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过节,展开说说~

民生   2024-11-08 10:29   江苏  



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荣光;

记录时代风云,是我们的重任;

见证城市变迁,是我们的骄傲;

讲好盐城故事,是我们的幸福。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力,这就是记者,我们永远在路上。


从烽火岁月中走来,从人民群众中走来,从风雨征程中走来,一代代盐阜报人秉持“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宗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报业文脉,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八十一载奋斗路,不忘初心向未来。在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推进媒体深融、数智转型的改革浪潮中,盐阜报人牢记使命,初心笃行,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未来传播格局的变革,推进新技术与新媒体融合,奋力奔跑,穿梭于产业一线,奔波于田间地头,用笔书写城市变迁,用镜头捕捉科技蝶变,讲述新时代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把盐城精彩故事讲得更好、传播得更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做强融媒技术中台 服务集团数智转型


朱墨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由技术驱动的转型浪潮中,报业集团技术团队积极拥抱新技术,让技术赋能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报业集团数智化转型。

过去十年,是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十年,也是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技术焕新的十年。面对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不断涌现,报业集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成立了“技术中台”,全面服务集团技术升级。从构建“中央厨房”到搭建“众媒云”平台,从建设“新媒体矩阵”到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从“全员绩效薪酬数字化考核”到“全网传播力效果分析评估”,集团技术团队始终在媒体深融的前线,为集团融媒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今年,报业集团明确了数智化转型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多功能数智演播厅项目即将投入使用,集团舆情研究院落地运行,集团智能媒资平台和影像盐城项目融合运行,“我言”客户端新版测试完成,集团在数智转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智能内容生产方式(AIGC)逐步深入集团融媒体产品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丰富了报道形式和传播渠道。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集团技术团队紧紧抓住AI赋能的重大机遇,实现AI落地媒体应用的新突破。集团成立了AIGC媒体实验室,加速探索前沿技术,全面推动AI赋能融入内容生产各环节。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新闻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升级。“AI+媒体”成为集团革故鼎新的有力抓手,新闻策划、采集、编辑、分发、推广等各环节上线了多个实用工具。

从融媒虚拟演播室的三维虚拟场景转换到AI数字人矩阵的打造,再到采编人员在重大融媒报道中使用AI新技术推动认知迭代和能力升级……

根据集团的战略部署,集团将继续深化和扩展互联网传播战略。以“我言”新闻平台为核心,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根本,致力于打造更加强大和多元化的市级新闻传播网络。为实现这一目标,技术团队与国内顶尖技术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传播引擎的技术水平,确保平台技术领先。

通过引进融媒先进技术,完善现有数据底座,提高技术中台能力。不断扩展区域生态,构建全市一体化的城市传播网络,参与城市IP形象塑造,实现新闻一体化传播。技术团队上线的内容风控平台,加强对集团服务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内容的审核,确保政务新媒体宣传内容安全合规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技术团队建设中的城市传播共享体系,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性的信息传播和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媒资的共享和互通。集团整合跨平台资源,打破媒介界限,给客户提供更丰富互动的新闻服务。集团逐步形成全媒体传播的合力,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与传媒产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更加深刻。在加速推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以技术焕新为引领,不断推动报业集团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技术部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聚焦重大活动 讲好盐城故事


黄云鹰



盐城是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作为经济条线的记者,很庆幸见证并记录着盐城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故事。

经济新闻是一座“富矿”。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站上“风口”,“5+2”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布局,23条重点产业链全面起势、优化升级,单体百亿级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我们紧扣中心,加强与经济运行部门联动,吃透产业政策,建立“策划领航+专业深度+内外宣联动”的全媒体矩阵,努力推出更多经济类精品力作。

每一次重大活动,都是盐城展示形象的绝佳舞台,也是记者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宝贵机遇,更是集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契机。

如何借助重大活动提升盐阜报的影响力?

