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北京天桥艺术中心2024第二届传统焕新计划的小剧场作品,正在陆续展演中。10月30日、31日,话剧《国子监风波》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完成2场演出。
本剧取材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中所记载的一则案例:吏部尚书余熂与国子监学录金文徵诬告国子监祭酒宋讷而被诛杀。
金文徵为何冒死上告?宋讷为何在国子监施行严刑酷罚?余熂为何牵连其中?朱元璋为何如此处置三人?在他们的争辩与抉择中,律法、学术、人性、权谋......隐藏于史书深处的疑惑和对历史的猜测,逐渐浮出水面。
“焕新青年观剧团”对这部话剧中呈现的权谋之争有感而发,以下是他们的分享。
方寸国子监,罗布黑白棋
现阶段,对冷门历史去蔽并重构的题材越来越多。国子监,本就是故事的梦工厂,见证着历史和名人的往事。编撰“三言”的冯梦龙,以国子监生身份于南京入仕;《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数次科考频遭失利,终在五十余岁被遣入国子监度过春秋;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以男女情事写明末兴亡,“丁祭”内容中也提到国子监的珍贵史料……在这部《国子监风波》中,导演新颖地着眼于明初国子监创办之初的历史,在各势力的动荡中,将其化作权力与欲望交锋的舞台。
舞台上的中国画
舞台布景简略而不简单,悬在舞台上空的数只斗拱、几朵飞檐,火红如日的中国鼓,以代表性符号勾勒出整个皇城,颇有中国画写意与渲染的神韵;舞台上,硕大的西洋棋子在幽暗的灯光下沉睡,冥冥中暗示着接下来的一切不过是欲望纷争的“棋局”。
开场第一幕,昏暗的灯光默默注视着从舞台上方垂下来两匹轻透的白绫,表情严肃而凝重的朱元璋坐在黑暗处的龙椅上;霎时间,白幕后窜出四颗头颅,魑魅魍魉在阴暗中癫狂地起舞……这偌大的皇城似有看不见的邪恶在注视,似有说不出的阴谋在酝酿,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是暗潮汹涌,历史的隐秘角落也就此揭开。
人物不“脸谱”
我十分欣喜本剧的剧情与人物塑造。仅有寥寥数语的史料被扩充成一场明线暗线多重交织的“宫斗”大戏;四个演员不多也不少,每一个形象都圆满而丰富,性格鲜明,白话讲就是“立得住”,突破了戏曲中脸谱化的局限;最妙的是导演和编剧“以小见大”的功夫。
在我以为这部剧是从宋讷、余熂、金文徵三人之间的权力争斗反应皇权与封建制度的冰冷与残酷时,却通过朱元璋的一个梦、一段往事的再现,上升到个人与历史的对垒——所有人都无法逃避地被历史的车轮碾过,所有人在它的摧残下都有自己的苦衷。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尚且如此,微如草芥的个人又当如何?
角色切换,让人惊呼
印象最深的是一人分饰两角、且于台上变装完成了角色切换,让我在心中惊呼“太妙了”。看剧前通过宣传手册了解到朱元璋和马皇后为一人饰演,我猜测大概是某场结束会在后台换装,认为这样不可避免地在角色身份与剧情衔接上有些割裂。
但事实是,在幽暗皇宫中独坐的朱元璋在一道强光后起身,先前身边飞舞的魑魅魍魉全部因光明而逃窜,冷白光照射着屋顶,屋顶上飘下片片流光四溢的雪花。
以西洋棋为灵感的一黑一白两个椅子相向而置,演员褪去外衣,从黑色走向白色;冷峻的容颜在一个转身后变得婉转多姿,眉眼含情,她举起涌动着光环的皇冠,一颦一笑,恰如展翅将飞的天鹅。本该割裂的一人两角被置于舞台上完成角色切换,割裂感反而烟消云散。
这部剧填补并建构了史书中的寥寥数语,让我们思考宏大历史车轮下个人生存的问题,当各方势力开始在国子监的方寸之地激烈碰撞,每一颗棋子都承载着起伏不定的命运。是向金文徵一般撞破南墙走到底,还是像余熂一般看似中立、明哲保身,又或者如宋讷般因隐痛而显恶,拷问每一个个体的抉择。
文丨“焕新青年观剧团”王琦岩(南开大学 文学院 )
图丨《国子监风波》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