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深圳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数学考试,因“题目太长太难”,不得不延时20分钟。大家一起看看这张把老师和家长都搞晕的数学试卷,到底长什么样——满满当当的6页题,说是给10岁孩子的数学题,但读起来既像语文,又像历史,既像化学,又像物理。面对这份“各科乱炖、废话连篇、干扰过多”的“四不像”数学试卷,考场上的孩子们着急地都快哭了,考场外老师们惊得一脸懵,接孩子的家长们陷入了新一轮焦虑:在教学一线奋战多年的老师,和211、985毕业的家长们,跃跃欲试地挑战完这张试卷,都惊呼“题量不小,题目太绕”。意思是,这套题是紧跟当下“新课标”和“五育并举”出的。这不过是一场出题人自说自话自嗨,孩子们手忙脚乱混乱的考试事故——面对这样一份彻底违背“数学极简之美”的冗长试卷,老师们一脸懵,学生们一头汗,只能证明一件事:期末了期末了,出题人忽然脑袋一拍,整出一套“新花样”。“平常你们都唯分数论,考试时你们又谈素养,说到底还不是为你们自己的政绩。”它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会考高分,还实打实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我们的教育者、育人者和父母亲,在心理认同和步伐一致中,尊重我们孩子差异性和独特性,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具体而鲜活的生命,去追求热爱且擅长的火花。而不是,某些领导为了秀自己的政绩和存在感,冷不丁地整出一套“四不像”的卷子。更不是平常为了升学率,用填鸭式教育和重复性练习,让孩子们陷入没日没夜的刷题内卷中。到了大考,为向上级部门表功“新课标”和“五育并举”,猝不及防地把孩子们推向惊慌失措中。这种实际教学和临时考试脱节的行为,违背了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的底层逻辑。因为,当教育者沉浸于秀自己的丰功伟绩,孩子们必然在工具化中沦为牺牲品。当出题人的指挥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时,最焦虑的人,其实是家长。老师还有试错的机会——这届学生考砸了,下届学生重新再考。而家长,只有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家长,把每个孩子前途看得比自己命都还重要的家长,会在无所适从中陷入巨大恐慌。“我们的孩子,要怎么学,怎么卷,才能在不确定的考试中,拿到确定的高分?”这,让我想起昨天去家门口菜市场卖菜时,相熟的买菜大姐神色忧郁地和我说的一番话。她家孩子在读高一,刚刚放寒假,就投入到各科疯狂补习中,年前年后的补课费,就两三万。“我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9点收摊,中午就在这里胡乱对付一顿午餐,一年挣的钱,还不够给孩子补课。关键是,花了那么多钱,补了那么多课,孩子成绩也没提高几分。我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个卖菜的,难道让孩子将来也像咱一样吗?”就像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那些辛辛苦苦从年头忙到年尾,没有休息没有生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孩子教育上,到头来还是养出一个平凡小孩,或者就算供养出一个貌似优秀的小孩,结果孩子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所有父母。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在压力与疼痛的诅咒里,驼背得愈发严重,近视得愈发厉害,厌学得愈发增多,抑郁得愈发可怖?每个岗位上的大人都活在急吼吼攀比和虚晃晃面子里,打着“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却残忍地伤害着孩子。我们牺牲掉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健康,投身到这场混乱的教育军备竞赛里,以为能大获全胜,结果孤注一掷换来的,不过是一场必输的战争。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听到的颇为震动的消息之一,就是一个老朋友家在重点高中读高二的孩子,因抑郁不得不休学。“入学时年级排名前20的小孩,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要休学?”后来,她在“一场虚妄”和“一个孩子”之间,选择了后者。她渐渐能接受,就算她的小孩再也不愿读书了,只是心无旁骛地去学门热爱的技术,也是可以的。彻底放下“孩子必须考名校”的执念后,她甚至有种豁然开朗的喜悦。如果小孩学习一直很好,读完大学读研究生,读完国内的还要出国留学,至少还要10年漫长季节的教育投入。而现在,她的小孩直接去学某项热爱的技能,立即减少了她至少100万教育成本。想通后,她马上带着孩子四处旅行,走走看看,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但她的执念破了,内心大了,能量足了,她的小孩一定会重拾健康。在《人生每一步都算数》中,考上北大,放弃麻省理工,出家修行又还俗做心理和公益的柳智宇,如是写道:政绩与考核,分数和名次,概念与口号,不过都是各怀目的的假相。而尊重和爱,具体生活和学习中培育的善意与福德,以及由此唤醒的希望和热爱,却能吹动一树树的花开,一季季的春来。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不代表本号观点。感谢原创作者和原发布平台的辛勤付出。版权属原拥有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由于版权不明,若涉侵权,指正立删
2、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
往期精彩文章延伸阅读
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太大了!
莫言:世界变成这样,哪些人是有罪的?(深度)
未来8大“困难户”,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变成这样的人
金庸北大演讲:中国最大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101句经典言论
意想不到,2025年高考,这些大学超过多数985大学,不参加高考也能上。
李玫瑾:我用40年的上千例罪案,回溯亲子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材的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
BBC纪录片揭秘精英教育:富人家孩子凭什么能赢?
北大医生:空心病正在摧毁优秀的孩子
全球主流教育方向已变,我们还在纠缠起跑线
14年前,这张父子照火遍全国,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胡适在蒋介石面前的二郎腿、陈寅恪跪拜王国维……那个时代书生的姿势
哈佛大学惊人发现:小孩做不做家务对人生影响巨大
亲历 中美教育差距: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自由才是。
北京三甲医生:我辞职了!中国医生的真实现状
他12岁入清华,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20多年前的 “清华夜话” ,某985同宿舍6位女生毕业15年后现状!
再见《南方周末》:一张报纸,一个时代
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是:家长越位,老师让位,学生错位
真正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民国这些母亲,大字不识,却用母爱滋养出一代大师!
难得一见的老照片
柴静:不能再对不起农民
张维迎: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说假话不脸红
100幅可爱漫画让你思考:教育是什么?
教师内部“潜规则”曝光,比送礼管用的,是父母和老师说的三句话
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
不卷高考独木桥,许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青藤园留学:世界名校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