我们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今年十月,盐城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德农业周、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我们紧抓机遇,以全方位媒体策划与创新传播策略,对活动进行深度报道,亮点纷呈。

在中德农业周的报道中,我们充分利用多渠道资源,打出宣传“组合拳”,实现宣传报道全覆盖;深挖盐城农业“宝藏”,通过“盐之有味”品牌产品宣传短视频、“对话‘新农人’ 看见‘新丰景’”系列报道,有效彰显盐城农业风采和开放合作姿态。《黄海之滨,同心同“德”绘新景》在新华社客户端刊发,阅读量破百万;创新报道形式,短视频、海报等新媒体手段齐上阵,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直接“拉满”。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的宣传报道中,盐阜报以精心策划的预热活动、豪华阵容的特刊报道以及深度与广度并存的内容呈现,充分展现盐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盐阜大众报》推出8个特刊,从港口建设、水利发展、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绿色低碳产业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盐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就。通版报道《沿淮一家亲 共饮一河水》,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沿淮29个市(县)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抱团出圈的生动实践。

迎着晨光实干,面对晚霞憧憬。我们仍将赓续荣光、不负韶华,继续奔走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奔走在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奔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撰写和制作更多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及新媒体产品。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产经运营部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我们离受众 其实可以很近


吉德龙



因为当时正值酷暑,本以为凌晨5点20分开始的执行直播,上午9点就能结束。没想到一直到中午12点,网友还在隔空喊话,让我不要下播。最后我不断致歉,“狠心”掐掉信号,才结束这场历时7个小时的直播。400多分钟的直播时长、1120万的点击量、200多万个观众、近百万条的点赞、几十万条评论……今年盛夏,大丰法院的一场执行直播,不但让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账号“盐城法声”再次收获一场“千万+”,也让包括大丰法院在内的法院系统感受到全媒体宣传的强大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我们离受众其实很近。

24年前走进报社成为一名记者,我已经习惯用文字和图片去报道新闻事件。但是随着新闻传播形态的巨大改变,受众的新闻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文字—读标题—“读”图片—“读”视频,其中尤以短视频为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文字记者的我们,面对渐行渐远的受众,是目送他们离去,还是改变自己、武装自己、强大自己、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我选择了后者。

首先是转变思想,接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尤其是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其次是认清自身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树立“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的实干意识。再是不忘来时路,明白肩上扛着的职责,在新媒体的征途中展现新时代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

一年来,我主动介入法院的执行工作宣传,开展直播40多场次,实现了报社、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多赢。“盐城法声”账号粉丝目前已经接近10万,出现了两个点击量千万级的直播产品,全市10家基层法院有7家出现点击量百万级的直播作品。

一年来,我根据新闻工作的需要和相关单位宣传的实际,原创了近百条短视频作品,有访谈类的、有直播剪辑类的、有主播出镜类的,其中最高点击量200多万,起到良好的法律普及作用。

一年来,我和受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少网友守着开播和我打招呼;每场上万条留言和几十万的点赞让我们的沟通超越时空的隔阂;有上千条从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地发来的咨询私信;有从长沙飞来盐城求助的网友……

我最喜欢在直播现场,群众指着我说:“咦,盐阜大众报的记者来啦!”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主播部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讲好红色故事 形成磅礴动力


姚梦



从去年12月3日开始,我一直没有歇下来。报业集团先后开展了“《盐阜报》里的新四军故事”“大手拉小手,红色基因传承行”“追寻新四军足迹”“铁军故事讲给你听”等四个大型新闻行动,接下来还要与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开展以新四军红色金融为主题的系列报道。

所有新闻行动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追寻新四军足迹”。它让我对新四军红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一直以来,因为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浴火重生,我们盐城的新四军红色文化,是波澜壮阔的,是气势恢宏的。但走出盐城,红色文化成了一条长长的红线,在宿州,它串联起整座城对彭雪枫师长的纪念;在合肥,它是新四军老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在北京,它是新四军后代对长辈的回忆;在上海,是许多当代大学生第一次认识到新四军这支红色铁军。

我的第二层感触,是看到了红色文化的开花结果。在北京,我遇到了王海纹烈士的侄子、侄女,他们告诉我,当初委托我办理烈士证的王海纹的小妹妹俞芷青教授,在8月初已经去世了。补办二姐王海纹的烈士证,是俞芷青人生之末最大的愿望。现如今,“一件旗袍”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王海纹的名字飞越千山万水。俞芷青一直记着盐城人民的好,把这段补办烈士证的故事写进了家传。

第三层感触,是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传承。这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是神话故事《山海经》,还是小说《水浒传》,中国人不信命运的摆布,战天斗地、奋起抗争的故事比比皆是。这种精神在神州大地传承数千年。我们盐城的先民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煮海为盐,在一无所有的盐碱地上垦荒拓野。当强敌入侵、山河破碎之际,新四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击,以血肉之躯铸就巍峨长城。这种精神气质贯穿始终。

