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的词频统计显示:“财政”出现11次、“财税”出现4次、“税收”出现12次。同时,“财税体制改革”作为15个“体制改革”重点领域之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早在全会召开之前就广受各方期待。如何理解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如何更好支撑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解读。
01
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从优化资源配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财税体制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制度,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从维护市场统一、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层面讲,财税治理应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加强与其他改革协同配套,全面落实现代预算管理要求,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来分析,财税改革要为弥合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绿色发展等战略有序推进提供支撑,完善财税体制机制时不我待。
02
财税体制从来是处理各种“关系”的集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曾提及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作用越加显著。历史上看,以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为例,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则囊括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提出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与当前的关系两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原则。这为我们完善现代财税体制,保障与支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指引。这五项原则五位一体,是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也是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新标准。
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突出预算改革的总体规划作用和税制改革的稳定调节作用。改革原则是以预算的制定和管理、财政的管理与运行来划定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强度,通过明晰政府作用边界,克服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优化税制要定位好税收制度在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利益分配中的作用,注意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被确定为政府间权责划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政府收入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兼顾中央的调控力和地方的发展活力。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财税体制改革要为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供新思路。财税体制涉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影响效率与公平目标的权衡和实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体制机制和调节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从战略全局和改革大局理解、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然会触及一些地区、单位的局部利益,要树牢全国一盘棋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长远与当前的关系。财税体制改革要兼顾长期效应与短期效果,统筹促进短期财政稳定和长期可持续性。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远近结合,攻坚克难。既要立足当前,有条不紊地抓好当下具备条件的改革举措落地,着力解决经济财政运行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新要求,积极识变求变,谋划推动长远机制建设。
秉持上述五大改革原则,财税体制改革要锚定具体任务,一项项研究、一个个推进,最终按党中央的部署来完成。
03
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决定》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财税领域主要工作。
健全预算制度成为财税改革的先遣队。健全预算制度要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突出税制改革的治理效能和调控功能。明确把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作为优化税制的逻辑。要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更好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本轮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的发力点。改革任务包括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
围绕三项主要任务,抓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仍要明确目标、制定路线、鼓足干劲,按期完成落实。
04
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作为贯彻落实的“出发点”“中心点”和“落脚点”。更加准确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过往财税改革的成熟经验总结好,把当前财税实践遇到的挑战阻碍梳理好,以科学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做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工作和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以重点难点突破来落实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导向是本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落实财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重点难点多,推进难度大,既要有整体方案和总体部署,也应有攻坚战突击战。比如,完善预算制度改革涉及部门利益划分,推动税制优化要学习探索与新业态打交道;加强地方自主财力不能完全在收入端想办法,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压减非必要开支“过紧日子”仍是解决收支矛盾需要继续推进的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管理、政府投资协调,加快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以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来保障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会立足两个大局,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擘画了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按照中央要求“倒排工期”,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为此,落实财税体制改革要把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保障国家新战略新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核心工作作为主线索,深化论证具体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以全面贯彻落实《决定》部署的财税体制改革任务来保障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阅读、订阅《中国税务》请点击下方二维码
来源:《中国税务》2024年第11期(标题有改动)
排版设计:薛元元
审核:周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