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流亭街道公众号特推出“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我们将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全国各地在地市基层工作中的创新亮点与成功经验。这些宝贵的实践案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基层治理的前行之路,不仅展现了各地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激发活力等方面的智慧与勇气,更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治理模板。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近两年,为了给党中央和2000多万首都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北京市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目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已在全市169个街道乡镇推进。这项改革实施以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提升了基层治理难题的解决效率,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年终岁末,记者走进北京城乡,感受这座城市出现的新气象。
做实做强基层,提升街乡党委统筹协调能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平谷区首创。2017年1月,为了治理多年来屡禁不止、屡治不绝的金矿盗采事件,平谷在金海湖镇开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试点,要求乡镇“吹哨”后,各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在30分钟内“报到”。同时,赋予金海湖镇党委对相关执法部门的指挥权,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并要求“事不完、人不撤”。这一做法不仅有效治理了盗挖盗采的违法行为,也为全市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了新路径。
“平谷探索”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实做强了基层。长期以来,街道乡镇虽处于基层治理一线,但受制于条块分割、权责利不统一等问题,出现了“五指分散不成拳”“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等普遍性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街乡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使其成为统筹区域治理、有效联接各方、协调指挥有力的坚强“轴心”。
为了让街乡有权管事,北京坚持向基层赋权。通过赋权,街乡党委增添了4大重权:辖区重大事项意见建议权、综合事项统筹协调和督办权、区政府派出机构领导人员任免建议权、综合执法派驻人员日常管理考核权。如此,基层党组织的“底气”更足了、“腰板”更硬了。
针对街乡职责不清、主责主业不强,北京要求各区建立职责清单,明确基层党组织聚焦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综合保障等6大职责。
在此过程中,东城区率先改革街道党政内设机构设置,将街道内设机构从原来“向上对口”的25个科室和4个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为“一对多”的“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确保街道能够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过去一到年底,基层迎检负担繁重,忽视了中心工作、忽略了群众服务,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北京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中,要求各区注重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其中,密云区率先探索建立“党建统领、精准考核、多维评价”的综合考评体系,推出了考核指标减量近一半、镇街与部门互相打分等有效举措,受到基层干部欢迎。
到基层一线报到,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为此,北京市在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过程中,坚持“下沉”原则,推进社会治理实现重心下移。
按照“区属、街管、街用”的原则,北京市将区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在街乡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普遍采用“1+5+N”模式,即1个城管执法队为主体,公安、消防、交通、工商、食药等5个部门常驻1-2人,房管、规划国土、园林、文化等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
不久前,密云区鼓楼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收到一份诉求,鼓楼东区部分居民家中暖气不热,经供暖公司排查发现是由于下水管道堵塞及部分居民私装循环泵。了解情况后,街道立即“吹哨”召开现场会,供暖、住建委、城管等部门迅速“报到”,解决下水管道堵塞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部门报到”就是要主动履职,及时响应群众需求,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目前,除了执法部门到基层报到,北京市还要求党员也要积极联系社区报到,深入群众、听取民意。今年6月份以来,西城区广内街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半年时间,街道300余位党员共走访了3891户。
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基层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北京市在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过程中认识到,创新和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共建共治。
在石景山区有这样一支队伍——“石景山老街坊”,一个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以党员为骨干、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开放性群众组织。如今,全区150个社区全部建立“老街坊”议事厅,“老街坊”们扮演着社区宣传员、调解员、应急员等角色,提升了城市治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此外,北京市还全面推行“街巷长制”,在全市每条街巷设置“街长”或“巷长”,分别由街道处、科级干部担任,把干部推到第一线,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街巷长1.49万名,在近5000条大街、1.4万余条小巷发挥积极作用。
群众的事群众办。为把群众力量动员起来,北京市已普遍建立由社区居民担任的“小巷管家”志愿队伍。“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共同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整治提升。
为当好东城区龙潭街道的“小巷管家”,老党员梁萍坚持每天固定三巡,检查灭火器、规整共享单车、清理宠物粪便,最关键的是紧盯着不能有新增违建。“我的这条小巷太来之不易了,必须要好好维护。”这样的坚持也让她成为了东城区的金牌管家。现在,她又组建了街道管家团,“我们要继续在家门口、做身边事、叙邻里情、享共治果,共建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