我想,对这种精神气质最贴切的形容,就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

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不仅开展了红色文化新闻报道,也聚焦盐城本地四色文化,开展“文化中国行”系列报道。我们从沙井头考古采访起步,力求描绘一张近三十年来盐城地域文明考古发现的“大图”。在这张图上,盐在哪里,城在何处,人民生活怎么样,将一览无遗;我们跟踪报道全民阅读立法事项,探访本地文化视听产业的新进展,跟随市委宣讲团赶赴各地,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在这些新闻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发现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是新闻记者的本职工作,也是传播主流价值的一部分。只有用好的故事感染人、影响人,激发读者心中最大的共鸣,才能牢牢站稳主流舆论的阵地,才能用主流文化去春风化雨、滋养人心、塑造未来。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深度报道部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技术赋能 记录永恒


李思远



作为视觉部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与一群才华横溢的记者同仁们并肩作战,共同追寻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动态。我所在的视觉部,是记录与传播的核心力量之一,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制作的视觉产品,充分展示盐城的发展成就,并在技术与艺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登瀛观察视频号在我们的运营下,粉丝量已攀升至25.6万,累计播放量超过520万,这些成绩见证了团队的不懈努力。

步入新时代,我们团队犹如一支技艺精湛的画笔,描绘出一系列令人赞叹的视觉盛宴。自推出“NICE盐城”系列视频以来,我们巧妙融合AI技术,将盐城的美景风格化,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湿地中随风摇曳的芦苇、历史街区石板路上的古韵今风,都通过AI技术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使观众深切感受到盐城自然风光的壮美与文化底蕴的深厚。这一系列视频收获了近200万的播放量,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创作实力。同时,盐城发布抖音号的出色表现也让我们倍感自豪,近两年其视频播放量高达4800万,点赞量67.2万,粉丝总数增至32.5万。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与不懈探索。

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我们团队凭借敏锐的嗅觉和策划能力,向世界展示了盐城的独特魅力。在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及中德农业周等重要活动中,我们通过高质量的视觉叙事,将中德两国在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娓娓道来,同时巧妙融入盐城的农业特色与湿地风光,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盐城作为对外开放前沿的蓬勃活力与无限可能,进一步提升盐城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团队又匠心独运地打造了系列回顾与展望并重的视频作品。这些视频将珍贵的历史影像与现代拍摄巧妙融合,配合人物采访与动人的音乐,生动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盐城的沧桑巨变。特别是运用AIGC技术,将泛黄的历史照片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团队同样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台风肆虐的紧急时刻,我们迅速响应,及时发布台风便民信息视频,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避险指南等关键信息。通过动画演示、语音提示等直观易懂的方式,让复杂的防灾知识变得简单明了,244.5万的播放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从“NICE盐城”的AI技术应用到中德农业周的国际传播,再到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回望以及台风便民信息的温暖传递,我们不仅用镜头捕捉盐城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更以技术的力量让这些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登瀛观察视频号与盐城发布抖音号的卓越表现,正是我们团队不懈努力与创新的最佳证明。作为视觉部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并期待未来我们能继续创造更多精彩,为盐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视觉报道部副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八年荏苒 投笔从“融”


赵新立



朔风起,万物藏。立冬时节,又一个记者节翩然而至。屈指一算,这是我从事新媒体采编的第八个年头。这八年来,数字技术与新场景不断涌现,对新闻生产构成挑战。但我们却也因此,除了一支妙笔,有了更多记录时代、见证变革的维度与可能。

回望这一年,重大活动颇多。产业发展、经贸交流、生态保护、民生福祉……我们始终紧扣主题主线,感受着城市发展的脉搏。今年是黄海湿地申遗五周年,一片湿地,连接中国与世界,勾连盐城和未来。7月5日当天,我们推出“盐城答卷”H5作品,通过奇观、奇妙、奇迹等七个角度,讲述盐城与世界的“绿色之约”。10月份的中德农业周活动,以及紧随其后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盐城发布”提前策划,通过海报特刊、专题集纳等形式,全景式立体化报道,展现发展中的盐城所拥有的无尽活力。

赋能城市形象,也是主流媒体平台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策应“Nice Yancheng”主题,我们已推出120余篇新媒体产品,讲好盐城故事,展现城市魅力。微信推文、海报、H5、小视频……我们的新媒体产品,涵盖“吃住行游娱购”各方面,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持续擦亮盐城文旅品牌。

