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最大英资洋行怡和,193年深耕在中国,凯瑟克家族富过六代

乐活   2025-01-14 09:08   福建  

中国香港富豪榜上,会见到凯瑟克家族(Keswick family)上榜,您也许好奇,这个家族与您有何相干?

告诉您,凯瑟克家族就是远东最大的英资洋行——怡和集团的幕后老板,他们自1832年在广州起步以来,深深扎根中国及东南亚近200年,如今以中国香港为据点,其经营的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7-11、美心、万宁、文华东方酒店等,是世界五百强之一。

193年以来,怡和洋行在中国“神一般存在”

上海外滩怡和洋行大楼(完工于1922年)

上海老外滩,见证了十里洋场的兴衰成败,与和平饭店一样,中山东一路27号的怡和洋行大楼,是一座英国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百年老建筑,完工于1922年,迄今有103年历史,是1996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者及旧主人,就是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洋行,如今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怡和集团。

怡和集团之前身,是1832年由两个苏格兰人威廉·渣甸 (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 1876-1878)在中国广州创办的怡和洋行,而作为怡和洋行后继的怡和集团,曾是中国香港四大洋行之首,也是香港最大的公司之一。

而在百余年前,怡和洋行也是老上海最大的洋行之一,除了经营进出口贸易,还从事长江和沿海的航运,并开办怡和纱厂、怡和丝厂等诸多业务,号称“洋行之王”。

过去的193年里,怡和集团扎根中国及东南亚市场,作为一家总部设在中国香港的亚洲大型企业跨国集团,中国市场如今仍是其经营策略之重点,并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比如,在酒店业务方面,他们经营包括深圳、北京等地的文华东方酒店;在汽车经销方面,怡和将仁孚中国全部股权出售予全国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中升集团,并保持战略合作;他们亦与长城汽车合作,将电动车ORA引入新加坡。又比如,怡和透过DFI集团经营7-Eleven和万宁,另外,怡和也在上海、重庆、杭州等地开展房地产业务。至于在中国香港,怡和更是根基深厚,其投资及业务影响了港人日常方方面面。

此外,怡和集团在东南亚也拥有大量的业务及投资,比如他们投资印尼企业Astra,投资印尼汽车公司Truong Hai Automotive Corporation及乳品生产商Vinamilk等;至于文华东方酒店,目前在25个国家及地区经营数十家酒店及公寓。

怡和集团荣誉主席亨利·凯瑟克爵士伉俪

怡和集团的大股东,是凯瑟克家族。2024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上,凯瑟克家族(Keswick family)排名第34位,上榜财富为23.5亿美元。

2024年11月,怡和集团荣誉主席亨利·凯瑟克爵士辞世,享年86岁。1938年出生于上海的亨利·凯瑟克,曾回到英国求学,毕业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61年,他加入怡和集团,最初被派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后于1972年出任怡和集团主席,年仅34岁。

就任怡和大班3年后,亨利卸任,后于1989年二度出任怡和集团主席,直到2018年12月在80岁生日时退休,并交棒给其侄儿、现任怡和集团执行主席班哲明·凯瑟克。交棒时,怡和集团市值达到490亿美元,拥有44.4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亚洲。

在香港回归后,亨利·凯瑟克爵士对中国及中国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与一些老牌洋行不同,亨利·凯瑟克向来低调,英国《金融时报》曾对他如此评价,怡和集团的大部分成就,归功于他带领怡和屡渡难关,克服危机。

亨利·凯瑟克爵士身材高大,是位“圆脸的老伊顿人”,彬彬有礼,有种顽皮的幽默感,他是最成功的英国商业领袖之一。《金融时报》报道时还注意到,“因为他精通隐身术,很少公开发言,而且怡和是上市公司中最私人化、家族主导性最强的之一。”

英国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班哲明·凯瑟克

数个月前,英国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班哲明·凯瑟克曾访问北京,受到高层的接见,班哲明·凯瑟克在会见时一再表示,怡和集团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愿加大对华投入,拓展务实合作。

高层在会见时,对怡和集团一直看好中国和香港的发展,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经济建设,努力为香港创造更加美好未来作出贡献表示赞赏。

怡和集团与太古集团等,均为中国香港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集团也是一家拥有193年历史和深厚底蕴的跨国企业,其在中国香港的经营历史更跨越了一个世纪。

作为一家老牌英资企业,怡和集团对中国香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也有深刻的理解,在新的历史阶段,作为新一代掌门人的班哲明·凯瑟克的表态,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了解,坚定对香港的信心,怡和集团在决心深耕香港市场,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香港繁荣稳定多作贡献。

作为怡和集团大股东的凯瑟克家族,已经富过六代,他们一代代透过股权的传承,有效掌控着这家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上百年。股权架构是家族企业治理的基石,一个多世纪以来,即便有家族内部分歧,但他们并没有轻易将持股卖给其他公司,一直维护家族的控股权。另外,凯瑟克家族也善于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平衡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尊重并善用职业经理人,这也是他们永续长青之关键要素。

