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关于越南,阮富仲逝世之后,接连写了两个长篇《亲美还是亲中、苏联化还是中国化:后阮富仲时代的越南向何处去》《苏林正式接任越共总书记,越南局势基本明朗》,但感觉还是有些问题没谈透,今天就再写个中篇吧。
苏林上位,堪称弯道超车,技术一流
此前说过,越南内部的政治格局,可以用南北相争、四驾马车(刚开始是三驾马车)两个词来形容;越南外部的地缘政治格局,则可以用阮富仲发明的竹子外交来形容,也即在亲中与亲苏、亲美之间摇摆。
而对于越南内部政治格局与外部地缘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拧巴。
人最无聊的,就是自己不肯拧巴,却强行拧巴没有抵抗力的植物
这种拧巴,就是由地缘政治环境决定的:他总是试图摆脱北方邻国的影响,但自身又不具备这个能力,于是只好引入苏联、美国来制衡中国。
人们常说,内政决定外交,但对于小国来说,往往是地缘政治环境反过来决定内政的走向。
比如历史上的越南,就必须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才能正式登基。虽然越南一直阳奉阴违,但在多数时候,还是必须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因而这也影响到了越南内部的权力传承。
今天的越南,虽然不再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他必须在中国与另外一个足以抵消中国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之间摇摆,这种摇摆,又决定了他南北相争的内部政治格局,为了平衡南北相争,越南又形成了特殊的四驾马车权力格局。
校尉一直说,过去的时事,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时事,必然源自过去的历史。
要理解今天的时事,必须先从历史说起。
自大秦平百越以来,越南北部就被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理,直到近千年后的南宋初期,越南才正式独立出去。
这种独立并不完整,因为即便越南还在不断向南扩张,却始终摆脱不了藩属国地位。
这一阶段,尽管越南曾经多次与中原王朝爆发冲突乃至战争,但越南藩属国的政治定位,与以小事大、以弱事强的地缘政治格局比较契合,双方在多数时间内都处于和平状态。
尤其是在文化与经济层面,越南根本无法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只能自我定位为小中华,喝高了的时候甚至自称南中华,自以为可以与北中华分庭抗礼。
而在校尉看来,小中华也罢、南中华也罢,无非就是越南在无力摆脱中原文明影响、无力开创独立文化体系的大前提下,只能尽量突出自己的文化独立性。
这个时期的越南,不管对中原王朝的宗主国地位是否服气,但在文明层面,都只能彻底皈依于中华文明。
因此,此时的越南虽然也有点拧巴但不是太明显,因为他的内政、外交相对一致。
作为小国,虽然越南天然具有摆脱宗主国影响的强烈愿望,甚至试图在文化层面进行切割,包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所谓的喃字。
越南的喃字,大多都是两个汉字的组合,显得颇为繁复
西夏文:另一种在汉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字,与喃字颇为神似,不过西夏人似乎故意颠倒了左右,感觉像是刻印用的字库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抛开中华文明的传承,越南就只会退化为东南亚山地之中的蛮夷。因此,直到法国统治时期,喃字一直发展不起来,汉字才是越南官方文字,中华文化也一直是越南的主流文化。
这就好比,十几岁的孩子不服父母管教,总想自己打出一片天地,出去闯荡一番后,才发觉离了父母的资助,自己甚至连饭都没得吃。
越南的拧巴,主要是从殖民时代开始的。
1874年,法国占据越南最南端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越南开始南北分裂。
1885年,法国完全占据越南,同时将越南分割成北、中、南三块殖民地分别进行统治,进一步加快了越南南北差异的形成。
法国殖民时期的越南被一分为三
二战之后,越南北部首先追求独立,后来在中国的支持下取得奠边府大捷,稳住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南方受法国殖民统治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成立了法国保护之下的傀儡政府,越南进入南北对峙阶段。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以北纬17度为界线,越南被划分为两个国家,也即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共和国。
根据协议,南北双方都需要撤回军事力量、停止战争,为和平统一做准备。
这个时候,胡志明、吴元甲等北派倾向于接受协议,但一直领导南方敌后斗争的黎笋拒绝撤退。正是因为黎笋的坚持,北越的统一战争才会如此顺利。
关于胡志明与黎笋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孙中山与黄兴,也即一个长期在国外造势、化缘,另一个长期在国内搞武装斗争。
胡志明与黎笋
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的合影:前排左二黄兴、左三孙中山
区别在于,黄兴的武装斗争失败了,黎笋的武装斗争胜利了,并且黎笋指挥赢得统一战争的时候,胡志明已经去世。
胡志明时代,苏联与北越的关系一般,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胡志明只能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压制黎笋。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对于小国来说,外交往往反过来决定内政。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北越根本站不住脚,胡志明也不可能赢得巨大的威望。而胡志明的威望,本身就是对黎笋野心的天然压制。