新闻传播已然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而媒体融合,也在此间悄然发生。我们习惯了与大家在各种终端每日相会,习惯了与粉丝朋友们互道一声“365,天天见”。“贝碧嘉”台风来袭之时,新媒体小编们时刻坚守岗位,与相关部门联动,即时向市民预报台风动向。“我言新闻”客户端与“盐城气象”合作开启实时直播,全程向市民提供最准确及时的信息。在每个重要时刻,我们都希望与这座城市同在。

与时间同新,与新闻同行。或许在流量为王、热搜变幻的时代,众声喧哗之下,记者的功能和职业价值面临轻忽。但我们对于“人”这一核心价值的追寻,贯穿于新媒体产品的始终。打开“登瀛观察”微信主页,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观时代风云,察百姓冷暖,讲精彩故事,记沧桑巨变。这既是“登瀛观察”的主旨,也是我们的职业精神。

记者记录时代,时代定义记者。愿我们始终眼中有“人”,心里有光。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发布编辑部副主任)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与时偕行 创新求变


张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逢一年的记者节,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回想过去的成长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一张报纸,最先引人注目的是版面整体视觉样式。版式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受众视线,让受众获取新闻信息,了解报纸编辑思想。因此,版面编辑工作,不是机械地堆砌新闻稿件,而是根据稿件特点、整体风格,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稿件新闻信息、表达的思想等要素,通过版面语言,如版面位置、空间大小、字体、字号、图片等,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清晰体会到稿件所要表达的东西。

10月21日,第十届中德农业周活动在盐城举办。如此重大的活动,提前的预热报道自是必不可少。10月14日,按计划需要见报一篇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即将启幕的预告性消息。针对这个发稿安排,在当天值班过程中特意选用一些有关盐城农业的稿件,涉及消息、通讯、评论等,在“坚定信心 鼓足干劲 勇挑大梁”专栏刊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盐城作为农业大市取得的成就。这个便是版面编辑中常用的“集纳”方式,将同一主题而侧重点、角度、层次不同的稿件有机“集合”,使其系统完整、多侧面、多角度地阐述清楚某一事件。这种处理方式,在版面编排中经常运用。

做好报纸安全出版是不变的追求。但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当下,对报纸编辑提出更高要求,要以提升全媒体生产力传播力为支撑,强化采编协同、技术赋能,向全媒体编辑转型。报纸编辑转型全媒体编辑,要跳出单纯报纸思维,在策划环节突出融合意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H5等形式,形成集中传播优势,从而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参与策划制作《盐小勺国庆游》新媒体产品,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国庆假期期间,通过秋季迁徙鸟类勺嘴鹬——“盐小勺”来到盐城、喜游盐城,围绕交通枢纽、城市面貌、田野风光、幸福生活等主题,每天推出一篇微信推文。通过“文字+图片”,以图为主,同时附新旧对比图和相应H5作品,直观展示盐城经济社会成就。这七篇推文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图片都是大场景居多,为保证效果,还特地做成横图,视觉效果更好。同时,为了契合盐小勺会飞的特点,运用H5动画形式,通过手动滑屏,为“盐小勺”飞跃所选点位的图片增加了趣味性。

作为报纸编辑,不仅要坚守政治把关、文字编辑、版面呈现等传统能力优势,还要保持持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方能成为与时偕行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二部编辑)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指端生花 屏上绽放


邹妍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对信息爆炸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强调视觉化呈现,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新生态。作为一名美术编辑,我深知自己和小伙伴们身上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非常荣幸能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探索与成长。

在新闻报道的视觉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核心内容,通过创意性的图像设计,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语言。10月21日,第十届中德农业周活动在盐城举办。这个高规格的国际农业交流活动何以选择盐城?我围绕盐城现代农业一组核心数据,设计制作了系列数据海报,简洁明快的生态绿和盐城蓝交相呼应,让作品更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使复杂的数据变得直观易懂,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积极运用简洁明了的设计语言、富有创意的页面布局,提升新媒体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我接下来在产品设计中继续坚持的方向。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媒体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上半年,我用AI绘画工具制作了“AI眼中的盐城”系列海报,通过算法生成的独特视角,为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盐城的旅游景区、文化街区,以及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博场馆、温馨雅致的小剧场,都被AI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再现。面对AI绘画这一全新领域,我经历了从好奇、初次尝试到深入钻研的过程。我由衷地希望能够借助AI这一工具,让更多人以新颖的视角了解和爱上盐城。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学习并应用新的设计工具,是我们推动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指端生花,屏上绽放。在集团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展望未来,我将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广阔天地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为集团的数智化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我言编辑部编辑)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理想,永远都年轻!


