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银】将军渡畔的歌声

文摘   文学   2024-07-16 12:29   陕西  

↑↑点击上方"西岳文化"关注

文\张明银

                                               

前天,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我和两位退休好友再去台前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将军渡游览。

炎炎夏日,上午九点多,在台前县城东南部登上巍峨的黄河大堤,凉风扑面,立感心清气爽。

往南观望,人潮如织,滔滔东流的黄河水后浪推前浪。黄河北岸,宽阔的将军渡广场气势恢宏,高大的将军渡纪念碑耀眼夺目,庄严肃穆的将军渡纪念馆内,展示着当年刘邓大军的将士们迎着敌人的炮火冲向对岸,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站在金堤上,忽闻背后不断地传来老年人演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洪亮。扭头向北俯视,一座造型典雅的乳黄色楼顶上,醒目的“将军渡医养中心”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顷刻间,激起了我们几位已加入老年人行列,耳闻目睹了“老人难,养老更难”的涟漪。真有点杞人忧天,匹夫有责又无力回天的感觉,驱使我们想探探这个医养中心的虚实。

顺着堤北的指示牌来到将军渡医养中心,院内花草飘香。

一楼大厅内,中央空调散发出的凉风徐徐,几十位老年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声合唱。他们唱的特别认真,特别舒畅。工作人员像幼儿园的阿姨一般不断地给以指导。还有几位老年人单人独唱,有的羞答答,有的激情飞扬。也有时唱错词、哼走调引来阵阵笑声,更多的还是激励鼓掌!

出于好奇,我们从一楼到四楼对每层每个房间仔细观看,房间内都与宾馆的房间没有差别,设施齐全,室内清洁,窗明几净。入住的老年人慈眉善目,精神显得特别安详。询问他们,他们都说在这里非常满意。

参观完老人们的住宿房间,已到上午十一点,护工们整齐有序地为不能去餐厅就餐的失能老人领来饭菜,不能自己饮食的老人,就有护工一口一口地喂饭。为了不烫着老人,护工们就在喂饭前先自己亲口尝尝,测试一下温度,令我们肃然敬佩。

嗅到香气扑鼻的饭菜味,激发出我们的食欲来,想体验一下这里的美食。

走进餐厅一看,我们惊讶了,好像误入进婚宴厅。大厅顶上布满的红灯笼耀眼夺目,大厅内几人一桌的老人们喜笑颜开,吃的有滋有味。还有一排更加高雅的单间小客厅,供有需求的老人及家属使用。

在一间小客厅里传出“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悠扬悦耳的音乐声,我们悄悄地走近一看,是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吹圆桌上大蛋糕旁的红蜡烛,由于他们牙口都不好,吹了几次,红蜡烛上那淡淡的黄绿色火苗才熄灭。他们除分享一个大蛋糕外,每人还有一碗食堂师傅亲手现做的长寿面内加两个荷包蛋。

医养中心规定,每个月的初一给本月生日的老人集体做大寿。

五保户王老汉,光棍一条,无儿无女,八十多岁了,在家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他本人也不知道那天是他的生日。来了医养中心后工作人员按他身份证上的日期,年年有专人给他做寿,每次都感动的他热泪盈眶。

我们到了厨房看到一男一女两位厨师正在忙活着。我们说明来意,他们一边干他们手中的活儿,一边接待我们,欢迎到他们的餐厅就餐。男师傅文质彬彬,有点内秀,女师傅浓眉大眼,比较豪爽。

他们告诉我们,按照医养中心的规定:上午十一点开始让老人们吃午饭,等老人们吃好喝好后,护工及工作人员到十二点才能就餐。这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好老人就餐。我们对将军渡医养中心的做法给以点赞。

在中午就餐时,我无意中把空碗中的几滴水洒落在了地板上,冷不防被女师傅瞅到了。她“嗷”的一声大呼吓得我心里一跳,她那大眼圆睁狠狠地唬着我说:“要把碗里的水倒入垃圾篓里,防止地板上有水滑倒老人。”当时,我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她看出我的窘态,又友好地露出了微笑。我心里对她的不讲情面虽然有点怨恨,但也被她那认真负责的做法所折服。

吃完午饭后没有了往常的睡意,越发地感到这所医养中心很神秘,想亲自揭开她的面纱,了解真实的情况。

下午两点多,从县人民医院转来一位骨折手术后需要康复养护的老年女患者,下肢打着石膏躺在救护车上,几位成年子女想把老人从车内抬下来,又怕使老人再次骨折。紧张地团团转不敢动手。只见一位护工不慌不忙地推着轮椅走过来,独自徒手慢慢地将老人扶起来,转身把老人挎到自己的肩背上,轻松地将老人转移到轮椅上。在场的人员及家属没有一个对这里护工的精湛技术不仰慕。

