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吴晗被捕入狱,此前察觉不对劲让妻子回乡隐居,却遭拒:不求同生,只求同死!

文化   2024-10-09 20:57   江西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权威资料来源:《生死与共的吴晗、袁震夫妇》

1925年,16岁的吴晗在朋友资助下考上私立之江大学,翌年又考入位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大学部,并就读中国文化史,而老师则是未来的北大校长胡适。

胡适对吴晗颇为欣赏,特别是吴晗的毕业论文《西汉经济状况》更是得到他的大力称赞,不久之后胡适任职北大,而此时的吴晗也一门心思想去北大深造。




可由于吴晗偏科严重,尽管文史、英语皆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北大校规是规定一门零分不能录取,哪怕是胡适也没有丝毫办法。

不过在次年,吴晗报考清华,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正是这次破格录取,吴晗有幸结识了爱人袁震。

两人相识是通过袁震室友蒋恩钿介绍,当时吴晗第一次见到袁震就被她所吸引,在自己看来眼前这个女孩气质文雅、谈吐不凡,对文史研究有很深的底蕴。

后来吴晗对袁震特别上心,隔三岔五便来看望,由于一个研究明史,一个研究宋史,也使得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时间久了,吴晗按捺不住找上袁震室友蒋恩钿,转达了自己对袁震的爱慕,袁震得知后久久不能平静,试问一下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大才子谁会不喜欢呢?

但袁震想到自己如今重病缠身,于是心一横谢绝了吴晗的追求。

当吴晗从蒋恩钿口中得知被婉拒后,也明白袁震是怕连累自己,为让袁震心里踏实,他往医院跑的次数越来越勤,而吴晗猛追袁震的事也在学校传播开来。

有不少要好的同学都不理解吴晗的选择,要知道袁震长期瘫痪在床、身患骨结核,生活不能自理,对此他总会认真回答道:“袁震是有病瘫痪在床,可我喜欢和追求的是她的人品、学识,她这些并没有瘫痪,照样熠熠生辉。”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北京高校纷纷外迁,吴晗应云南大学邀请任教,当时二人正值热恋期,吴晗很想带袁震一同前往,但袁震病情刚稳定,不能下床走路、需要静养,所以吴晗只能孤身一人前往云南大学。

在云南大学期间,吴晗依旧念着远在北京的袁震,怕对方担忧自己的安危,所以每到一处都会写信报平安。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时的书信成为了双方维系爱情的纽带,也是袁震支撑下去的“盼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震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在1939年已经能下床行走,于是袁震马不停蹄赶赴昆明寻找吴晗,不久后两个相爱之人终于在异国他乡(因时局动乱只能通过水路,在越南见面)重逢。

对于吴晗而言,大病初愈的袁震很多事情不能自理,所以在此期间吴晗一直做饭、洗衣、挑柴,精心照料袁震。




由于爱人在一旁,他充满干劲,晚间散步曾是吴晗最怀念的时刻,当时俩人互相搀扶走在乡间小道上,畅谈学术理想......

1939年10月,他们在昆明喜结连理,向世人宣告爱情的伟大,哪怕是疾病与苦难也不能被击败。

婚后,他们一直过得幸福美满,袁震觉得吴晗的历史研究能推动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因此袁震一心一意做吴晗助手,帮助吴晗润笔誊写,最终协助丈夫成为我国知名历史学者。

而吴晗也曾感慨:“在我的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袁震的心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当时吴晗以军代表身份接管北大、清华,后来还成为北京市副市长,可谓达到人生巅峰。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身体缘故,袁震没生小孩。




夫妇俩渴望能有个孩子,于是便从孤儿院里抱养了小女孩,取名吴小彦,后来还收养了一个男丁,自打有了孩子后,两人的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但正当他们沉浸在家庭幸福中时,特殊时期开始了。

当时吴晗因《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被打上标签,1968年3月吴晗被捕入狱。




此前,其实吴晗也察觉到不对劲,本想让妻子回老家隐居,但袁震却坚持道:“即使天塌下来,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我们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果然,月余后袁震也被牵连,身体本就孱弱的袁震承受不住,在1969年3月离开人世,半年后吴晗也走了。幸运的是,1979年党中央最终决定为吴晗、袁震二人平反,并为其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夏目历史君
读史即便悟不透人生,也要看淡点世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