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活动】第十四届“化学之星”第一场评选暨国奖答辩评选人风采展示(一)

学术   2024-09-23 18:31   北京  

2024年,“化学之星”来到了第十四个年头。本年度“化学之星”评选继续以“繁荣化院学术,塑造社会精英”为目的,为继承发扬学院优秀学术传统、活跃学术氛围再添动力;泰斗英才济济一堂,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9月25日上午9 : 00“化学之星”第一场评选国家奖学金评选将化学学院CB213开展。让我们来一睹参与本场评选的同学的风采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教育经历:

2016-2020,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学学士

2016-2020,北京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双学位

2020-今,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

个人荣誉:
2020年分子科学新生奖学金;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
2023年唐敖庆化学奖学金。

 科研方向 

发展可遗传编码的光催化蛋白质组邻近标记技术研究亚细胞蛋白质组。

 科研成果 

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利用活性氧物种对蛋白质进行标记和鉴定的技术(RinID)来在活细胞中分析亚细胞蛋白质组。RinID利用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miniSOG,在蓝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将其邻近的亚细胞区域中的蛋白质氧化。这些被氧化的蛋白质可以被外源加入的带有富集把手的亲核探针原位捕获,从而实现对亚细胞区域蛋白质组的富集和基于质谱的分析。RinID在线粒体基质、内质网膜、细胞核三个区域表现出良好的空间特异性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内容为蒙烯氧化铝纤维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负责材料的全链条研发,同时协助完成相关基金的立项与结题验收工作,研究生期间曾获兴业银行奖学金优秀科研奖钟陈玉蘭奖学金BGI创新奖等荣誉。日常爱好徒步、摄影。

科研成果:

发展了蒙烯氧化铝纤维可控制备方法,通过实验设计与理论计算,揭示了氧化铝纤维对于石墨烯CVD生长的类金属催化效果,建立了Vapor-surface-solid生长机理。探究了蒙烯氧化铝纤维力学、电学、热学性质以及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发展了蒙烯氧化铝纤维的卷对卷批量制备装备与工艺。以一作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相关论文1篇、国家专利2篇。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0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施祖进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方向为纳米碳材料及化学,主要研究课题为新型富勒烯金属包合物的合成、分离与结构、性质研究。曾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学习优秀奖九坤奖学金等。

 科研成果 

通过在电弧放电过程中添加固体氟源实现富勒烯原位氟包合,结合碳笼三氟甲基化后处理,实现了碳笼内新型稀土金属氟化物团簇的嵌入,合成了第一例金属氟化物团簇富勒烯M2F@Ih(7)-C80(CF3) (M = Gd, Y)。在碳笼内构筑了具有较短M–F键的 [M–(μ2-F)–M] 团簇结构,并利用19F NMR谱进一步证实了碳笼内F的成功嵌入。本工作将金属团簇富勒烯中的非金属元素拓展到卤族元素。


个人简介:

2016-2020,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学学士

2016-2020,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双学位经济学学士

2020-今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开展多相催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废弃塑料等含碳物质的高效催化转化利用。目前,在JACSACS Cent Sci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4篇,多次获得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廖凯原奖学金等荣誉奖励。

 科研成果 

根据不同塑料的分子结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升级转化策略

(1)针对PET塑料中的乙二醇结构单元,首次通过多相催化手段将其升级转化为乳酸等α-羟基羧酸。

(2)首次报导了将PLA催化胺化为丙氨酸的新过程,可以从真实PLA塑料吸管中获得高纯度丙氨酸产物

(3)对于PE/PP塑料,通过Pt-分子筛结构设计,高效催化PE/PP加氢裂解制备C4-C12的油品,并提出催化剂活性位点与塑料分子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对聚烯烃高效催化解聚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认识。


个人简介:

曾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二等奖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等荣誉。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生活中热爱跑步、登山、音乐、志愿服务等。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为生物无机化学。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合成与药理学研究,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金属小分子药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新型化疗药物的合成与发现、抗肿瘤机制研究以及免疫疗法等领域。

 科研成果 

围绕金属免疫疗法对锰配合物诱导的细胞死亡机制和免疫激活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了三核锰配合物潜在的靶点:心磷脂;发现了细胞焦亡过程并阐明了该信号通路。在体内外证实了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和T淋巴细胞因子的释放。基于上述机制,设计了一种“锰配合物癌症疫苗”,实验表明这种疫苗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肿瘤侵袭减缓肿瘤生长速度


个人简介:

本科来自武汉大学弘毅学堂,本科期间曾获连续三届奖学金,2019-2020年期间,作为负责人完成了题为“金属镍催化的迁移偶联反应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研究生阶段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教授课题组,进行单分子光电子学的研究。

研究生期间大多数课程均取得了A的成绩,曾获2022-2023学年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SCI一区文章,以及以第二作者发表了一篇SCI一区文章。此外,还有多篇高水平文章在整理中。

 科研成果 

化学体系中的弱相互作用是功能分子选择性合成的关键之一,然而由于此类作用的能量较低,检测过程容易受到宏观体系的影响。基于分子工程以及微纳加工技术,单分子平台将单个分子连接在电路之间,通过监测电学等信号分子本征物性以及反应特性进行研究。我们基于单分子平台,从手性偏振以及轨道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化学体系中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检测以及调控,并进一步希望有助于功能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合成


编辑 | 祝晨旭

审核 | 傅林轲


化学你我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信息发布、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致力于为全院师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