看到这一幕后更增添了我们对这所医养中心全面了解的欲望。

我们悄悄地来到被全护的老人所在的房间处,轻轻地撩起门帘,慢慢地推开房门,看到几位静养的老人躺在干净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几位护工有的给老人洗脸搓背,有的给老人理发、洗头,有的给老人揉腿按摩,有的给老人接大小便、擦洗屁股,特别专业熟练。

据说,有几位老人来医养中心前,由于种种因素,身上多处压疮,满身异味。来到医养中心后压疮逐渐痊愈了,身上的异味去除了,面色红润了,皮肤弹性增强了,四肢明显有力了。

压疮(褥疮)是长期卧床老人很难避免的疾患,形成压疮后更难治愈,在医院里也是难治之症。将军渡医养中心能够使长期卧床老人不患压疮,并能使带来的压疮痊愈,能做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的。看看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的面面锦旗留的都是真姓实名,彰显并印证了她的真实。

将军渡医养中心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实实在在的业绩,我们回过头来踏寻他们的足迹。

二零一七年,台前县民政局建了一所在当时来说高标准医养中心,这是新生事物。谁能办好这所医养中心成了县委县政府及县民政局领导非常关心的事情。县委县政府及民政局主要领导招贤纳士、慧眼识才,共同看中了从夹河中心乡卫生院(台前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岗位退休的汤洪举。

汤洪举,副主任医师,当地名医。走上夹河卫生院院长岗位后,把一所偏僻落后、频临倒闭的小卫生院建成了能与县人民医院并驾齐驱,远近闻名的乡镇卫生先进典型,他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门诊量超过全县其他所有卫生院的总和。

汤洪举退休后发挥余热,决心把这所医养中心办好,造福全县父老乡亲。

七年来,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全心全意为入住老年人着想,为办好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生。一次,因自己身体不适,孩子们极力劝他到郑州检查身体,到了郑州后还没等检查完,得知医养中心有点事情要办,不顾家人劝阻,就急忙赶来。等回医养中心后吃饭时才发现自己的假牙没带回来,为此喝了一周软面条及稀饭。

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带出了几位得力助手。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医养团队。

于凤珍,副院长。医养业务精湛。对每位入住老人的情况倒背如流,知根知底,关怀备至。与对老人家属沟通无阻,深得他们的信赖。

陈凤玉,副院长。性格温和、善良,任劳任怨,对老年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为办好医养中心做出了不懈努力。

黄保民,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提干。退休后宝刀不老,继续为医养中心作贡献,成为万能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

这里的护工、医护人员都要持证上岗,遵章规范工作行为。

将军渡医养中心,经过七年来的发展壮大,已远近闻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来这里养老的既有夫妻俩,也有父子俩、母子俩。既有退休干部、工人,也有农民及五保老人。他们都把医养中心当成自己的家。好多老人过年过节也不愿回家。有一位老人,中秋节儿子接他回家圆月,他说医养中心的月比家里的月更圆。

在将军渡医养中心养老的不但有台前县本地的老人,也有范县、阳谷县、梁山县、郓城县等外地的老人。

更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及表扬,市县领导宋殿宇、常其民、王俊海等不断地光临指导工作。

下午,六点多,我们离开医养中心时美丽的夕阳已映红天空。

回家后,夜里难眠,一幕幕发生在眼前的“老人难,养老更难”的真实事例翻来覆去在我脑海里浮现。

退休前,我们内科收治过两位病人都是由于养老问题引发的。

一位是某单位工作人员,父母都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他兄弟三人轮流照顾。因他妻子去上海给儿媳妇照料孩子,轮到他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得有他照顾父母,单位还督促他去上班,否则令其辞职。五十多岁了,又不愿失去工作,夜夜难眠,积劳成疾住院治疗。

另一位是我的初中同学,是个独生子。母亲前几年去世了。八十多岁的父亲因脑血管病后遗症偏瘫并认知障碍,护理特别难。他老伴也是去了广州给儿媳妇照料孩子,他独自在家照顾父亲,时间长了失去耐性,选择了悬梁自尽(上吊),幸亏被人发现的及时送来医院。经抢救保住了生命。

现在,特别是乡村,多是空巢老人,村里很少见到青年人,青年人多数都到外地打工或进城工作。老人突发意外,根本找不到年轻人救助。很多老年人需要到养老院安度晚年,但现实有两道门槛挡住了他们。

