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宁波“造纸大王”!散尽千金救灾童,抗美援朝时捐三架飞机

乐活   2025-01-16 09:09   英国  

提到“宁波帮”杰出人物,有两位宁波籍“造纸大王”、也是爱国实业家的感人事迹,让人肃然起敬。一个是来自奉化的竺梅先,另一个是来自镇海的金润庠,这对结拜兄弟共同创设了民丰、华丰造纸,也因为生产卷烟纸而被誉为烟草业先驱。

提到竺梅先,许多人忘不了他的散尽千金救灾童事迹,而不甘与国民党反对派政权为伍的金润庠,曾在抗美援朝时捐过三架飞机。

竺梅先:反帝爱国义无反顾,散尽千金救养灾童

爱国实业家竺梅先(1889—1942年)

被誉为“烟草业先驱”、“造纸大王”的竺梅先,是一位爱国实业家,也是“宁波帮”杰出人物之一。

竺梅先,宇佑庭,学名炽朝,1889年出生于宁波奉化长寿乡(注:今奉化区江口镇)后竺村。祖上虽是地主,但到竺梅先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由于家境清寒,仅读二三年书的他,曾给当地乡绅放牛。13岁时,竺梅先跟随兄长背井离乡,到上海给同乡何源通开的五金杂货店当学徒。当时,他省吃俭用,将积攒下来不多的钱用到夜校补习上。

辛亥革命爆发,竺梅先加入同盟会,曾在上海光复军任职,参加攻打高昌庙兵工厂的战斗。此后,他北上长春,与留日学生孙鹤皋以合伙开设的“均益呢绒店”为掩护,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后被追捕,在船员老乡掩护下,潜回上海。此后,他在上海做过电车售票员,也当过经纪人,开过印刷厂、纸盒厂,还在山东做过军需官,此后与友人合伙创办“三合成”商号,积累了一定资金,开始由参加革命转入投身商业。

1929年,竺梅先应友人之邀,投资入股“大来商业储蓄银行”,后被推举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与之同时,他与宁波老乡、来自镇海的金润庠接办浙江嘉兴濒临倒闭的禾丰造纸厂,后更名为“民丰造纸厂”。其中,竺梅先占股25%,金润庠占股12%,两人分任经理和协理。当时,他们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增添先进机器,他们生产的黄版纸,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均居全国首位,他们也被誉为“造纸大王”。

1936年,民丰造纸厂试制卷烟纸并取得成功,而在此前均需向国外进口,竺梅先也被誉为烟草业之先驱。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由宁波人开办的宁波轮船公司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原总经理弃职而去,为了保护家乡人的事业,竺梅先应各董事之邀,出任总经理,还不支领一分钱薪酬,让公司起死回生。

华丰造纸车间

后来,随着民族造纸工业的兴起,业内竞争激烈,为了加强行业管理,竺梅先与金润庠提出了同业集中定价权与销货权,但苦于无法达成共识。

竺梅先意识到,必须先让民丰造纸厂先强大起来,方有行业话语权。当时,杭州的武林造纸厂因拖欠电灯厂巨额款项,被政府拍卖,竺梅先得悉此事后,联合苏州大华造纸厂的老板叶荫三收购此厂,后改组为华丰造纸厂,由竺梅先任经理,董事长是有名的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

华丰造纸厂于1931年投产,在竺梅先精心管理下,得到迅速发展,也因为民丰、华丰、大华三家造纸厂的“强强联手”,一跃取得业内巨头。1932年,在竺梅先主导下,成立了国产纸版联合营业组织,除了五家民营纸厂,还包括一家在中国生产的日资纸厂。

另外,民丰造纸厂试制国产卷烟纸成功后,除了吸引杜月笙、劳敬修等人入股,连上海卷烟厂前身的洋商颐中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也纷纷来订货,并出口到南洋各地。首创国产卷烟纸,对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促进中国烟草业发展均起到了一定作用。

除了兴办民族工业,竺梅先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支持反帝爱国运动与抗日爱国的事迹。

1925年“五卅”运动时,当时担任上海六路商界联合会会长的竺梅先,积极响应并参加上海工、商、学联合会领导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反帝爱国斗争,领导上海六路商界罢市游行。

竺梅先夫人徐锦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三省,竺梅先出资在《申报》上刊登《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民抗日,抵制日货,并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竺梅先募集巨额款项,亲赴前线慰劳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将士。当他见到前线战士缺医少药,就马上回到上海组建伤兵医院,短短一个月内,救护伤员500余人。

国难当头,竺梅先曾对家人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抗日救国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工作。”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竺梅先与宁波旅沪同乡会捐献了一架战斗机的巨款,此后,闸北战争吃紧,他拿出家里的银器,包括银杯、银盾、银器皿等,供救济难民之用,在他的带动下,上海甬商也纷纷为救济难民慷慨捐资。

后来,随着战况日趋紧张,伤兵越来越多,竺梅先在上海长乐路富民路口一座大花园洋房,发起筹建更大规模的国际红十字会医院,相关经费先由竺梅先一人承担三分之一,这座伤兵医院先后救护伤员4千余人。

