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宇宙|在大理生活:是逃避现实,还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塑?

乐活   2024-09-14 19:30   泰国  

配图|Pinterest



对于现代游牧青年来说

“家”不仅是一座房子

而是与自然和社区紧密联结的精神家园

在大理

尽管我们的生活形式看似流动

但却充满了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安定感

在大理,

你可能找到的是一种

不必被现代生活的高速节奏绑架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可以更接近自然和自我。

同时,可以有足够空间完成这种平衡——

流动与定居、自由与归属。





大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小镇,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旅居或定居。他们大多带着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来到这里。大理成为了一个生活方式的试验场,一片可以摆脱现代生活紧张节奏的净土。


大理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摆脱现代城市生活束缚的环境。在这里,生活不再以高楼大厦和快节奏为标志,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基础。这种生活方式让人们得以享受更加自由和简单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压力与焦虑,找回内心的平静。


同时,作为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地带,大理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无论是艺术家、手工艺人、农夫,还是寻求精神栖息地的旅人,这里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使大理成为一个生活方式的实验场,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跟还有April 在苍山 脚下银桥镇的灵泉溪



逃离城市 拥抱自然


近年来,城市生活的高压和快节奏让许多人感到疲惫不堪。无休止的加班、拥挤的交通、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地铁是高效庞大的工具,为城市这个噬神怪服务——“在这庞大的电子运送中,我们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


虚拟社交、邻里间的冷漠,或与同事和陌生人保持疏远的“礼貌”关系。我们被“物”所包围,丧失了对“他者”的关怀意识。


这种背景下,许多人渴望找到一种更贴近自然、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大理提供了不被现代生活所绑架的生活方式可能性。


图片:妮可 洱海廊道



图片:颜松 高黎贡山




图片:Ying 苍山 无为寺




大理的住房,海景、山景、园景只当是普通,开门可步入洱海或有晒足半日太阳的院子及天台;在村里集市菜场买到的蔬菜是蔬菜味、水果是水果味,是一线城市的高端超市Ole或TESTE也未必提供的“奢侈品”;夏日采摘季节时,环海西路随处可见菜园果园,皆可入园采摘或从门口的阿孃摊位上买回去,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在大理,生活的节奏明显慢下来。无论是清晨在洱海边冥想,还是下午在田间地头采摘新鲜的蔬果,大理的生活方式都让人回归到一种更为原始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每一天,仿佛都比城市的日子多出许多时间。


图片:一柔净室





大理的早晨,人均标配大概是在海边打八段锦、在院子里扎马步、在自家客厅冥想、在工作室做瑜伽……接着为家人为自己做一顿食材新鲜自然的早餐。



因此,大理有许多践行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人。


来大理的人多热爱自然,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人都乐意回到本性——即离土地更近。对土地有浪漫的想象的人,乐于自己种植及采摘蔬菜瓜果,践行田园牧歌。




图片:云卿 ,大理 柴米多农场 



不必花30%以上的收入在房租上或还房贷,生活的空间变得很大。各种微小工作室遍地开花,散布在村落或林间。木工、陶艺、金工、扎染等工作坊。人们得以以低成本实践自己的爱好,并提供小型体验营以此维生,完成一个热爱与谋生的小小闭环。


因此,大理的“宜居”表象之外,是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




服装上,没有消费主义的裹挟,不比较,大家舒适为重,会越来越倾向自然材质的衣服,偏爱舒适自然的大地色系的棉、麻;身边很多爱时髦的青年朋友们毫无负担把衣服送去素方舟的旧衣流通处也从该处买回收衣物;旅居大理的舞者Uli定期举办的衣服交换活动也颇受欢迎……


种植自己的食物,自己动手制作家具,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这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让人感到身心放松,也帮助重新找回久违的自我。在这里,人们可以选择更接近自然的、可持续的生活,这让许多人找到了久违的自由和归属感。



图片:Ying Andy ,洱海廊道





乔治·阿斯科利(Giorgio Ascoli)教授在他的《大脑之树,心灵之根》(Trees of the Brain, Roots of the Mind)一书中,将人的大脑描述为一个脑森林,当脑神经细胞被放大数千倍后,看起来就像是一棵树。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处树丛和森林中时,我们会得到滋养,我们会变得稳定,我们会联结到某种既古老又接地气的东西,它使我们安稳地活在当下。


在城市里,远离自然的现代建筑群、过度的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陷入焦虑和抑郁。大理的生活则恰恰相反,远区别于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与人群、与自然的疏离感,我们一边笑大理是“十八线小城镇”,一边享受在自然深处的小城镇的身心与万物合一感。


