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VR技术的舞剧及舞蹈创作和沉浸式体验研究》顺利结项,获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课题立项于2022年10月,组建了一支包含创作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管理人员的创意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新兴数字技术对于表演艺术语言的影响、数智时代表演艺术产品创意管理模式和国有文艺院团以数字技术转化优质存量资产模式三方面收获了丰厚研究成果。
审美驱动下数字艺术内容创作生产
课题创排了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针对VR影片拍摄选题及进度进行了研讨,以《十二生肖·卯兔邀月》为改编蓝本,确定了改编和创排方向。对VR舞蹈创排,不应舞蹈先行,而应是空间和舞蹈并行,从VR观感需求出发。
在创排过程中,课题组依据 VR 技术特点对传统舞蹈进行创新性改编,打造出独特的观看视角与沉浸式体验场景,重新设定了舞蹈观看视角与情境。通过数字手段打造360度的VR观看场景,观看者需佩戴特定设备,通过具身的沉浸式体验,来达到“入画观舞”的观看状态。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创意团队和技术团队经历了从分歧到协作的磨合过程。创意团队侧重于舞蹈的艺术构思、情感表达和审美呈现,而技术团队则聚焦于 VR 技术的应用、设备操作和数据处理。课题组积极寻求磨合的路径,发现技术部门在数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应沿用传统摄像摄影的思维在排演阶段介入,应在创意研讨的阶段介入。VR技术在数字艺术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特征成为创作语言的一部分,摄影机的运动轨迹、高度、运镜节奏同样应该被当成舞蹈语言进行设计、排练、与演员互相磨合,最终形成一种“摄影机之舞”。
VR舞蹈的行业实践反馈
2023年8月,VR影片《十二生肖·卯兔邀月》在七夕节上线PICO视频。首发后,登顶当日播出内容日榜,推广周期内稳居内容播出日榜前三位。上线后7日内曝光量达14万。
在观众的反馈中,VR的创作形式深化了对原作品意境的理解。观众不再是远远地观望舞台上的表演,而是能够以 “身处船只,入画观演” 的视角,近距离地感受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以及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
同时,VR影片《十二生肖·卯兔邀月》尝试在2023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2023全国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外交官看中国—驻华使节观看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导赏活动中,进行小规模展映,探索VR舞蹈参与艺术普及与美育教育的路径。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以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为案例进行《关于建立数字表演创演基地的提案》。
梳理技艺融合问题,优化成果输出途径
课题立足“VR舞蹈何以实现沉浸式体验感受”,对影片执行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行业专家肯定了课题针对VR 技术参与艺术创作相关的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尤其是提出了诸如数字技术究竟以何种路径融入艺术本体的讨论范畴、VR 会给艺术作品语言带来怎样的变革、数字艺术产品又该如何构建相应的生产模式与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皆是当下数字技术介入艺术表达之后亟待深入探究的关键所在。
课题作品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获文化和旅游部2023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根据课题执行情况,产出两万余字调研报告《共性艺术理念的环节转化:VR舞蹈的创意管理路径分析——以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创排过程为例》与结项论文《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艺术实现:VR舞蹈作品的艺术生产路径》,为理论路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本,形成了应用型研究的理性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深入探索数字艺术生产相应经验与路径,逐步形成数字技术部门介入艺术创作周期,艺术团队与技术团队集体创作、滚动工作的经验机制,为培养数字技术编创及传播制作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探索国有文艺院团以数字技术转化优质存量资产的模式,形成数字艺术生产路径,初步建立前沿探索行为的成果经验输出机制;尝试构建前沿探索行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经验输出机制。
推动融合创新,催生知识动力
2024年12月24日,“2022年度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VR技术的舞剧及舞蹈创作和沉浸式体验研究》结项验收会召开,与会专家对以国有文艺院团为主体开展的数字艺术生产与创意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赞扬。
与会专家认为,在当前数字沉浸类项目多由设备方和工程方主导大趋势下,该项目以艺术审美主导,从美学角度呈现出创新性和独特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VR舞蹈创作中沿袭舞蹈影像“为镜头编舞”的技术理念,实现艺术与技术融合创作的转变,激励更多艺术工作者探索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可能。同时,项目摸索出技术介入艺术创作后的创制流程的分解和重组方式,提出创意管理模型,为后续创作提供了经验和范例,在艺术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本课题研究中,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有力地推动了数字艺术与传统演艺的深度融合。在 VR 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的创作中,科技企业、艺术院团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且富有创新性的合作模式。这种多主体、多专业人员协同合作的模式催生了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不同学科背景与主体身份的专业人员在项目实践中的紧密互动,形成了跨领域的知识网络,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动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也成效显著。在数字领域持续践行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制作人制”的发展路径,在团队协作过程中,不断优化沟通机制与协作流程,在数字艺术作品创制流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机制。通过项目实践,培养了一批思维创新,兼顾理论建构与行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未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继续聚焦院团应用型、创新型、知识型的数字化转型,立足实际,强化技术应用,以创新为驱动,由输出艺术生产产品转向观念经验输出,提炼先进理念与成功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文字:数字与演播中心
排版、编辑:潘思叡 苏嘉伟
✦
关注我们@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