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请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主要背景和重大意义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
《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建设范围是什么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系统阐发长江文化内涵,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构建保护体系、健全保护机构、完善保护机制、筑牢法治保障、推动文明互鉴。探索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规划》提出两个阶段建设目标。一是到2027年,长江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到2035年,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形成,长江流域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分级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建立,长江文化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
问
请简要介绍《规划》内容特点
《规划》严格对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长江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特征,科学分析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础条件,充分吸纳部门、地方、专家意见建议,注重规划建设保护的思路方向和目标引导,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合理布局。《规划》以长江干流为纽带,串联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坚持“系统保护、整体展示、协同发展”的原则,贯通长江千年文脉,突出鲜明地域特色,构建“一条主轴引领、四类功能衔接、七大片区联动”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总体布局。
二是建立机制。《规划》提出建立挂牌保护机制,在四类重点功能区范围内,遴选能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内涵的标志性点段,按文物古迹、历史聚落、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博设施、传承展示等类型,分类分批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挂牌保护名录,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线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持续全面提升。
三是突出重点。围绕建好用好,突出保护优先,《规划》就四类重点功能区建设及五大工程实施,科学谋篇布局,逐项逐条细化,任务明确,措施有力,重在落地实施,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建设格局。
问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类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哪些安排
《规划》根据长江文化遗产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就四类重点功能区作了以下具体安排。
管控保护区。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其他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及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对各类文化遗产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设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
主题展示区。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3种形态。在强化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创新展陈方式,丰富体验内容,改善体验环境,提升文化吸引力。
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借助文化遗产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
传统利用区。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传统生活生产区域。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适当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步疏导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设施、项目等。
问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实施五大工程有哪些重要举措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是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规划》提出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推进目标,系统推进实施五大工程。
保护传承工程。加强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的系统保护和科学管理。推进水下考古,开展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研究发掘工程。加强系统研究,深入挖掘长江文化丰富内涵。系统梳理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建立长江文化资源清单。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开展长江文化研究,突出“万里长江”整体辨识度。
环境配套工程。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加快长江沿线有关客运码头旅游化改造,依托长江河湖水系,建设自驾、骑行、步行等多类型风景道,加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与交通线路的衔接。
文旅融合工程。打造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彰显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传统村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活力。
数字再现工程。全面推进长江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提升文化体验。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展示展演和交流互动。鼓励文博院馆与互联网视听平台、广播电视台等合作制作文化节目,开展高清视频直播等新展示传播业态,拓展线上文化传播空间。
问
在组织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中央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协调解决建设保护过程中的重大困难、重大问题。中央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挂牌保护机制,在政策框架内按规定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沿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出台并推动落实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细化各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综合运用相关渠道,加强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