 杨扬



记者节恰逢生日,过节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又老了一岁。

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已在报社待了三年多,历经编辑、摄影记者、时政记者、民生记者等多个岗位。从心怀忐忑,到逐渐适应,费了不少时间,也收获了许多。

“要闻部来了个年轻人。”刚到要闻部,是以摄影记者的身份。一次文字记者人手紧张,领导便安排我去“客串”。对我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幸运。作为时政“小白”,从未跑过活动,第一次便是让我“单干”,内心既兴奋又紧张,幸好任务最终顺利完成。时政报道,时常需要字斟句酌,幸得身边前辈从旁指点,起初稿件总会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政策理论水平和各领域知识储备。一个人、一台电脑,会上写稿、车上写稿,为了等审稿直到深夜,这些都是时政记者的日常。两年多时间,省市两会报道、全球滨海论坛、全市重大政策解读等大事件,我都庆幸自己参与其中。

“想要发现生活的幸福。”今年我调整至民生融媒部。于我而言,民生新闻报道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此前从未接触过。刚来那会,除了日常采访,我花大量时间去翻看部门前辈写的文章,靠笨办法慢慢提升。我市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经验获得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百姓看病就医方便可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立足于以“大白话”阐释政策,以“真心话”回应关切,我通过《让健康盐城幸福可“盐”生活可甜》《我市新增两家三甲综合医院》《“盐城医改创新经验值得宣传推广”》等新闻稿件,充分展示这座城的幸福所在。其中第一篇稿件与部门主任加班加点,“抠每个字眼”,仔细比对修改前后,有拨云见日的效果。目前这篇稿件全网阅读量近20万。这些阶段性梳理、总结性回顾,是全市幸福感稳步提升的缩影,也是我和所有盐城人更加热爱这座城市的原因所在。幸福可“盐”、生活可甜的生活愿景越来越触手可及。

年龄可以变老,但理想永远都年轻。回想起来,我十分感谢这些年在各部门的日积月累。借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于是我们掉转船头,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融媒体时代,我们当拥抱全新的未来,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真实与真情不会变,初心与热爱不会变。任凭世间风雨琳琅,我们永远热辣滚烫。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民生融媒部记者)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做有力量的新闻人


周冬晴



转眼迎来第25个中国记者节,这也是我在盐阜大众报的第三个记者节。

三年时间里,我先后在要闻部、重点报道部学习锻炼。从会议现场到基层一线,从城市街道到乡村田野,从局外人到参与者,我有幸感受《盐阜大众报》这张红色报纸“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使命担当,有幸见证盐城这座海滨之城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深刻体悟到,对于新闻人而言,忙碌是工作的常态,学习是永恒的课题。

回想起刚跑政务活动,面对一个个三四百字的“豆腐块”,难免觉得有些枯燥无聊。但当自己独立写稿时,才知其中乾坤之大,稍有疏忽懈怠,就会被打得措手不及。成为一名合格的时政记者,提高政治素养是第一要义,只有在具有较好政治素养的前提下,才能阐释好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剖析好关系社情民意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部门各位前辈倾囊相授、耐心指导下,我逐渐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慢慢熟悉政务活动流程,最终能够做到在活动前充分备课,活动中准确记录,活动后抓紧成稿送审。

今年,我从要闻部转到重点报道部,写惯了时政报道,忽然转变为“大块头”的长篇通讯,深感无所适从、压力倍增。

印象最深的是4月份采写的一篇两千多字整版稿件《当非遗遇上“00后”》。写作过程很痛苦,采访中的大量素材,怎么取舍?怎么组合?如何布局?角度如何选取?对我都是难题。好不容易成稿,读来却有股浓浓的材料味儿。部门前辈耐心指导说,“要带着问题去写稿”“要有人物、有语言、有故事、有情节”。随后的几篇稿子里,我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努力尝试改变语言习惯,细细打磨修改,终于在提出问题、探寻答案以及写作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进步,完成《这届年轻人,“入戏太深”》等几篇传播效果较好的稿件。

