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但不得用水冲洗。不得在冻土层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设法升温使冻土消融。
(2)施工现场须准备好混凝土覆盖用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彩条布和草帘等。搞好挡风外封闭,以提高保温效果。
(3)施工方要在生产前详细准确地提供如下信息:混凝土施工部位、强度等级、计划用量、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有无特殊要求等。
(4)混凝土接茬时,应预热旧茬,浇筑后加强保温,防止接茬受冻。
(5)严禁私自往罐车内加水,随意改变混凝土水胶比。施工时若发现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小,不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应及时联系混凝土公司处理,在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适量添加随车带的高效减水剂,依照“每次少加,多次添加”的原则搅拌均匀后使用。如果送到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导致不能使用,施工单位有权做退货处理。
(6)冬施时初期泵送的清水应用水温不低于40℃热水,以防在管内结冰,泵车润管用水不得放入模板内,初期泵送润管用的砂浆也不得直接放入模板内,可先放到其他容器内或均匀散开。
(7)浇筑后,对混凝土结构易冻部位,必须加强保温,以防冻害。
(8)应注意把握好抹面时机,并在初凝前(用手轻按表面可留下指痕)进行二次抹面,可以减少表面塑性裂缝。混凝土墙、柱等边模的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以避免表面发生脱皮等影响外观质量问题。
(9)浇筑并进行相关施工工艺处理后,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帘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初凝前不受冻,根据施工部位及气温情况,一般可参照如下数据覆盖:气温在0℃~5℃时盖一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气温在-10℃~0℃时盖三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低于-10℃盖四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低于-15℃时应采用加温和其他材料(如岩棉、苯板等)进行保温。
(10)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采取防风、保湿、保温措施,对边、棱角及易受冻部位应加强保温。在混凝土养护和越冬期间,不得直接对负温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
(11)由于混凝土中掺有粉煤灰和外加剂,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覆盖保温养护,按国家标准要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若早期养护不到位,其28天强度将受很大影响。
(12)派专人负责测温并详细记录整个养护期的温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条款 | 养护措施/环境/条件 | 胶凝材料 | 受冻临界强度(MPa) |
1 | 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 不应小于设计强度30% |
不应小于设计强度30% | |||
2 | 室外气温不低于-15℃, 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 | / | 不应小于4.0MPa |
室外气温不低于-30℃, 采用负温养护法 | / | 不应小于5.0MPa | |
3 | 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 | / | 不宜小于设计强度30% |
4 | 有抗渗要求 | / | 不宜小于设计强度50% |
5 | 有抗冻、耐久性要求 | / | 不宜小于设计强度70% |
6 | 暖棚法施工,加入早强剂 | / | 不应小于4.0MPa |
7 |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以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
(13)冬期混凝土拆模强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并同时满足抗冻要求的规定正常温度下混凝土拆模强度: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以下要求时方可拆模。
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草袋及彩胶布。
采用暖棚法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得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构件类型 | 构件跨度(m) | 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强度值的 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拱、壳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 | ≥100% |
构件类型 | 构件跨度(m) | 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强度值的 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拱、壳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