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昌】寻根圆梦

文摘   2024-10-03 21:28   陕西  

文/王公昌
一九七六年的元月十五日,也正是农历一九七五年的腊月十五,也正是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傍晚时分,北京东长安街那宽阔的路面上,白日里那种车水马龙喧嚣的场面已有所收殓。凛冽的北风寒冷剌骨,路两边高大的杨树上光秃秃的伸向夜空中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摆不定,大风从树梢掠过,发出呼呼地啸声。路两边挺立的高大的灯杆上十几个硕大的球形灯罩排列成宝塔状的华丽灯群已经把长安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各种车辆已经明显少了下来。只有很少的共交车还在例行它最后一趟义务。在这空旷的路面上平稳地行驶。而那些骑自车下班回家的工人一个个穿着厚厚的大衣,戴着棉帽,猫看腰奋力地登着自行车在寒风中匆匆地赶路。而在北京火车站的站前街西边的马路沿上,两个高个子男子步履匆匆地向车站走去。宏伟的北京火车站,这时也灯火通明,那两座巨大的钟楼上的时钟不管春夏秋冬都在恪尽职守,每到整点,都会准时响起宏亮的东方红乐曲。在静静的夜空中传遍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而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草书“北京站”三个大字在红色霓虹灯的装饰下熠熠生辉。使整座北京站更显得古朴庄重,典雅宏伟高大。作为五十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是当之无愧。越发显出了他在首都北京的地位不可或缺。   
而两个男子中穿灰色海军军装的是弟弟王世贵,而一身黑色棉衣外套蓝色中山装的农民打扮的则是哥哥王世荣。他二人穿过很少行人的空旷的站前广场,直向车站大门走去。进了挂有厚厚的棉门帘的大门,一阵暖意扑面而来,似乎一下子来到了春天,与室外的寒冬晃若隔世。   
因为是腊月,年关将近,车站里很显然人满为患,那时虽然还没有“春运”这一说法,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重大节日,必竟在人们心中是最隆重,最盛大,最迫不及待地了。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共有的大典。所以候车室里拥挤而吵杂就不足为奇了,而是一种常态。他们找到了北京至西安的T四十一次列车的候车排队的地方,二人在一排连椅一个难得的空位上坐了下来。   
他们兄弟二人是陕西渭南人,弟弟王世贵,六八年参军,在北京海军某部服役,几年没回家,哥哥特在这腊月农闲时节来京看望弟弟,父母亲都不在了,哥哥就是他唯一的至亲了。这次哥哥来北京,弟弟世贵领着哥哥在北京玩了几天,年关已近,哥哥也急着要回家,所以他提前买好票,今晚特地将哥哥送到火车站。看着他上车。在他昨天给哥哥买火车票时,哥哥特地叮咛他,不要买渭南的火车票,只买到洛阳就行了。因为他们家虽然在陕西渭南,可他母亲却是河南洛阳附近孟县人,自从解放前抗日战争逃难落户陕西后,再也没有回到过河南洛阳孟县北陈村的娘家,在临终时曾告诉世荣,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她的老家,也就是河南洛阳孟县北陈村世荣的外婆家看一看,以了结她的思乡之苦。为了了却母亲这一夙愿,借这次北京之旅,顺便去洛阳孟县寻根探亲。检票进站了,哥哥世荣提着简单的行李上了北京至西安丅41次特快车的六号车厢,坐在临窗位置,向站在站台上的弟弟世贵挥了挥手作为告别。列车缓缓起动了,站台上送行的人们徐徐向后移动,列车在咣当咣当的行驶中向东出站后掉头向丰台卢沟桥方向的京广线驶去。并慢慢地加快了速度。世荣一点睡意也没有,他的思绪回到了母亲在世的时候。   