新闻记者,价值几何?入行三年,我时常叩问,却又依然相信,文字有力量,新闻有温度。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矢志做一名有力量的新闻人,保持敏锐、保持谦卑、保持激情,采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捕捉住时代洪流下一个个弥足珍贵的瞬间。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重点报道部记者)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在成长与挑战中前行


田柳燕



入职报业集团已三年,我常怀荣幸与忐忑之情。荣幸在于,能够成为光荣党报的一员,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每天都有成长和收获;忐忑源于,非新闻专业出身业务知识不足,尤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种种挑战。

初到报社,我在要闻一部工作。面对随时待命、随时出发的工作节奏,起初并不适应。但看到同事们风风火火的身影、挑灯夜战的专注,再认真学习他们的新闻作品,我认识到每件作品都来之不易,也开始思考新闻人奔波在路上的意义。特别是跟随部门主任和同事,穿梭在会场工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学习去做观察者、记录者,使命与担当在心中悄然生长。

记得首次独立采写,前期虽花费数日查阅资料、深入采访并认真撰写,然而稿件交给主任审阅后,拿回时却“惨不忍睹”,大大小小的修改痕迹让我深受触动。怎么办?我憋着一口气,多学多练,在一次次“采访-写稿-修改-再采访-再写稿-再修改”的过程中总结得失。当独自采写并捧出报道《改革厚积新优势 开放增添新活力》时,部门主任露出笑容,“你能独立写稿了。”那一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难以言喻。我告诉自己,只有认定目标、勇于拼搏,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前,我在新闻指挥中心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部门和集团部署要求,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工作、关键节点进行宣传策划,同时做好重大主题、重要活动宣传总结等。

到新岗位后,我持之以恒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每次撰写材料,我必先熟知报道实施的全过程和推出的新闻产品,分析其特色亮点,再归纳梳理,确保宣传总结内容充实、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在配合做好新闻策划过程中,我一方面了解把握策划的出发点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借“他山之石”拓思路。日常我注重翻阅收集外地媒体的做法,从中汲取灵感。在最近一次重大主题策划中,我和部门同事加班加点,翻阅多家媒体作品,从宣传节奏、产品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梳理归纳,制作100多页的PPT,为宣传方案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懵懵懂懂踏入新闻行业,到如今越发坚定新闻初心,我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日俱增。我愿一直做新闻路上的奋斗者,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新闻指挥中心记者)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优质输出,是公号第一生产力


程伟



入职报业集团三年来,我经历了理论内参部、重点报道部以及文旅融媒部三个部门的工作,目前主要参与盐城文旅微信公号编辑,就像是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程,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我的职业技能,更在思想层面让我实现蜕变。

来到新部门,技能提升是最为直观的。初入时,我对微信公号编辑软件操作还略显生疏,排版时总是无法精准地把握元素之间的间距、色彩的搭配。但随着不断实践,如今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排版工具,为文章营造出美观舒适的视觉效果。从选择合适的字体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文章风格,到巧妙地插入图片和视频,使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每一个细节都见证了我的成长。在内容编辑上,我学会了如何提炼文章的核心要点,用简洁而有力的标题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时,对语言的打磨也更加精细,懂得了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让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选题策划能力的提高也是成长的重要标志。在报业集团的工作环境中,我参与了多次选题讨论会议,与经验丰富的同事们交流想法。从观察社会热点趋势,到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故事,我逐渐掌握了选题的艺术。我开始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从民生实事到娱乐趣事,从深度报道到轻松短文,丰富多样的选题策划让我明白了内容多元化的重要性。

在思想层面,团队协作意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微信公号编辑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它涉及文字记者的采写、摄影记者的配图、审核人员的把关等多个环节。在与不同部门同事的协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一个岗位的专业性。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打造优质的微信公号内容而努力,这种协同作战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我也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每一篇文章的推送都像是一次与读者的约定,我们要为所发布的内容负责。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错误,都可能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思考。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编辑模式,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互动,积极回复读者的留言和评论,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公号的建设中来。同时,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阅读、点赞、转发量等数据,了解读者的喜好和行为模式,从而更精准地进行选题策划和内容优化。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文旅融媒部编辑)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将爱好融入工作之中


胡瑞宸



我是一个“00后”,算是一个职场小白,“年轻”对于工作而言意味着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于我而言,我觉得“年轻”也是一个优势,这代表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人有三点尤为重要:把握机会、敢想敢干、发挥优势!