怡和动荡——1984年“迁册事件”

怡和洋行创始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马地臣

怡和集团之前身怡和洋行的创始人威廉·渣甸 (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 1876-1878),均为苏格兰人,而且均为爱丁堡大学的校友。

学医的威廉·渣甸,毕业后就前往印度,后成为东印度公司一艘商船上的随船医生,也因为参与走私鸦片,令他挣得第一桶金。此后,离开东印度公司的威廉·渣甸,开始“跑单帮”,成了一名贸易商人。1832年,威廉·渣甸与合伙人詹姆士·马地臣在中国广州,创办了怡和洋行,当时也被称为“渣甸洋行”。

与犹太裔开办的沙逊洋行一样,最初的怡和洋行虽经营正当的贸易,如向中国输入纺织品、食品、木材,再从中国输出茶叶、丝绸等产品到国外市场,私下也经营鸦片贸易。在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力日趋式微后,如怡和、太古等英资洋行迅速崛起,但在“虎门销烟”时,威廉·渣甸逃回英国,与一些洋行鼓动当时英国首相巴麦尊,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后来,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威廉·渣甸1843年去世前后,当时的怡和洋行已是上海滩最大的洋行之已,此后成了“洋行之王”,业务遍及各大通商口岸。

长江和记创办人李嘉诚

说到怡和集团在香港的发展史,也包括香港商界大佬李嘉诚、包玉刚的商业史,都不得不提到港股“九龙仓”的历史。

怡和集团是香港最大的英资财团,曾与太古、汇丰另外两家英资财团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其中,业务范围广泛的怡和集团,也是香港中环最大的地主,拥有包括怡和大厦、交易广场、历山大厦、置地广场、太子大厦等诸多香港商业核心地带的物业资产,并同时拥有九龙仓、置地两大旗舰公司。

1978年这一年,是李嘉诚商战史上关键一年。当时,长江实业创办人李嘉诚联手新地创办人冯景禧一起,在港铁公开招标中环及金钟站地面上的项目时,出人意外地拿下彼时香港第一号英资“怡和”的不动产旗舰公司置地的香港中区地皮,即后来建起来的香港环球大厦。此乃华资首次从英资身上“虎口掏食”。也是这一年,李嘉诚将长实持有的近10%“九龙仓”持股,卖给“船王”包玉刚,获利近10亿港元。此后,作为怡和集团地产旗舰二翼的“九龙仓”,其控股权为包玉刚拿下,成了香港商界一大传奇。

九龙仓集团,始创于1886年,原为怡和集团旗下产业,曾是港股七家成分股之一。而怡和也是凭借九龙仓与置地两间旗舰公司,一度主宰香港经济的命脉。正因为九龙仓股权收购战,李嘉诚虽不像包玉刚取得控股权,但因获利巨大,也成就了他日后成为“四大地产天王”之地位。

香港中环怡和大厦

“九龙仓”股权大战一役,虽令怡和集团由两翼变成了失去一翼,但并非“伤筋动骨”,其在香港市场地位之转折点,是1984年“迁册事件”,在香港前途面临抉择之时,作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

1984年正值中英两国为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之时,当年3月28日,时任怡和洋行主席凯瑟克(Keswick)突然表示,“基于香港前途问题”,决定将怡和迁册至百慕大,其后更引发一连串英资洋行跟随迁册,此即有名的“怡和迁册事件”。

当时,怡和宣布将公司注册地址从香港迁至英属百慕大,并在当地成立一家新的离岸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原上市公司地位也由新控股公司取代,怡和实际上已变成了一家海外注册公司的附属机构。

怡和迁册百慕大,最初被市场解读为“撤离”香港,消息传出,犹如投下一颗震撼弹,全港震惊。第二天,香港股市暴跌,舆论普遍认为怡和迁册是不负责任、不合时宜;此后,怡和加快海外投资,其海外资产比重也大幅提高,而香港的比重则降低。到了1990年10月,怡和更公开“炮轰”香港证监会,并称迁册是为保障公司的利益,不应干预,当时,此声音也引起香港舆论的强烈反应,将香港证监会推入两难境地。

1994年12月31日起,怡和终止了在香港的上市,全面撤离香港股市,以求防止被华资富豪所收购,当天之后,“怡和系”的五家上市公司相继在港股除牌,也结束其昔日在港股市场叱咤风云的地位。

“怡和迁册事件”,是怡和百余年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在关键时间作出了关键性决策,也影响了其自身后期的成长进程。当然了,“离岸公司”模式在当下是相当寻常的,但当时的香港舆论也确实因理解不透彻、不深入而存在一些误导性解读。值得一提的是,也因为此事件,怡和等英资让出来的机会,变成了李嘉诚、包玉刚等华资大亨的发展机遇,从此改变英资与华资在香港商业的格局。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一波说
一个家族,一个传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