,经济就越来越好。但面临通缩的日本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神奇的现象,哪怕降到了负利率,日本居民还是把钱乖乖存进银行。因为在没有明确的投资项目时,赚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剪刀差,是普通老百姓最聪明的投资。如果只看名义利率,不考虑实际利率,就很容易陷入利率陷阱。根据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日本有超过一半的家庭资产全部都是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个数据异常之高,而美国家庭中的现金储蓄只占总资产的 14%,欧洲也只占到了 30%几。更奇葩的是,日本的有钱人大部分集中在 50 岁以上。根据日本统计的数据显示,50 岁以上的家庭平均储蓄超过了 1000 万日元,相当于 60 多万人民币,而 60 岁以上的大爷大妈平均储蓄超过了 2200 万日元。而这些老人都是物质匮乏年代走回来的,从小就省吃俭用,消费欲望比较低,钱存着才更踏实。而日本 30 岁以下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 2 倍,30 - 40 岁区间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 1.5 倍。也就是说,最有消费欲望的日本年轻人基本都欠了一屁股债,哪有能力去消费、去投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