首先是把握机会,我觉得在媒体平台,年轻人遇到的赛道有很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你选择“躺平”,那么你会和很多机会擦肩而过,也许过了一年、三年你依然是原地踏步,如果你选择抓住每次机会,那么你会发现你打开了另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就我而言,Rap盐城工作室的成立就是我一个宝贵的机会,2023年9月19日,我为盐城创作的rap《湿地之约》的MV在盐城发布、登瀛观察等多平台发布,《湿地之约》这首歌是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之际,诉说盐城大美湿地的一首赞歌。2024年4月2日,我的原创rap《Nice盐城》再次上线,跟上一首不同的是,这首歌所描绘的是整个盐城的风光,涵盖了它的美景、历史、文化等等,而且MV拍摄也去到了盐城很多美丽的景点,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大美盐城的魅力,我想如果没有当时自己的争取和表现,那么这两首歌可能不会诞生。同时,正是因为工作室的成立,才能让我看到原来说唱与媒体也可以擦出别样的火花。

其次是敢想敢干,也就是年轻人的创新思想,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年轻人的思想往往更能贴合新时代的潮流,所以说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开辟不同的新赛道、新领域,每一个年轻人都是一个潜力股,例如马克•扎克伯格,他是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大学时期创建了这个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所以说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年轻人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具有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特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敢于挑战固有模式。通过勇于创新的思维,才能在各个领域中不断突破,创造出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最后一点是发挥好优势,与工作相结合。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时,他们通常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发展相关的技能。这种内在动力和投入可以提高工作表现和成就。兴趣爱好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能够让人充满激情的投入一项工作当中、能够让一个人充满青春和活力,而事业能够让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从这两个要素的特征来看,我认为兴趣爱好和做好本职工作之间更要相辅相成。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应该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工作,为了自己的工作去爱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众视公司记者)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赵叶



今天,我们迎来第25个中国记者节,这专属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节日。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已在报业集团工作两载有余,这800多个日夜,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了我的成长、挑战与突破,字里行间充斥着收获欣喜与失落苦恼相交织的复杂情感……

初入报社,我的第一个岗位是版面校对工作。第一次拿到版面进行校对时,我认为校对工作可能相对简单,只需找出明显的错别字或语法错误即可。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意识到校对远不止于此,还需要关注格式、排版、标点以及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切身地感受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无论是日常版面的校对,还是大规模的增刊,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保内容达到最佳状态。在回忆之时,我感慨良多,这段时光也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日子。

今年起,我开始接触编辑工作,从校对转型到编辑,对我而言是一次挑战,版面编辑工作并不是简单机械化的工程,首先得有设计审美,为此我大量的搜索浏览各家媒体版面,以及网站上的海报新闻等,我从培养互联网思维开始,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版面编排能力,想要在传媒报纸版面和新媒体思维上找到契合点。比如,今年8月5日的晚报3版版面,《黄海湿地舞台艺术展传统剧院“焕新”出彩》一文,我从内容上找取设计灵感,突出“焕新”一词,新在哪里,如何让受众可看可感。与此同时,更要把握热点,《只此青绿》在今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代表作之一,我希望通过版面设计与美化传递出传统剧院与现代展陈之间的对比差异。从布局上,我采取水墨风格融合设计版面,制造氛围感,三个小标题对称排列,条理清晰,易于阅读,每一个局部段落又美观精巧,设计感十足。

在闲暇之余,我尝试多种办公软件的学习,例如PS和AI,与飞腾软件搭配使用,让我对版面设计更有信心。我相信行动力是最好的生产力,保持随时吸收新事物的习惯和持续复盘迭代的努力,能够让我更好地完成将来的工作。

回顾这两年多的工作经历,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从校对岗位的青涩新手,到渐渐熟悉的版面编辑,我的成长离不开身边前辈的教导与传承。2024年的记者节,不仅仅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盛大节日,更是我这样一个新闻行业起步者反思过往与展望未来的时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上,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一部编辑)

上下滑动看更多内容


编辑:张伟伟 周樑 严蔷梅


——✦  推荐阅读  ✦——

登瀛观察
观时代风云,察百姓冷暖,讲精彩故事,记沧桑巨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