图片:Kidd  苍山








大理的社区再发现

”人均主理人“——小规模创业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结构大多被商品房所主导,这种模式缺乏传统社区中的深厚共同体精神和长久积淀的人际关系。这种环境导致了邻里关系的疏远和冷漠,大家住在同一个社区,却彼此陌生。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多地依赖于社交媒体和线上互动,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变得愈发稀少。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发现自己无法掌控生活的节奏和广度,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行动者选择将生活圈压缩到一个可管理、可掌控的范围内。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数量是有限的,一个人所能维护的亲密社交网络也是有限的。


相比之下,在大理,生活节奏显得更加平和和自然,人们有更多机会建立深厚的社区关系和人际网络。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热爱手工艺的工匠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艺,专注有机农业的农夫们在田间地头探讨耕作方法,追求音乐梦想的艺术家们在小巷里演奏和创作,而热衷环保的行动者们则在一起策划下一次清洁活动。这样的多元化社区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找到自我定位和归属感的机会。


也因为这种社区归属感,大理的创业者享有独特的优势,这里鼓励小规模的创新和实践,许多创业者都从一个小而精的项目起步,依靠社区的支持逐步发展壮大。


例如,「素方舟未来空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实践者,这些人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及包括「柴米多农场」、「打酱油商店」等社区店铺,通过社区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实践。这种模式不仅让他们在大理落地生根,还在城市里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品牌效应。



小红书@ 柴米多CHIMIDO


小红书@ Hugo奶酪坊


小红书@ Shining青黄甜品

小红书@ 无事花生A small peanut服装工作室


小红书@ 喝杯稻田(打酱油商店) 广州


小红书@ 要物银造Need Jewelry


小红书@ 登舟工作室


小红书@ 收获咖啡


小红书@ 西七制酒-下午实验室


这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大理模式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许多人反而向往更加贴近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生活方式。


这些品牌主理人选择在大理扎根,并延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实践,这种生活方式既是对城市生活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多元社区与精神故乡:

大理的生活方式与社群融合


根据中国民政部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大理,有几个区域展现了明显的社区感。


例如,弘圣路、学府路周围的商铺和住宅区被戏称为“富人区”,这里聚集了许多北上广的高知高收入人士,他们住在独栋别墅,孩子则在国际学校或接受家庭教育(homeschool)。


古城范围内的月牙巷、人民路、平等路、银苍路、博爱路和广武路等地则隐藏着早期来到大理的艺术家和功成身退的企业家,以及近年来移居大理的手工艺人和创作者。


与此同时,年轻人、数字游民等则偏爱居住在洱海边或古城周边的村落,如水碓村、三文笔、龙龛、才村、生久村、下鸡邑、银桥、湾桥和喜洲等地。



图片:NCC社区 水碓村





当某个区域的人群标签越集中,社区中的生活空间营造便更加显著。


以三文笔村为例,最初由摄影师杨炸炸改造的一间酒吧兼民宿开始,逐渐发展到六尺咖啡酒吧、隔壁的小路书屋等,三文笔村在长期的集体意识和经营中,强调生活态度和创造力,已经让许多来访的文青由衷体认到,这里是他们理想的生活之地。



从社会融合的角度来看,社群隔离越小,流动青年对社区的身份认同程度越高,他们的定居意愿也越强。通过拉近与本地人的距离,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以及在共同活动中构建的身份认同,许多流动青年最终选择在大理定居。


这种身份认同的表达,使得大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群人的“精神故乡”。



图片:Kidd 苍山脚下村落





大理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提供了多元的生活方式选择。无论是喜欢都市生活的便利,还是向往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住在大理古城的人们,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便利的生活设施;而住在乡村的人们,则可以享受到更加宁静和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的多样性让大理成为了一个包容的生活实验场,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选择在大理生活的人,很多是自愿“隐去”城市社会标签的人——这些标签可能包括开什么车、住在哪个区、房子的面积大小、年收入多少等。在大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基于这些外在的身份标签,而是以更加真实自然的“自我”面对面交流。这种基于高度认同感的社区氛围,为居民提供了区别于城市“异乡感”的“社区归属感”。


大理的社区活动丰富多彩,从手工艺制作班到农产品市集,从环保活动到音乐节,每一个活动都成为社区成员表达自我、建立联系、增强归属感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还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社区关系往往建立在共同兴趣和价值观之上,比起城市中以工作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社交关系显得更加纯粹和持久。





社区与人际关系重塑


人际关系的构建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大理的生活方式很显然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方式。


在城市中,人际关系往往建立在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基础上。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压力使得人们的社交圈主要围绕着职业和利益展开,社交活动也更多地发生在商业化的环境中,如高端餐厅、酒吧、咖啡馆等。人们的关系往往是功能性的。


大理的人际关系更多地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社区活动。这里的人们因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手工艺的兴趣或是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走到一起。人际关系往往在非商业化的公共空间中构建,如农产品集市、手工艺工作坊、社区活动等,这样的关系更加纯粹和持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更加自然和真诚,没有过多的功利性考量。