一是经济困难。

现在,由于就业难、收入低,高消费、比阔气,收不抵出。买楼买车、婚葬大操大办,上学、就医水涨船高,剩不下养老的钱。

二是观念陈旧。

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死也要死在家里。有些人到养老院养老根本不缺钱,但宁愿躺在家里受罪也不去养老院享福。还有些人误传误信蛊惑人心的谣言,说是到了养老院不听话时护工又骂又打。还有的说让父母进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丢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党和国家对养老事业非常重视,当地政府已开始对铺张浪费、婚葬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进行制止,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事业,多给老人一份关爱,让老年人晚年更美好,使夕阳更红。

将军渡医养中心为当地养老事业托起了一片蓝天,这里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港湾。    
            


作者简介:张明银,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退休主治医师,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奔流杂志上发表过小小说“小楼” 、散文“金堤河”。

投稿方式

1.投邮箱:834398802@qq.com

2.投微信:suyan834398802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编辑



往期佳作(点击蓝字直接打开)


【张明银】年味(散文)


【张明银】钱瞎子(小小说)


【张明银】我家的老槐树


【张明银】柿子熟了自然红


【张明银】学点憨孬样


【张明银】台前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见闻


【张明银】北丁庄:金堤河畔故乡情


【张明银】打渔陈中心镇卫生院赞歌


【张明银】台前县人民医院赞歌


【张明银】墙根笑谈


【张明银】怀念穆书记


【张明银】日  出


【张明银】今秋难忘


【张明银】路  正


【张明银】夜  班


【张明银】荣 耀


【张明银】不 及 格


【张明银】武 老 横


【张明银】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张明银】村保洁员——花


【张明银】钢  蛋


【张明银】凤凰尾更美


【张明银】老 喝


【张明银】牛  棚


【张明银】及 时 雨


【张明银】旅 游


【张明银】金  蛋


【尹小成】成熟是种美


【尹小成】狂野的风,润泽的雨


【尹小成】山 与 水


【尹小成】麦 子 熟 了


【尹小成】人 生 感 悟


【尹小成】五  月


【尹小成】你要去哪里?


【尹小成】眼  镜


【尹小成】眼  睛(二)


【尹小成】眼  睛


【尹小成】晚春的黄昏


【尹小成】一句“贤侄”招事端


【尹小成】清  明


【尹小成】狮子遇上羚羊 ——人生感悟十八则


【尹小成】浅 议 选 择


【尹小成】花·叶·根


【尹小成】春风,清丽的少女


【尹小成】黎  明


【尹小成】世界就这么神奇


【尹小成】春  娥


【尹小成】谁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尹小成】春姑娘,来了!


【尹小成】有故事的汉字


【尹小成】有趣的汉字


【尹小成】先生·填鸭·公案


【尹小成】风 流 糖 哥


【尹小成】你该听谁说?


【尹小成】家


【尹小成】改  变


【尹小成】想   你


【尹小成】闲话看戏悟世象


【尹小成】关于“人”的思考


【尹小成】旅游.桂林


【尹小成】云 与 雪


【尹小成】日 子


【尹小成】子  夜


【尹小成】鼓起腮帮唢呐响


【尹小成】秋 景 图


【尹小成】你会说话吗?


【尹小成】 秦   岭


【尹小成】门  蹲


【尹小成】影 子


【尹小成】太阳乃天神


【尹小成】 光 与 影


【尹小成】 欣   赏


【尹小成】今 年 的 雨


【尹小成】因 为 风


【尹小成】一个多情的种


【尹小成】风光最美在书乡


【尹小成】男人与女人


【尹小成】燕子回来了


【尹小成】致敬,英勇无畏的白衣战士!


【尹小成】听党指挥打妖军


【尹小成】 执 著 纸 扎 人


【尹小成】 年 来 啦


【尹小成】老 了 回 塬 上


【尹小成】 走在田间的路上


【尹小成】 黄 土 情


【尹小成】 两 面 话


【尹小成】 冬 天 来 了


【尹小成】初冬 我爱......


【尹小成】  看 看 天


【尹小成】 生 活 是 什 么


【尹小成】 进入新时代


【尹小成小小说】  农 民 咋 了


【尹小成】 长 稔 塬


【尹小成】  我是一棵树


【尹小成小小说】  狼 娃 妈


【尹小成】  神奇的桂林


【尹小成】  秦岭丹凤一日游


【尹小成】  初 秋


【红月亮】  风 水 树


【红月亮】  美女嫁老虎


【红月亮】   西 山 捡 菌


【红月亮】 我 打 算 冬 眠


滚出爱情的烦恼


走 近 农 民


猪的嘶吼和悲鸣

西岳文化
秀水青山中华美华中山青水秀,秦东老腔高声吼声高腔老东秦!灵山秀水氤氲下的文人雅士,吼一声古朴苍劲的秦东老腔荡气回肠,谱一曲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承前启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