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处于登革热高发季节
截至11月21日10时
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
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请市民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请上述区域的市民朋友们、相关单位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请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居住在登革热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
请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请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上述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及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等相关检测排查,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骨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1
都是发烧,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登革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39°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皮疹
这些症状在初期可能与感冒、流感、麻疹、猩红热等疾病相似,但仔细鉴别可以发现不同:
感冒与流感:虽然也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但皮疹和全身疼痛不明显,且不会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麻疹:除了发热、咳嗽、流涕外,会有特征性的麻疹黏膜斑(科氏斑)和全身斑丘疹,且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与登革热的传播方式不同。
猩红热:主要表现为急性咽喉炎、发热和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和疹后脱屑,但无蚊虫叮咬史,且皮疹形态与登革热不同,白细胞一般增多。
2
登革热的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具体来说:
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是否在发病前14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如南美、非洲、东南亚等,以及是否有被蚊虫叮咬的历史。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皮疹、全身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
血清学检测:如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或NS1抗原检测阳性(目前医疗机构的主要筛查方法),以及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RNA等。
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3
出国旅行要注意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所以打算出国旅行的人尤其要注意,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 出门前“三准备”
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
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
准备含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
✔ 旅程中“三注意”
1. 注意防蚊叮咬
身体裸露部位涂驱蚊剂,并及时按说明补涂。
蚊虫出没频繁时,避免在树阴、草丛、凉亭等地逗留。
尽量待在有纱窗纱门的环境中,睡眠时使用蚊帐蚊香。
2. 注意防蚊孳生
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积水,避免孳生蚊虫。
3. 注意及时就医
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 归国后“三留意”
入境时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向海关申报。
归国后14天内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留意清除居家积水和蚊虫,保护家人健康。
4
学会这几招
将家中蚊子赶尽杀绝
1. 清理家中积水
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
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用过的容器,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
2. 保持通风干燥
开窗通风,避免潮湿,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3. 安装纱门纱窗
把杀虫剂喷洒在纱窗上,效果更佳!
4. 挂好蚊帐
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5. 使用灭蚊虫产品
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
目前治疗登革热没有特效药,
治疗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
所以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别被蚊子咬到!
编辑|整理:阳玉欣
来源:东莞疾控
校对:胡晓珊
扫码
了解道滘更多内容
▲“和美道滘”抖音号
▲“文明道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