上海沦陷后,大批孤儿、病童流浪街头,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支持下,竺梅先募集了5万元资金,于1938年在奉化楼岙琅泰清寺创办了一所灾童学校———国际灾童教养院。教养院历时五载,共有灾童552名,加上教师、雇佣农工、工役卫兵约700余人,其花销巨大。据《奉化日报》一篇报道,有人估算,到1943年9月底教养院因经费无继停办止,其5年间的花销恐达百万之巨,而竺梅先夫妇投入至少80万以上。

当年,竺梅先夫妇可谓毁家纾难教养灾童,除了捐款,他还将自己控股、参股的企业个人权益部分全部捐出,其仁慈爱心与高尚人格令人钦佩。1942年5月30日,由于长期辛劳,积劳成疾,竺梅先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仍不忘叮嘱夫人徐锦华:“一定要把孩子们好好抚养下去,直到他们能自立为止。”

妻承夫志,徐梅华秉承遗志,散尽千金,艰难地维持教养院一年多,直到最后一批灾童毕业,安置好他们的工作,教养院才宣告停办。据地方志记载,当年不少教养院的学员后来参加了抗日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徐锦华除了散尽家财,还面对来自汉奸势力的巨大压力,当时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曾派人找她商洽,企图接管教养院。徐锦华义正词严回应,力加痛斥道:“我宁愿忍痛解散教养院,也决不教我的小囡们做汉奸的工具!”

抗美援朝时捐过三架飞机的“造纸大王”金润庠

金润庠(1890—1961年)

说到竺梅先,就得说到他的结拜兄弟、也是合作伙伴的另一位爱国实业家金润庠,金润庠是上世纪50年代的浙江首富,当年他与竺梅先一起兴办纸业,还一起救养灾童,他是当年的国际灾童教养院副院长。

金润庠是竺梅先的宁波同乡,镇海城关人,他的父亲是清代举人,母亲沙完珍曾开办女校,开浙东女生入学之风。金润庠是家中长子,他的两个弟弟金臻庠、金荣庠,均为宁波知名人物。

1904年,读完小学的金润庠,到汉口立昌生海味号当学徒,几年后在舅舅沙咏源引荐下,到上海华通保险公司当办事员,后被几经提拔;后来,他转到上海美商德泰洋行当买办,又担任英商光耀桅灯厂的中方经理。他还自主创业,设立前恒麻行。1911年,金润庠到山东出差时,遇到同为宁波老乡、奉化人竺梅先,两人志趣相投,成了结拜兄弟,比竺梅先大一岁的金润庠为兄。

由于竺梅先与蒋介石同为奉化老乡,在山东置办军需时,与金润庠合作获利颇丰,此后两人深感实业救国之重要,就于1927年冬接手面临倒闭的浙江嘉兴的禾丰造纸厂,并联手改组为民丰造纸厂,开始步入造纸业。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商“王子制纸株式会社”想与金润庠合作,有民族气节的金润庠断然拒绝,后于1939年携带家小,历尽艰辛到了重庆。

此后,“王子制纸”通过侵华日军强占民丰、华丰设备,盗用民丰、华丰名义生产太阳牌卷烟纸。转到香港的金润庠,靠着经营茶叶贸易维持。1941年,竺梅先在宁波病逝后,民丰、华丰两厂就由金润庠负责管理,竺梅先之子竺培农协助。1942年,汪精卫日伪汉奸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宣布“发还”华东一带140多家公司、工厂,金润庠曾由重庆回到上海,但拒绝与汪精卫伪政府合作,最后,民丰、华丰两厂被日商承租,金润庠利用收取租金创办大同公司,经营地产、股票、金融等业务。

金润庠与儿女在一起

抗战胜利后,金润庠先行从日本人手中收回民丰、华丰两厂,恢复生产时,他的卷烟纸销往各大烟草公司,不过,由于“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旗下扬子公司,大量进口美国卷烟纸到市场低价倾销,导致民丰、华丰存货积压,经营困难。

为了寻找出路,金润庠除了提质增效,减少开支外,还扩大产业链,投资造纸原料碳酸钙工厂。

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政权一直在争取金润庠前往台湾,但被他拒绝;最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更派副官将机票送到金润庠手上,要求他次日出发,金润庠只好躲避他处,第二天汤恩伯的人来找,扑了个空。

汤恩伯恼羞成怒,下令嘉兴的军统特务炸毁民丰厂,此图谋被金润庠得悉后,同金条贿赂特务,并组织工人保护工厂,最后才让民丰厂完好无损。

解放后,民丰、华丰两家造纸厂于1953年完成公私合营,在抗美援朝期间,当时已是“浙江首富”的金润庠,代表二家纸厂向国家捐赠三架战斗机。

1961年,金润庠辞世,享年71岁,他在病榻上留下最后一句话:“为人民办些福利事业。”此后,其子女根据他的遗愿,将20万元捐献给浙江省工商联,供兴办教育之用。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一波说
一个家族,一个传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