世荣的老家在陕西华阴县,而母亲却是河南洛阳孟县人。解放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占领了徐州以后,直向开封郑州一路打来,郑州已危在旦夕,所以郑州以西附近的洛阳孟县一带的老百姓已是人心慌慌,纷纷携带细软,一路向西逃难到陕西来了。而世荣母亲的娘家那时在孟县的家乡北陈村,虽不是大户人家,家道倒也殷实。一家人牵上马带上些许细软一路向西安逃去,离了家乡,马儿的命运自然是在逃难的路上被卖给合适的人家然后空人赶路。那时候陕西东有潼关与黄河作为屏障,一直是抗日的大后方。老百姓的生活相对稳定,而世荣的母亲一家到西安以后,由于大量河南的难民涌入西安,那种生活的困苦艰难就可想而知,一家人在讨要中也走散了,于是世荣的母亲在世荣西安的姑姑的介绍下才嫁到了华阴一一世荣的父亲。从此,在那战乱的年代与家人分别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后来又因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又随家人于一九五九年冬移民到了百里之外的渭南凭信。后来孩子也渐渐地长大了。但思念家乡的亲人的情怀更浓了。只因那时生活困难,回娘家探亲一直无法成行。所以闲暇时间总在孩子们面前念叨,你舅家在河南洛阳孟县北陈村,进了村子南门一直向北走,快到北门时,大路西边有一个大碾子。路东有一家大黑门,那就是你舅家,你大舅叫张天云,你二舅叫张天民,还有两个姨都比我大。她常常念叨这些家常,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聊以慰籍她几十年来的思乡之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根就在近千里路以外的洛阳黄河以北孟县的北陈村里。那里有你的外爷外婆舅舅姨妈。表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亲人。每当谈到这里,她的脸上总能泛起幸福的向往与难以割舍的乡愁与遗憾。那种复杂的难以言表的感情。那种思念亲人的困惑因而也就深深地刻在了世荣的心上,世荣也常常因为没能了却母亲回娘家的心愿而暗自神伤,直到六九年母亲病重,就带着这种乡愁与遗憾离开了人间。而世荣也常为没有让母亲回娘家看一回而心中深感自责。这次他从北京回家,将自己想顺便去洛阳孟县寻找舅家的事给弟弟世贵说了后,弟弟表示非常赞同。支持哥哥顺便去同在陇海铁路线上的洛阳孟县一趟。寻找多年不曾谋面的舅家等亲人。而且亲自给哥哥只买了到洛阳的火车票。火车慢慢提速加快,灯火辉煌的北京城越来越远,世荣不知不觉地靠在坐椅背上睡着了一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火车已到了洛阳火车站,在列车员报站并提醒乘客下车的喊话声中,王世荣提着提包下了车,出站后,坐上公交车,去自己的丈人家,他丈人家就在洛阳附近的农村。稍做寒暄,并问了去孟县北陈村的路径,丈人便将他送到村外去黄河渡口的大路,他才步行到黄河边,乘坐一艘运沙石的货船过了黄河,乘坐公交车来到孟县汽车站,天色已晚,为了省钱,只能在孟县汽车站的大候车室里将就凑合一晚,明天好坐公交车去北陈村的舅舅家。 
 那时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相当严格,那些扛着枪的民兵联防队不时地会来车站巡查,以防社会上的流窜人员扰乱社会秩序,而世荣还算穿得体面,就在候车室的大火炉旁的连椅上合衣而睡,并将穿着一双新解放鞋的脚立争靠近大火炉,以减轻数九天难熬的夜罪。世荣还算幸运,并没有遭到联防队的盘查和干扰。在这个大冷天的夜晚将就着睡到天亮。 
 车站工作人员刚一上班,他就第一个在售票窗口买到了去舅舅家北陈村的车票。由于是第一班公交车,总共四十来里路,所以太阳不到一杆高,汽车就停在了北陈村口,下了车,看到了这个陌生的极普通的然而又饱经沧桑和战乱,饱受日冦铁蹄的贱踏和蹂躏,致使亲人天各一方的北方村庄。将要见到自己至亲的舅舅舅妈,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心想,我终于带着我母亲不尽的思念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遗憾看你来了,这个遥远而古老的并安祥静肃的村庄,曾经承载了我母亲童年无限的幼稚的欢声笑语,也有一家人和睦相处共享幸福的日日夜夜,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家的平安和闲适,这个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血肉联系的北方农村似乎也变得亲切温柔起来了。这里是自己的外婆家,巷道中比自己长一辈的老人是要叫舅舅或妗子的呀,外婆辈的老人是要叫爷爷或奶奶的呀!可自己一连个人都不认识,而且都说一口流利的自己并不认同也不习惯而陌生的地道的河南话。在没有找到舅舅的情况下,这种超乎普通人际关系的亲热的称呼也不是随便能叫的呀!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幽幽的悲凉。可想到自己将要见到几十来未曾谋面的两个舅舅及表兄弟姐妹等家人,自己将实现母亲生前终未实现的夙愿,将要弥补母亲多年未回娘家的遗憾,心中一阵激动,胸中热浪翻滚,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朝村中走去。脚下是那样的理直气壮,这儿本应是我儿时与表兄弟尽情玩耍的乐园呀。 
