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教育部原部长,1957年批评毛主席好大喜功,一直享副总理待遇

文化   2024-10-06 21:03   江西  

资料来源:《陈铭枢张奚若说毛泽东"好大喜功"的历史真相》——国际在线

1959年7月10日,毛主席在庐山会议的小组组长会上讲话,他突然在会上点了一个人的名字。原来,这个人曾在1957年直接批评毛主席是“好大喜功”。

没想到这次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坦率承认了此事,而且表示:“自己确实好大喜功,那种接近实际的“好大喜功”,还是要的。”



听到毛主席的这番话,那人惭愧地站起来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毛主席却表示:“你是好人说错了话。”这个直接批评毛主席的人,就是原教育部部长张奚若。

张奚若出生在陕西朝邑县,他的家里条件相对较好,父亲经营着一家中药铺,还当过商会会长。在家里的支持下,张奚若很早就开始外出求学,18岁的时候他来到陕西宏道书院念书。

这里是陕西早期建立的新式学堂,许多有理想的年轻人都在这里求学,张奚若在这里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从此他决定投身革命事业。



他开始参与到学生运动中,不久又来到上海求学,在这里认识到了于右任等诸多革命人士。受到他们的影响,张奚若决定参加同盟会,年轻有才华的他,很快就得到宋教仁等人的重视。

后来,同盟会派给他重要的任务,前往日本购买新式军火。张奚若因此错过武昌起义,不过他还是成功把军火运回来,带着这些武器来到陕西,成功促成陕西革命的胜利。

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张奚若目睹这一切,感到十分气愤。为了继续提升自己,他决定出国留学,与宋子文等人一起到了美国留学。

通过多年的努力,张奚若在国内的名声越来越大,学成归国后,他立即得到了重用,先后在教育部门担任要职,后来又进入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不过,张奚若经常发布自己撰写的文章,他喜欢通过文章针砭时弊,什么话都敢直说,这让他惹怒了宋哲元等人,一度遭到了封杀。

抗战爆发后,张奚若与学校一起西迁,之后担任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自打战争爆发后,他一路所见所闻,看到当初为革命奋斗的国民党在蒋介石等人的统治下,到处都是腐败与黑暗。

这些事情让张奚若十分痛心,他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每当到了开会的时候,张奚若就会站出来仗义执言,多次直接批评蒋介石搞独裁。



他的这些话让周围人为他捏了把汗,毕竟敢这么直接攻击蒋介石的可没几个,他们还会遭到蒋介石的报复。

蒋介石对他十分不满,早就看不惯张奚若这种一直批评自己的人,甚至在一次大会中,张奚若还当众让蒋介石赶紧滚蛋。这些做法,都让蒋介石恨得牙痒痒。

可是张奚若是同盟会的元老,多年以来有着极高的威望。再加上张奚若是国民党内许多人的前辈,蒋介石虽然生气,但碍于颜面,也拿张奚若没有什么办法。

蒋介石挑起内战后,张奚若对他更加不满,批评蒋介石的言论更加犀利。由于他一直敢说话,蒋介石也习惯了他的这些行为,索性就不再理会张奚若。



眼见蒋介石政府越来越黑暗,张奚若对他们感到失望透顶,他也逐渐转变了立场。

中共一直想要团结各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是组织重点争取的对象,他对中共的诸多举措很有好感。新政协会议筹备的时候,毛主席等人特意邀请张奚若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协会议讨论国家名称的时候,众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关键时刻还是张奚若站了出来,确定了如今中国的国名。

建国后,张奚若先后担任了教育部部长等重要的职务,工资待遇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的行政三级,不过他自身说话比较直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某些问题上看得不是非常明白。



于是就有了他批评毛主席的事,不过毛主席很欣赏张奚若敢说话的直率态度,也十分了解他的脾气,而且尽管说错了,也敢站出来承认错误,所以也没有计较此事,反而还说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可见毛主席的胸襟之开阔。

此后,张奚若为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他虽然年纪很大,但每天都能用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时至今日,张奚若依旧对国人有极大的影响,比如人们如今常用的普通话,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成功推广的。

还有人们熟悉的《小学生守则》,也是张奚若主持制定推广的。后来张奚若又担任了诸多要职,一直到1973年去世。他和那些只会空口说白话,并不做什么实际事情的人不同。

张奚若一生除了敢于说话,他是真的尽心尽力为国家发展做了太多的事情,尽管在一些事情上他有过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


夏目历史君
读史即便悟不透人生,也要看淡点世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