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科普】点亮科学梦想,开启智慧之门 | 化院科普宣讲团赴二十二中开展科普活动

学术   2024-10-12 18:28   北京  

化学科普行

- 点亮科学梦想,开启智慧之门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和科教兴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在基层一线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10月9日下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科普行”科普宣讲团的四名志愿者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为学校初二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实验科普志愿服务



学校介绍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创办于1924年,首任校长为蔡元培。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学校一直以来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活动内容


活动开始前,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学校初二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们自愿报名参与本次科普活动,同时还有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老师共同参与。随后,志愿者张嘉航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科普活动的四位志愿者并简单介绍活动流程和实验项目。


实验一:水中花园

      志愿者万乘首先为同学们带来了水中花园实验。他先向烧杯中倒入硅酸钠溶液,再分别邀请了两组同学,每组三位同学需要凭借相互的默契依次加入不同的金属盐颗粒,随后静置等待加入的颗粒长出不同颜色分布的硅酸盐“花朵”,形成两杯杯彩色的水中花园。最后也让大家来评判那组默契程度更高,“种出”的“花园”更好看。

实验二:“纸张书写”魔术

      随后,志愿者张宇彤为大家展示了“纸张书写”魔术。本环节张宇彤为每位同学分发了白纸,只见大家拿无色的颜料在纸上画画书写后,再用无色液体向纸上一喷,刚刚在纸上画的画就神奇的显色了,大家的激情创作让整个实验室热闹非凡。过程中也有一些没有成功显色的纸张也在志愿者的分析和指导下重新完成了实验,同时志愿者也简单向大家讲解了其中的原理,其中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还有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配合物产生的变色现象。

实验三:“蓝瓶子”实验

        第三个实验是由志愿者王建平为大家展示的“蓝瓶子”实验。向瓶中加入葡萄糖和亚甲基蓝后,先得到了蓝色溶液,接着再向瓶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接触过一些科普实验的同学们纷纷猜测加进去就会变色,但刚加进去时并没有变色。这时志愿者放置好瓶子开始简单的讲解实验的原理,等同学们再一回神,瓶子中的溶液已经变为无色了。再摇晃瓶子,无色的溶液又变蓝了,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知道原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参与着反应导致的变色现象。等待溶液变色的过程中,志愿者也向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类似的科学现象和几位有关领域科学家,鼓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实验四:大象牙膏

最后,志愿者张嘉航为大家展示了大象牙膏实验。先向量筒中加入过氧化氢,洗洁精、甘油和葡萄糖,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的现象,但是加入几小勺碘化钾固体后,量筒内立刻产生了大量的泡沫,迅速涌出了量筒,像是挤出大量的牙膏。随后志愿者让同学们近距离多角度观察实验现象。板书讲解了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又简单用化学方程式的形式拓展了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实验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放热、稍有变黄等现象一一做出了解释。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向志愿者提出了一些化学相关的问题,体现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同学们对化学实验极高的兴趣。随后志愿者们也仔细地一一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总结


      本次活动中,四位志愿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生动的实验和通俗简明的讲解向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同学们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在未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会继续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科普教学资源、优秀的科普宣讲骨干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持续开展常态化化学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新一代青年



-end-


文案|张宇彤

排版|张嘉航

化学你我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信息发布、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致力于为全院师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