 正是腊月天气,北陈村清早的巷道中冷冷清清,路边和树上的白霜还没有化尽,世荣想找个人打听一下舅家的住址,怎么也找不到,正在犹豫之时,只见不远处走来一位老者,未及时理的头发略显凌乱,手挎一个竹笼迎面走来。他赶忙上前笑脸相迎。大叔,你们村有个叫张天云的在那里住?老者看到这位操着一口陕西口音的外地年青人,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他是你什么人?我舅舅,世荣如实回答。老者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就头也不回向村外走去。接着世荣前面又走来一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他仍旧是那句原话,喂,同志,你们村有个叫张天云的家住在那里?这位年青人大概也因为是陕西口音而感到陌生,知道是远道而来,怔了怔,再认真想了想,才说不知道。同样反问道,他是你什么人,世荣恳切地如实相告。这位年青人站在原地脑袋向四周转了转,似乎是在找目标。还是没有想出来张天云是村中的那位。摇了摇头客气并歉意地笑了笑说,不知道。就在这时,年青人身后又走来一位身披大衣神情庄重的中年男子,这位年青人马上兴奋地像找到了答案似的如释重负的热情又高兴地说,这是我村上书记,我给你问一下。这时书记已经走近了,不解地瞅了瞅世荣。又疑惑地瞅了瞅本村的小伙,年青人向书记跟前走了一步,张书记,这人是从陕西来的,说是到咱村找他舅来了,说他舅叫张天云。你知道是谁家。
书记听了后,略加思索,淡定而稳重地说,你把他引到大队缝纫部,去问张师老汉,他肯知道。世荣听后,心想,不愧是书记,村里事都在他肚子里装着呢,连忙笑着对书记说,多谢书记帮忙了。书记客气地笑了笑说,哪里哪里,可能是张师老汉的自家,肯定知道,让他带你去吧!于是这位小伙把世荣引到缝纫铺,将世荣寻亲的事向正在给年青学徒指导缝纫技术的张师(缝纫铺的师傅)说了后,张师老人给年青人交代说,你将他领到张景中家去,应该是他们家。后来才知道这位张师应是世荣他舅的本家人。在这位年青人的带领下,世荣来到了位于村北门里路东门朝西的一家当中,世荣.就觉得这家和母亲当年描述的很接近,应该是舅舅家,只是没有看到路西的大石碾子,而是成了住户。屋内坐着两位老者,一位老太婆,年青人向老者交代后就告辞了,世荣给两位老者说明来意,是到这儿寻舅家来了,以了他母亲思念亲人之情,这两位老人对这突然出现的世荣不免感到有些意外。年纪较长的老人为了弄清事情原委,以免有误,操着满口地道的河南腔,很耐心而和蔼地说:你到这来,你妈都是给你怎么交代的?世荣便将母亲在世平时唠叨的铭记在心的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再重复了一遍。他熟练地说,我妈说,进了北陈村的南门,一直往北走,快到北门口的时候,路西有一个石碾子,路东有一个大黑门,那就是你舅家。这位老者听后,微笑着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中,中。接着又问,你妈还说了啥。世荣说,我大舅叫张天云,我二舅叫张天民,我还有两个姨,老人家听后,又连连点头说,中,中。说得对,说得对。脸上露出了满意而心慰的微笑。在谈话中,世荣才知道,这位和他谈话的年龄较长者是舅舅的本家,陕西关中称为自家,世荣还应叫三爷呢!而旁听的年纪稍小的就是自己的大舅张天云,现在村里人一般都叫他的大名张景中。而那位老年妇女则是他的妗子了。当世荣和三爷,大舅,妗子的谈话都互相了解之后。那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世荣他大舅迫不及待地问,你妈现在身体怎么样?世荣怕大舅伤心,但又不能不说,他放慢了语速,用低沉的声音沉痛地说,哎,我妈已经在六九年因病去世了。闻听此言,如同晴天霹雳,世荣他大舅的眼泪不仅夺框而出。掏出了手绢忙去擦泪,痛苦得沉默了一阵子没有说话。四人同时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了缓和悲伤的氛围,世荣又问三爷和大舅,那我二舅现在那里?大姨和二姨在那里?从二人口中得知,二舅后来被国民党拉了壮丁,一直没有音讯,在台湾还是阵亡一直是个谜。