为了牵制黎笋,胡志明逝世前,设定了黎笋、范文同、长征三人共治的模式,这也是三驾马车的源头。
黎笋上台后,为了对付胡志明遗留下来的北派力量,开始大量启用南方人士。不过此时的南派,意识形态上与北派并无分歧。
胡志明虽然总体亲中,但这时候的越南已经开始拧巴。
一方面,围绕黎笋形成了南派势力,虽然黎笋不反社会主义,但却顽固反华。
另一方面,胡志明一边依赖中国压制黎笋,一边又主动与中国进行文化切割,比如废除汉字。
也就是说,胡志明是拧巴的、黎笋是拧巴的、胡志明与黎笋之间也是拧巴的。
1969年胡志明逝世,越南进入黎笋时代,开始全面亲苏反华。
这种变化,固然有黎笋打压北派的主观需求,也有维持自身小朝廷独立性、合法性的客观需求,同时更是野心作祟:随着中苏交恶,苏联开始支持越南吞并原来同为法属殖民地的老挝与柬埔寨,试图建立一个东南亚半岛的大国来牵制中国。
后面的故事不用多说,就跟历史上越南小朝廷多次挑衅中原王朝遭到暴击一样,黎笋的霸权行径,同样被北方邻国好好收拾了一顿。
正如小平同志所言,小朋友不听话,就要打屁股!
黎笋死后,越南进入了南北博弈相对平衡的阶段。
这一阶段,越南追随中国启动革新开放,南派势力开始与南方亲美、亲西方的残余政治势力合流,并且被亲美、亲西方思想主导。
越南的南北之争开始变性,逐渐掺杂了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因素,由治国方法之争转变为发展道路之争、由党内矛盾转变为敌我矛盾、由权力竞争转变为生死搏杀。(参见《亲美还是亲中、苏联化还是中国化:后阮富仲时代的越南向何处去》)
而北派为了压制南派,也不得不继续在亲中与维持自身独立性之间保持平衡。北派处于下风时,就会更加亲中,北派控制局面时,又会设法拉开与中国的距离。
归纳一下:
首先,作为从中原王朝独立出来的小国,越南天然具有摆脱北方邻国影响的基因冲动。
其次,西方的殖民,造成了越南的分裂,加大了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也给他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文明选择。胡志明之所以能够废除汉字,正是因为殖民者对越南的文字进行了拉丁化。
越南文的对联,怎么看都不伦不类
最后,越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他可以疏远中国,但却不能敌视中国、对抗中国,否则必然引发历史的暴击。
近现代史上,西方文明的强势,满清民国的颟顸猥琐,给了越南人重新审视中华文明、摆脱中华文明、进而投奔西方文明的勇气。
但中国巨大的体量,又决定了越南不可能彻底脱离北方邻国的影响,即便是在中国最为虚弱的时候。
这也是亲中的胡志明断然废除汉字的底层逻辑:越南要彻底击溃长期匍匐于中原王朝之下形成的心魔,就必须在文化层面完成与中华文明的切割。
但是显然,废除文字容易,完全脱离中国的影响却做不到,因而越南开始变得越来越拧巴。
这种拧巴,体现在越南内部,就是南北之争性质的转变;体现在越南外部,就是南派先亲苏后亲美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就是北派一边在政治体制、地缘政治上依靠中国压制南派、抵御美国影响力的入侵,一边又试图与中华文化切割。
阮富仲提出的竹子外交,其实就是对拧巴状态的官方认可。
纵观历史,从越南统一到21世纪初,越南的拧巴没那么严重。因为越南可以依靠苏联、美国来抵消中国的影响力。
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爆发,随着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竹子外交将迎来重大挑战。
在世界地缘政治层面。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人一边忙着与中国脱钩断链,一边逼全世界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种压力,越南也必须面对。比如苏林于8月3日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的前一天,美国就宣布不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在越南自身。随着中国崛起,在政治、经济、文化、工业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越南越来越依赖中国,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又会引发越南越来越大的戒心。比如越南向联合国提交南海划界案,要不是有人故意给苏林捣乱,要不就是苏林在安抚南派势力。
对于越南这种接近于受害妄想症的戒心,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好两手准备,比如8月5日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正式开工。
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国越强大、美国越衰落、越南越拧巴。
这种拧巴,如果越南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心悦诚服回归中华文明体系,大大方方承认中国主导亚洲秩序乃至世界秩序,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相反,越南只会越来越拧巴,直到拧巴到再次被打屁股。
最后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最近周六晚20:00直播,效果平平,参与度不高、互动也不多,现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是否有必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