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活动】第十四届“化学之星”第一场评选暨国奖答辩评选人风采展示(二)

学术   2024-09-23 18:31   北京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伯苓班。2021年9月加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欢老师课题组,在三年间主要对液相电镜成像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对主流的石墨烯液体池方法熟知后,参与纳米玻璃管液体池方法的开发和优化,并用它探索了非平衡、非线性的纳米咖啡环形成过程的动态。之后进一步探索玻璃管液体池在纳米尺度化学反应体系、原位电化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期间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包括第20届国际显微学大会(IMC20),并做海报展示;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论坛等,并获得优秀报告奖。目前在新体系的原位成像和纳米玻璃管新功能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科研成果 

液相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中主流的两种液体池,即氮化硅和石墨烯液体池,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是液相电镜实验没有被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研发了纳米石英玻璃管液体池,它成本低、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可作为主流液体池的替代。其独特的纳米级开口和梯度限域环境支持研究非平衡蒸发体系和纳米尺度的运动与反应。我们进一步研发了玻璃管电化学液体池,它适用性广、研究尺度广、可重复性高,将在更多原位电化学研究中发挥作用。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伯苓班,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进行为期半年的科研交流,本科毕业设计在周其林教授的课题组进行Hamigeran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

毕业后,保研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李子臣教授的课题组进行可降解聚酯以及类聚乙烯材料的合成研究,曾获得校长奖学金以及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今年五月被导师推荐参加全国首届高分子学科研究生论坛并在会上进行报告,获得了论坛的特等奖。在业余生活中喜欢弹钢琴,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等。

 科研成果 

通过可逆的Diels-Alder反应辅助“不可聚”共轭戊内酯的开环聚合,并发现了差向异构驱动的聚合过程。利用高温下聚合物的逆Diels-Alder反应首次得到全反式共轭双键聚戊内酯,通过双键的烯烃易位关环实现高选择性闭环回收。基于上述发现,进一步通过七、八元环共轭内酯的酯基以及双键开环聚合,得到了性质截然不同的全顺式以及全反式共轭聚酯;最后,利用共轭内酯和环辛烯ROMP共聚发展了一种功能多样、高性能、可降解类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曾获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21年博士入学以来曾获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爱好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目前主要研究单分子磁体在量子领域的应用,同时负责组内先进仪器的开发工作。

 科研成果 

顺磁性分子同时带有电子自旋和核自旋,展现出丰富的能级结构,单个分子就等价于多个量子比特耦合在一起。本研究以氮内嵌富勒烯为材料基础,首先将它的能级分为多组,演示了多进程任务处理及多进程纠错,进而通过电子-核双共振连接了不同组的能级。研究中还提出了两种高效的初始化手段,有望被应用到多个领域。


个人简介:

博士期间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构筑多功能石墨烯基电镜载网用于多维度电子显微镜成像;

二是与组内同学合作,对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界面进行原子级高分辨电镜表征和分析,包括材料外延生长机理、界面结构调控与先进架构器件等。

迄今累计发表论文 12 篇(一作及共一7 篇),申请中国专利 4 项,授权 2 项。博士期间曾获校长奖学金(2022, 2024)、秦宛顺靳云汇奖学金(2022)、周其凤奖学金(2023)、三好学生(2023)、优秀科研奖(2021, 2022)等奖励

 科研成果 

样品制备已成为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样品高分辨率结构的瓶颈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气液界面效应、背景噪音和优势取向等问题可能导致结构解析失败。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石墨烯-生物分子相容的小分子自组装层复合结构与石墨烯“三明治”封装技术,将生物样品封装在两层石墨烯中,从而彻底避免气液界面等问题的影响,并减小冷冻样品在透射电镜下的电荷积累效应。基于此,我们成功解析了多种生物蛋白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曾获四川大学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对于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因此,自学了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很高兴能将这些工具运用到科研工作中,并真正开发一些实用的程序与方法,解决问题。是一个I属性不那么高的I人,日常生活中兴趣爱好广泛,爬山、徒步、球类活动、棋牌桌游都挺喜欢的。

 科研成果 

发展了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辅助单结构域拓扑蛋白质设计与优化方法,旨在解决单结构域拓扑蛋白质设计合成难度大等问题。基于前人工作的基本原理,开发了自动化设计程序,丰富了设计的多样性。发展人工智能方法,对设计过程的步骤进行准确评分,从而提高了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分析。以高分的程序输出结果为基础,进一步结合已有的构象序列设计方法,优化了工程化拓扑蛋白质的新环区链序列,实现了单结构域拓扑蛋白质的高效改造


主要经历:

2017 – 2021,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学士(辅修物理)

2021 – 至今,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20 – 至今,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学生党支书

曾获荣誉:

2018,三好学生标兵,周其凤奖学金
2019,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20,万华奖学金,北大奖学金
2021,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2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HONOR STUDENT” 荣誉学位
202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之星

曾获奖项:

2016,全国中学生第三十届
化学竞赛决赛,金牌

2020,第一届全国大学生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2021,北京大学“挑战杯”,一等奖

2021,北京大学
本科生科研训练优秀项目奖

个人主页

http://jiangyida.top

 科研成果 

二氮丙啶的光交联 (PXL) 可提供严格的距离约束,揭示蛋白质的结构信息。然而,交联残基位点识别的模糊性是其短板。为此,作者搭建了一套全新的设备,定量分析二氮丙啶光解和光反应机理,证实了重氮和卡宾中间体的依次生成。此外,作者优化光反应条件、挖掘质谱指纹图谱,改善了极性残基的归属精度,以实现复杂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分析。充分释放的PXL潜力,奠定了距离约束研究复杂蛋白质机器结构的基础,并为蛋白质结构动态研究铺平了道路。


个人简介:

男, 安徽淮北人, 高中毕业于淮北一中,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初中及之前喜欢喝茶,尤其是铁观音,然而高中的时候还是发现咖啡劲儿大,所以现在喜欢喝茉莉花茶(所附照片左一)。因本科时见识了东北人民的热情,对具东北特色的作家双雪涛、班宇等充满喜爱。不忙的时候会去打乒乓球,但是接不住任何形式的旋球儿,拉球还行,打输了会去看电影,赢了也去。本科是做无机的,目前看起来是做有机的,未来也许会做点别的。

 科研成果 

1.发展了新型合成子:乙烯基环丁酮。与张管宇博士、张攀博士合作构建了铑催化体系合成含有桥头四级碳的5/6并环及6/6并环。随后主导发展了新的镍催化二烯-乙烯基环丁酮构建非常有挑战的含有桥头四级碳的5/8并环。

2.与崔琦博士、张攀博士合作发展了构建高度官能化的八元环的环加成反应:炔-3-酰氧基-1,4-烯炔[5+1+2]反应。

3.与香港大学李学臣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范青华课题组,武汉大学刘艺斌课题组等合作开展了多项计算化学研究



编辑 | 祝晨旭

审核 | 傅林轲


化学你我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信息发布、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致力于为全院师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