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 | 他们说我身上全都是弹孔

文摘   2024-05-11 18:05   上海  


不要害怕,这是一个“让子弹飞”的概念,我曾经射出无数子弹,等待其在空中飞一会儿、飞几年,现在我的身上全是弹孔。


今天参加了一个未来学家俱乐部的活动:创见者小聚——路上观察学,收获很大。

初次看到这个就产生了共鸣,现代人总是行色匆匆,不论是在平时在城市中的行走还是旅途当中,都不会去关注周边的景色。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到哪里旅行都一样,因为哪里的商店、小吃街、景点都大同小异。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旅行路上,随时享受好奇心带来的学习体验?

如何培养自己和他人沉浸在思考、自由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让学习内化成为一种终身习惯?

如何在教育系统中推动创新,让学习者既能应对常规考试又能充分自我探索?


主持活动的蓝老师是一位设计师转小学素养教育的老师。她跟我们说,她出去旅行一般都会关注这个地方的博物馆、公园和菜市场。

有人说:博物馆中的知识距离小孩子太远了。我记得前一段时间有年轻人中的博物馆热,当我们逐渐长大时慢慢开始理解博物馆中的历史,这些历史也渐渐和生活联系起来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场景,去看一个博物馆的时候,总是看到这些瓶瓶罐罐的精美,一个一个拍下来,回去后一个也不会再次打开。


这也折射到了我在参加活动之前联想到和西仔在《书入时间》中聊到的问题:当我们在旅行中的时候拍照记录下来一些瞬间,我们究竟是记录下来了还是错过了?

艺术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知自圆其说。我非常喜欢老师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有论据,你可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的是,我们总是要求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有标准答案,而我们经常无法理解,甚至参考答案的“过度解读”也可能与原作作者的观点无关。

所以我们现在不敢提出自己观点,不敢做出那些与社会主流不同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来如此便对吗?


老师说:“孩子都是情绪脑的”,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下一本要共读的那本书《认知觉醒》,90%的人的大脑都是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的,只有10%的理智脑才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

长大过程中我们的理智脑在慢慢发达,曾经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发现自己好像并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去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就好像gap了那么长时间才发现不上班的生活是可以被允许的,是可以被允许的!

这并不是说不赚钱的生活就是好的,但赚不赚钱这件事情本来也不需要别人来评头论足。


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课题分离”观点,又是一个被子弹射中的瞬间。

读书,就是在发射一些子弹,总有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某个瞬间,我们被很久以前的子弹射中。

就好像小时候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突然在眼前展现出来的那种爽感。

回到“路上观察学”本身,在路上我们可以是发射子弹,也可能是在被子弹击中,当下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不关乎别人对你面前景观的任何思考和见解。

因为当下处在我们躯壳中的,是自己的灵魂。




夏有蕤蓓冬吹雪
一个陨落的卷王 在人类物化时代寻找个体情感 AI工具分析 | 音乐活动 | 当下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