亲密关系也同样。


城市的快节奏和消费文化使得亲密关系的建立变得更为复杂和功利化。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缺乏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深厚的情感连接。消费主义的盛行也使得亲密关系有时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能受到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干扰。这种环境下,亲密关系容易变得短暂和表面,缺乏深度的情感连接。


在大理,亲密关系通常在更加自然和开放的环境中形成。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相互了解和接触,通过共同参与社区活动、手工艺创作或自然体验等方式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大理的慢生活节奏和重视社区的氛围让亲密关系更加自然和真挚,关系的维持也更依赖于共同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而非物质条件。这里的亲密关系往往更加稳定和持久,因为它们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基础之上。


在大理,见证相爱的两人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小小事业,比如在喜洲古镇开「宜其」大漆手作店的永用宜与涛东,两位手艺人,耐住性子在小村庄里做大漆手工,从摆摊赚取收入,到出一个精致的店铺,相爱的人互相陪伴,在热爱的领域长出来。


基于同样价值观包括有机素食、自然分娩的妮可及吉米夫妇两人在家迎接第一个水中分娩的宝宝,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第二胎。见证他们的生养过程中的亲密与陪伴,治好我的生育恐惧——城里医院的大排长队、毫无隐私的病房、医护人员的忙碌(lengmo)、让我此前一直恐惧生小孩的过程是个丧失掉自尊心的过程。从此开始在大理育儿有由衷期待。


图片:妮可与吉米 ,大理 文献楼






社交圈的开放性与排他性


城市的社交圈往往较为封闭和排他,社交关系多围绕着职业、身份和经济地位进行,人们选择朋友和社交伙伴时会更加谨慎和有选择性。这种社交方式有时会导致关系的疏离和隔阂,尤其是在不同社会阶层和背景的人之间。


大理的社交圈则更为开放和包容,人们因为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社交的门槛较低。大理的多元文化和多样生活方式吸引了各地的居民和游客,使得这里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加多样和包容。虽然大理的社交圈也会因为共同兴趣而形成小团体,但整体上更强调社区和共享的价值观,减少了社交隔阂和排他性。


图片:颜松 高黎贡山





在大理生活:是逃避现实,还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塑?


大理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活方式实验场,吸引了众多寻求另类生活的人们。然而,这种看似理想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反思。


在大理,人们可以享受简单美好的生活,但同时也需要面对经济不稳定、基础设施不足以及与外界联系相对隔离等问题。这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大理生活,究竟是逃避现实,还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塑?这种选择背后,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理,这座小城镇面临着如何维持其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的挑战。大理的多元文化是其最大的资产,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文化的纯粹性也面临威胁。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创新,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人口增长也给大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如何在吸引更多人体验这种生活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大理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多元的生活方式选择。无论是喜欢都市生活的便利,还是向往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种选择自由并非毫无代价。每种选择背后都有其挑战和责任,比如乡村生活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经济来源不稳定,或是古城生活中游客带来的喧嚣和生活成本上升。如何在享受自由选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每个在大理生活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大理的未来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经济发展和社区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手工艺品制造、文化旅游等可持续产业,大理可以在保持其生活方式的同时实现经济繁荣。其次,教育和青年参与是保持大理独特性的关键。


通过教育和社区活动,年轻人可以学会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生活,如何建立和维持紧密的社区关系。最后,我们需要反思社区的包容性和界限,确保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归属感。通过平衡理想与现实,合作创新,大理的居民可以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实现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图片:Ying 喜洲古镇




结语:



在充分探索过流动跟定居的边界之后,我觉得大理是国内允许以自然的人的状态生活的或许是唯一的地方,不必把自己变成工具人,允许人以“全人”的立体的、具体的、全然的状态存在着。


在大理扎下根,脱离大城市的主流规则,仍有足够空间完成自我的成长,让“我”长出来,尝试探索用热爱的技能与兴趣谋生,不必把自己的身份片面、单一化去服从或适应一套规则来获取收入。


低廉的租金、多元的生活方式,让你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去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用一个全人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流动,以最好的方式生活。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重塑我们的生活。






-END-







-感谢-









-



END


扫二维码|联系我们




进群

好在商店|大理旅居



声 明

    

1.“大理好在”目前发布的活动资讯类内容,都为活动组织者原文转发,且发布非赢利性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相关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理好在”公号立场。
2.原文中所使用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如有版权问题,还请与原作者联系,“大理好在”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3.“大理好在”会在每篇内容中明确标注活动的时间、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敬请自行咨询
4.活动费用收取、效果、售后等等,均由活动组织者负责。出现任何纠纷等,“大理好在”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大理好在
大理旅行旅居攻略| 大理活动资讯指南| 带你认识大理有趣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