大姨也不在了,二姨还健在。离北陈村不远。由于世荣这次认亲的成功,几个人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下子将气氛溶化得温暖而亲切。他们之间的说话似乎也随便而知心亲近了许多。世荣他大舅还谈起了逃难陕西西安的艰难经历。     到西安后,他给一家单位做烧水工,和世荣他母亲走散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在西安一待就是几年,慢慢地也溶入了西安的平民生活之中。并告诉世荣,他还看过西安著名秦腔演员王天民,李正敏,刘毓中的戏。看得出来,他对在西安那一段平凡的异地生活充满了深切的怀念。西安似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直到如今,西安也是河南籍人口最多的城市。直到抗战胜利后,他们才陆续回到了阔别六七年的孟县老家。这期间,他母亲去世了,姐姐(世荣的妈妈)走散了,并且杳无音讯。弟弟被㧓壮丁,一个家庭就这样被拆散了。今天听到外甥说姐姐已病故,没想到那次走散竟是永别。不禁又潸然泪下,而后自己回到河南老家,成了家,如今孩子也近二十岁了。虽然他们几人为他们几人解放前的人生遭遇不乏唏嘘感慨,却又对他们几十年后的今天能重新团聚不胜欢喜。世荣他妗子也高兴得张罗着要给世荣做饭,让世荣和他大舅,三爷一块吃个饭,世荣赶忙说,算了,我还要赶回洛阳,坐火车回渭南。说着从包里掏出了给他舅买的食品,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认门,今后我会常来看我舅和我三爷的。临走时,三爷和他大舅将世荣送了好远好远,并一再叮咛世荣,以后你一定要常来,舅这里吃住都没问题,我一见到你就想起你妈,心里还好受一点,我年龄也大了,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定哪一年………,说到这里他大舅的眼圈又红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世荣听了大舅伤感的别离之言,心中也一阵酸楚,强忍着眼泪安慰舅舅,舅,你放心,过了年我就来看你和我三爷,你两人别送了,回家吧。在依依惜别中世荣向远处的公交站慢慢走去。而大舅和三爷还一直站在那里向远处的世荣眺望。那种亲情的暖流在胸中像波涛一样翻滚,同时也欣喜地自我安慰道,这下也如愿兑现了母亲生前唯一没有实现的夙愿,丢掉多年困扰她的遗憾。他在心中自言自语道,妈,你若在天有灵,我已将我大舅找到了。他们一家过得都很好,你放心吧!      
回到洛阳的第二天,坐上火车当天就回到了渭南家中。临近新年的腊月三十,他像往年一样,隆重地把父母亲的遗像放在供桌上,将所有供品放在遗像前。点上香蜡,给母亲细细说了孟县北陈村老家的变化。石碾子已经不在了,我大舅和我妗子身体也很好,我三爷身体也很硬郎。孩子们也长大了。二舅听他们说可能在台湾。但无法联系。大姨不再了,二姨还健在,因时间紧,没去看望,我如果再去的话,把我二姨也看一下。你放心吧,他们都过得很好。说完这些,世荣脸上挂上了幸福心慰的泪花,并且也给在北京部队的二弟也写了封信,说明了寻亲的情况。      
说完这些话,世荣长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多年压在心头的大事一下子释放了,心里轻松了很多。这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很香,并做了一个梦一一一梦中他看到外婆,外爷,大姨,二姨,大舅,二舅,还有他母亲,本家的三爷齐聚在外婆家,一家人又说又笑,欢欢喜喜,热热闹闹,那些表兄弟姐妹也在旁边,外婆家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他高兴地笑醒了,眼角挂了一串幸福的泪水。这时不知谁家早起的孩子在巷道里已径响起了迎新年的第一声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新生活的到来。
(后记,八十年代,大陆和台湾互通后,世荣在台湾的二舅也有了音讯,他不光回到了河南孟县北陈村探亲,而且到陕西渭南外甥(世荣)家中小住几天。在世荣的凭信村中一时被传为佳话,人们都知道世荣有一个在台湾的舅舅。以至于世荣也以此为荣。后来世荣也经常到河南孟县看望至亲的舅舅,二姨及表兄弟姐妹,有了小车,逢年过节,去舅家已变成了一种常态,这些变化想必世荣的妈妈也一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了)

