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的人生和不那么用力的人生哪个更值得过?
文摘
2024-10-13 12:14
澳大利亚
今天是周日,大宝去工作,老公带二宝去打篮球,都早早出门了。我只管好自己就行。起来打上豆浆,煮了一个鸡蛋,煎了一个红薯饼,有昨天的烤鸡翅,还弄了点泡菜。算不上丰盛,至少不能算糊弄的早餐了。在手机里听着新闻,正好说到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还在群里跟网友聊了几句。一般情况下,我都很少在群里说话,真的是没什么时间。今天时间充裕,就聊了两分钟。我们这一代人是没什么松弛感的。只要一闲下来就感觉自己犯了什么大错,那种负罪感会让我寝食难安。这不是什么人的错,毕竟我们小时候过的日子能吃饱已经算是好的了。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很难让人能顾及自己的精神需求。什么松弛感,那是最近才发明出来的带有褒义的词,在我的认知里,一不小心,我就把它跟犯懒划等号。是,我用了”一不小心“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就是我小心的时候,我是不会划等号的。因为我经历过艰苦的童年时代,也正好赶上了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错过了最后的十年,感觉自己少挣了一个亿。可是我也没闲着呀,我跑澳洲吃苦来了。就像倒车回去重新走一遍走过的路一样。经过十年的辛苦经营,总算在澳洲安顿下来。大宝已经能自食其力,二宝也不怎么需要我了。说吃苦,可能有人会觉得我矫情,其实一点都不是。我亲眼见证了澳洲过去十年的发展。比如网络,我刚来澳洲的时候,澳洲的网络还不普及。我无数次质疑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发达国家。比如购物,那时候商家在周末都是不开门的。现在大部分商家周末也能开到五点。再比如打车,我站在澳洲的街头等一个小时也拦不到出租车,明明是空车也不停,我使劲骂,“要不要做生意?”,后来才知道,人家都是电话预约的。我用十年的时间来跟澳洲链接,也就意味着我骨子里的东西会有些微的变化。比如松弛感,跟国内的人比起来,我们澳洲的华人足够松弛,可是跟澳洲当地人比起来,又卷得不行。昨天周六,二宝去北岸补习。他还有5个月就要考中学了,我们没有像国内如临大敌全家紧绷的模式来度过这段时间。我没拿出多余的精力管他,全家的日程安排也没有因为他要中考有任何变化,说白了就是该干嘛干嘛。可是总要做点什么,否则要是考不上他想去的精英中学,会不会很遗憾呢?到了快去接他的时候,老公收到补习学校的短信,说补习结束后,会有个试题分析班,老公问我要不要让二宝去。我本能的反应是当然要去呀?你不会做的题老师会讲的。“我,我不知道。要不我们一起去接他,跟他说说看。”可是在见到二宝的那一刹那,我就知道没用了。我仍然没有放弃,试图用尽量平淡的语气劝说一下,结果遭到的是激烈的反抗。”我也觉得时间太长了,毕竟他才只有十岁,你不能拿我们那时候的标准来要求他。“这是来自老公的结案陈词。”那好吧,走,我们去吃麦当劳。“这是来自我体面的回答。至于我内心那些”人生要努力“之类的内心大戏,如何上演,如何退场,只有我自己知道。看看蓝天白云的自然风景,我还是愉快地跟孩子去吃麦当劳比较和谐。毕竟我的孩子从小就是按照他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的,我没有强加过任何的鸡娃项目。他按照自己的兴趣读了很多书,五花八门,也看了很多电视,更无绪庞杂。孩子的松弛感来自内心,我的松弛感来自皮肤之下,血液之外。我对发自内心的松弛感是欣赏的,内心的不安全感又让我感到紧张和不适。我不断追问:拼尽全力的人生和不那么用力的人生哪个更值得过?这大概就是我在明媚的春光中叹气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是人处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尽管这样,我仍然愿意让自己有更多活力。看到网友在群里放了这首刀郎的《再见少年拉满弓》。”再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总有风在来的途中,能够读懂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