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猪场一旦有爆发猪丹毒,损失惨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侵害架子猪。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以下是猪丹毒的发生原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猪丹毒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饲养环境不佳:圈舍肮脏潮湿,栖息区垫有稻草(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以及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等。
饲料管理不当:饲料湿喂,尤其是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突然更换日粮也可能导致猪只应激,增加感染风险。
管理因素: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以及温度突变(如夏季高温)等。
病毒感染:猪只感染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等病毒,可能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感染猪丹毒的风险。
猪丹毒的症状根据其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病猪体温急剧上升到42~43.9度,表现出寒冷的颤抖,叫声异常,伏卧不起,驱赶时步态僵硬,少数病猪呕吐。有些病猪死前皮肤出现红斑,指压时红色消失,停止按压时恢复。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病猪发热,体温上升到4041.9度,食欲消失,口渴、便秘、结膜炎,有麻痹和呕吐症状。发病12天后皮肤出现扁平隆起的菱形、圆形、不规则的疹子,疹子和健康的皮肤界限明显,疹子的颜色从浅红变成红色,发展成暗红色,最后变成紫色。
慢性型:主要症状是四肢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也有并发的病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病猪四肢关节发炎肿胀,食欲常转好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厚的痂皮经久不能脱落。
为了预防猪丹毒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猪舍和用具。
做好防疫工作: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及时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一般来说,小猪必须在1~2月龄进行第一次预防注射,3月龄后再注射;猪应每6个月预防注射一次,但配种后2周内的母猪、孕晚期的母猪和哺乳期的母猪暂时不注射。
加强检疫:加强交通检疫、屠宰检疫和农贸市场检测,发现病猪或带菌产品应立即隔离消毒,处理产品,消除病原传播。
减少应激因素:避免猪只转移、混群等造成的应激,保持猪群稳定。
对于已经感染猪丹毒的猪只,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注射疗法: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复方氨基比林也可用于治疗,小猪每次2支,大猪每次4支。
滴注疗法: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可以使用10%的葡萄糖进行滴注治疗。
肥皂浴疗法:将肥皂涂在疹子上,用刷子擦拭,每天2次,有助于疹子的消退。
中药疗法:使用大黄、石膏、玄参、知母、翘曲、地龙等中药煎汁服用,连服2剂,对治疗猪丹毒也有一定效果。
针灸疗法:对山根、血迹、耳差、尾尖、百奈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请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卡那霉素和磺胺类制剂,因为这两种药物对猪丹毒无效。同时,在治疗期间不应注射疫苗,因为细菌疫苗会被抗生素杀灭。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我。
加小编微信13145310659,期待与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