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
11月5日凌晨5点,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牛市早已灯火通明。“哞哞”牛叫声、牛经纪人的谈价声、运牛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得胜镇牛市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每月2日、5日、9日是牛市交易日,年活牛交易量超3万头。
近年来,该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适度规模、标准化生产、全域养殖”的思路,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种源
打造肉牛种业“芯片”
“本地牛个体小,生长慢,肉质差。”平昌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周艳丽介绍,养殖户的良种牛犊大多数从内蒙古、新疆等地购买,但这增加了肉牛养殖成本。
如何破题?打造肉牛种业“芯片”很关键。2022年,平昌引进雅拉德荣公司,在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建设集“引—养—繁—研”于一体的智能核心育种场。该公司总经理郭勇介绍:“整个项目运用了自动化饲喂、智能化育种、粪污固态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可年养殖优质海福特母牛5000头,选育优质种母牛4000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头。”目前,该公司引购能繁母牛7000余头,已产牛犊2100余头。
“村集体或农户可领养能繁良种母牛,牛犊养殖6~8个月体重达450斤后,公司以不少于1万元的保底价回收。”该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龙跃强说,当地探索建立了“藏牛于户”“售母收犊”机制,以“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模式打造肉牛种业“芯片”,基本解决了牛犊“外地购、远处调、长途运”等瓶颈问题。
强扶持
牵住百姓致富“牛鼻子”
清理牛粪、铡草喂牛……11月6日,天刚蒙蒙亮,得胜镇莲花村53岁的村民吴浪就在自家养牛场忙碌起来了。“一头肉牛至少能卖16000元。”吴浪坦言,今年肉牛行情低迷,但只要精打细算地养殖肉牛,照样能赚钱。
“养牛就是我的梦想,由于没有‘起火粮’,养牛梦一直无法实现。”脱贫户吴浪说。吴浪的妻子患有先天性智障,有两个小孩正在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23年,在地方政策扶持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他凑足了养殖肉牛的本钱。如今,他利用撂荒地、边角地种植牧草,秸秆粉碎后打包作为饲草,家庭农场喂养有10余头西门塔尔牛。“明年肉牛就可上市交易,预计有超20万元的收入。”吴浪脸上洋溢着笑容。
近年来,平昌县强化金融、技术等扶持推动肉牛产业发展,银行创新开发“惠牛易贷”“鑫牛贷”“活体贷”等肉牛特色保险产品8款,去年以来累计投放肉牛产业贷款超3.38亿元。与省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常年聘请畜牧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县镇级畜牧技术员实行“包企业、包农户”下沉一线服务肉牛养殖。目前,该县存栏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462家,肉牛存出栏量达12.88万头。
重环保
种养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一头成年牛平均每天要排泄20公斤粪便。”11月6日,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高亮介绍,目前养殖场养殖肉牛1000余头,每天要产生数吨的粪便。
出乎意料的是,这么大的养殖场没有粪便异味。“牛粪不臭,得益于一项新技术——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该项技术发明专利人陈德涌介绍,该技术基料主要为农作物及植物残枝落叶和风化土壤,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将基料覆盖到牛床垫料后,依靠肉牛自然活动完成粪污与酵解原料的混合搅拌,制成冬暖夏凉的牛床垫料。牛床垫料能对粪尿快速酵解,无污水排放,无恶臭气味,对周边环境无明显污染。
“经过技术处理后的牛粪每吨可卖400元。如果再经过无菌化处理、粉碎包装后的有机粪肥,每吨可卖1000元左右。”毛高亮高兴地说,去年仅卖粪肥就有150万元的收入。
目前,平昌县已培育建成年产10万吨有机肥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构建起集肉牛养殖与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粪肥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花椒、茶叶产业的肥料供给,农作物又为肉牛养殖提供了饲草饲料。”周艳丽介绍,种养循环发展肉牛产业,饲草饲料本地化,有效降低了肉牛养殖成本。
作者:李柯学 特约通讯员 张立祥
监制:李 帜 编审:王 浩
责编:戴珊梓 编辑:向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