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北京科技中心建设、践行科技赋能艺术,北京交响乐团2024年重点创作项目——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于12月19日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大楼举行重磅世界首演。由青年作曲家郑阳作曲,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演奏,携手青年歌唱家张文沁、汤启婧、王博,以及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宋洋,打破传统音乐理念与呈现形式的束缚,从生物科学、航天科技、量子力学等前沿科技中获取创作灵感,并将电子音乐、声学科技、人工智能、视听实时交互等元素和手段完美融入音乐创作,将交响乐通过多元融合的立体形式和崭新姿态,完美展示出艺术与科技的巧妙融合,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青年指挥 金郁矿
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由六个乐章组成,从生物科学、航天科技、量子力学等前沿领域汲取创作灵感与理念,巧妙融合声学科技、电子音乐实时交互、视觉实时交互以及AI人工智能实时互动等高科技手段,成功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结合,构建了“人类艺术思维+科技力量优势”共生创作与表演的新模式。
第一乐章《万物生长》作为整套作品的开篇,大自然的神奇声效与电子音乐所精心编织的引子,将观众带入地球家园美丽而震撼的万千气象之中,交响乐队不知不觉的悄然嵌入、展现了这部作品的融合、交互与发展主题。
▲电子音效播放 武浩文
第二乐章《微观世界》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体现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精密的乐队写作手段展现了“微观世界”绮丽与复杂的状态。同时,也设计有宏大性与行进感的音乐段落,以表达“微观世界”丝毫不逊色于“宏观寰宇”的浩瀚无垠。
第三乐章《太空探秘》展现了花腔女高音、交响乐与电子音乐的实时交互与融合,从古代与“飞天”相关的传统神话中获得灵感,以花腔女高音独唱作为“羲和”的化身形象,通过唯美典雅的旋律与唱腔、绚丽多彩的技术发挥与拓展、创新的人声器乐化处理手段,挖掘声乐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同时,配合交响乐队色彩斑斓的效果,带领人们踏上了一场太空探秘的奇旅。
▲歌唱家 张文沁
第四乐章《时空隧道》是一首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响乐,体现随着科技之翼在时空中不断穿梭的神奇感受。此乐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作曲家的描述和指导下,创作并生成了从17世纪至现代多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交响乐片段(包括巴洛克时期风格、古典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印象主义风格、20世纪与现代派风格),并通过科幻式的时光隧道机器音效将其有机串联起来,通过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瞬间切换,实现了一次数百年量级的“时空穿越”之旅。此乐章不仅是一部单纯的音乐作品,更是一次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展示,也是对于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入探讨。
在第四乐章开始之前。作曲家郑阳从观众中随机选出一位观众代表,请她分享此刻的心情。随后,由AI机器人“小北北”即时分析这段描述,并生成了一段与观众情绪契合的交响乐片段。这段即兴创作以欢快的旋律与流畅的结构,展现了AI与人类协作的艺术潜力,让观众感受到科技赋能音乐创作的无限可能。
第五乐章《量子节拍》从“量子力学”中获取创作灵感,通过对于量子运动状态和其所蕴藏能量的认知与艺术联想,进而个性化、创造性地转化为音乐动机与写作思路。“打击乐独奏作为核心表现主体,并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对其进行实时渲染与加持,同时与交响乐队形成奇妙的呼应、融合与对抗等丰富关系。”北京交响乐团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宋洋在这首作品中展示出了自己高超的技术能力。
▲北京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 宋洋
第六乐章《逐梦追光》是女高音、男高音与交响乐的激情碰撞,展现我国科技工作者追求梦想、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此乐章梦幻缤纷的音色与效果交相辉映、光芒四射,并具有强烈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女高音、男高音与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队共同呈现出灿烂辉煌奔向未来的艺术效果和精神境界,引领整套作品发展和升华至辉煌夺目的高潮顶点。
▲歌唱家 王博 汤启婧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表示,这部作品是北京交响乐团2024年度重点工作项目,以前沿科技为主题,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别是目前科技类题材的交响乐作品相对较少,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这部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有六个乐章,都跟科技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作曲等热门领域,都有所探索。还有,需要推荐的是我们的创作和演出团队,比如郑阳是非常年轻的实力派作曲家;金郁矿也是在指挥领域非常活跃的青年指挥家,目前还是在读大学生:包括几位歌唱家和打击乐演奏家都是年轻人,他们群策群力创作演出这样一场充满时尚现代的音乐会,也希望能为北京的未来的科学跟科技有关的一些活动演出助力,希望获得同样年轻的高校学子们和青年科学家们的喜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科技交响乐组曲”这样一部融合科学与艺术的交响乐作品的世界首演,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大楼”举行,是别具匠心且意义非凡的创举。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创新型大学,是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科学与艺术大楼”是艺术与科技交汇融合的标志性建筑,充分彰显出科技与艺术结合之美,更完美契合《交响编码》的创作审美理念。
《交响编码》的首演不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大楼”现场震撼上演,更通过北京交响乐团抖音官方账号、快手官方账号以及北京交响乐团数字音乐厅进行了同步直播。
本场直播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在线收看,评论区互动热烈,赞叹声不断。不少观众留言表示:“科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完全刷新了对交响乐的认知!”“AI创作的音乐太惊艳了,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演出!”
科技让艺术的魅力突破空间界限,线上线下的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场震撼的未来音乐盛宴。《交响编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以其创新的形式获得了广泛好评,为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探索了有益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