二O二四年十月一日於渭南凭信


作者简介:王公昌,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人,原籍华阴。中共党员,曾服役于北京卫戍区部队,退休教师。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乒乓球,旅游摄影等。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投稿方式

1.投邮箱:834398802@qq.com

2.投微信:suyan834398802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编辑



一款可以随着自己脖子变形的枕头,一枕多变 一枕多用,能支撑颈椎弧度,改善颈椎病,睡眠问题。自己用,送爸妈最好的礼物!咨询体验;15353097355


详情点击:


睡了七木健康枕,从此拥有好颈椎!

七木功效枕,健康睡出来!!!

往期佳作(点击蓝字直接打开)


【王公昌】平凡人生


【王公昌】关中民居瑰宝


【王公昌】谎 言


【王公昌】天下第一宴


【王公昌】梦回大唐


【王公昌】康庄大道


【王公昌】高空芭蕾


【王公昌】南焦村石牌坊


【王公昌】校 园 情 怀


【王公昌】早请示的风波


【王公昌】抗  疫


【王公昌】党光第的传奇艺术人生


【王公昌】赏  菊


【王公昌】排 涝


【王公昌】秋 霖


【王公昌】难忘的聊天


【王公昌】一个烤红薯


【王公昌】闪光的金牌


【王公昌】西 瓜 熟 了


【王公昌】祭 谷 神


【王公昌】红色之旅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王公昌】翰 墨 情 缘


【王公昌】马嵬驿与贵妃墓


【王公昌】 独 闯 商 州


【王公昌】厨房的变迁


【王公昌】玉 兰 花 开


【王公昌】老李头的创业史


【王公昌】散文诗:乡 情



【王公昌】枫 桥 追 梦


【王公昌】穿越黄河壶口


【王公昌】渭 河 冰 桥


【王公昌】夜  归


【王公昌】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公昌】华 阴 老 腔


【王公昌】 芳 草 赋


【王公昌】鹳 雀 楼 畅 想


【王公昌】问 道 石 钟 山


【王公昌】 庐 山 之 行


【王公昌】 桂林银子岩溶洞


【王公昌】 瞻 月 亭


【王公昌】 云 海


【王公昌】 拜 谒 华 山


西岳文化
秀水青山中华美华中山青水秀,秦东老腔高声吼声高腔老东秦!灵山秀水氤氲下的文人雅士,吼一声古朴苍劲的秦东老腔荡气回肠,谱一曲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承前启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