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活动】第十四届“化学之星”评选人风采展示

学术   2024-09-25 18:02   北京  

2024年,“化学之星”来到了第十四个年头。本年度“化学之星”评选继续以“繁荣化院学术,塑造社会精英”为目的,为继承发扬学院优秀学术传统、活跃学术氛围再添动力;泰斗英才济济一堂,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9月27日上午9 : 00第十四届“化学之星”评选将化学学院CB101开展。让我们来一睹参与本场评选的同学的风采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22、2023)、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2022)、北京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2023)、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2024)、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2024)、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安全先进个人称(2021、2022)。爱好健身、烹饪、整理收纳、弹钢琴、唱歌、玩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在Steam上买折扣游戏然后吃灰等等;特长是驾驶(C1驾照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新闻编撰。

 科研成果 

采用γ射线辐射诱导两步还原法在乙二醇介质中制备了铂修饰科琴黑负载钼硫化物(Pt-MoSx/KB)纳米催化剂。基于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实现了催化性能的调控优化。其次,采用辐射法合成了氧修饰科琴黑负载钌(RuOKB)纳米催化剂,所合成产物中Ru与O修饰科琴黑基材之间存在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中表现出与商用20% 铂碳催化剂相当的性能与能耗,有望在工业电解水制氢中得到实际应用。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拔尖班,2021年9月进入朱戎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渡金属催化高分子合成与功能研究,曾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王世仪奖学金等荣誉。

科研成果:

我的工作围绕累积多烯这一关键的π-共轭分子砌块,分别将其作为基本共轭单元中间体构建非传统共轭高分子骨架。

(1)通过铜催化逐步增长聚合策略,首次实现了高分子量、稳定化的累积五烯共轭高分子的溶液制备,该骨架具有模拟难以合成的长累积烯烃、甚至β-卡拜的潜力。

(2)发展张力累积三烯的2,3-选择性聚合反应,高效合成了树枝烯型交叉共轭高分子,该骨架可作为一类新型双光子聚合引发剂,实现低于衍射极限的3D打印。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21年9月加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周继寒老师课题组。热爱自然科学,热爱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解释新现象,开发新方法,创造新事物。烧过炉子,跑过cp2k,也表达过蛋白。曾多次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热衷于志愿活动与学生工作,曾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院学生会主席等工作。我也喜欢体验生活,喜欢在假期到处走走,热爱白城沙滩的海风,也热爱敦煌沙漠的星空。

 科研成果 

1.     揭示Zr-ZrO2纳米颗粒中金属-氧化物界面的三维原子分辨结构,表征半相干界面与非相干界面的原子级连接特征,相关成果发表在Nat. Commun.上。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026-w

2.     揭示Pd基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中的核-壳界面结构,及内部有序度对烯烃半加氢催化反应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5295

3.     发展原子分辨的电子三维重构相关方法学。联用卷积神经网络与图神经网络,改进原子定位与原子分类流程;自主设计可视化程序用于倾转数据的自动采集。


个人简介:

在博士阶段获得廖凯原奖学金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以及两次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科研奖等荣誉。本人性格开朗,从不内耗,喜欢与人交流沟通。兴趣爱好较为广泛:擅长网球,在本科期间曾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球队并多次代表学校获省级比赛奖项;目前正在学习电吉他,试图用音乐来调剂忙碌的科研生活。本人秉承高效科研、认真生活的理念,将科研工作与生活调配得很好,并享受我的博士生活。

 科研成果 

卤化物钙钛矿是一类具有优异光电应用前景的新兴半导体材料。目前研究广泛的铅基钙钛矿的优异光电性质与孤对电子效应有关,研究孤对电子效应有助于光物理性质优化。我们聚焦于相对铅而言更易诱导出孤对电子效应且毒性更小的锡锗钙钛矿,合成了大量新结构,揭示了孤对电子效应带来的强电声耦合反常带隙变化趋势,强调了其对光物理性质的重要影响,并首次通过离子调控在锗基中实现自由激子发光,在锡基中实现260K下激射。


个人简介:

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研究生阶段进入分析化学研究所赵美萍老师课题组学习,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及高特异性纳米捕获材料开发。曾担任过化院研究生会主席,日常爱好旅行、发呆。

 科研成果 

利用核磁滴定、化学交联质谱、单分子荧光等手段揭示了脱嘌呤/脱嘧啶核苷酸内切酶1(APE1/Ref-1)和亲和素(Avidin)的作用机理。基于该相互作用,成功开发了针对APE1/Ref-1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磁性纳米捕获材料。该材料不仅能从细胞裂解液中提取得到高纯度的APE1/Ref-1,还可以在活细胞内对APE1/Ref-1进行特异性捕获抑制其活性,为研究真实生理环境下的翻译后修饰提供了有力工具,在作为纳米抑制剂辅助癌症治疗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


个人简介:

202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化学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继续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科学新生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各类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并参与编纂《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业余爱好为旅行和滑雪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光酶催化等领域的研究,利用化学酶法的策略完成了复杂抗菌天然产物alchivemycin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该工作凸显了后期酶法氧化的策略在高效合成具有高氧化态的复杂天然产物上的优势,并为未来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研究alchivemycin A的抗菌以及抗肿瘤的生物作用机制、开发新型药物分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成果被国际著名的化学新闻机构c&en news和中国科学网作为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报道。


个人简介:

本科阶段就在马丁老师的先进催化课题组开始科研工作,当时参与了一些金属催化剂加脱氢相关研究。博士期间继续在课题组进行学习研究,开展废塑料的化学回收相关研究,博士期间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Sustain., Nat. Comm. 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三次获得北京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我在学习工作之余爱好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作为化学院乒乓球队成员参加过多次北大杯、硕博杯比赛。

 科研成果 

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废塑料的催化升级转化,升级转化过程用化学反应将废塑料转化为高价值的产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回收方式。我的工作中根据对一些塑料的化学结构的研究,设计其升级转化方法。其一是聚苯乙烯PS的多相光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酸等产物,利用多相系统的优势可实现克级塑料底物连续转化。其二是密度接近难分离的聚氯乙烯PVC和PET聚酯的共转化,利用离子液体催化PVC脱氯并储存HCl,并用于聚酯的解聚制备多种高价值产物


个人简介:

202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化学学士学位,同年留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吕华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聚焦于氨基酸N-羧基内酸酐(NCA)等单体的开环聚合。以第一作者身份于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CS Macro Lett.等期刊发表文章3篇。曾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202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最佳墙报奖(2023)、ACS春季年会亚太高分子研究生论坛口头报告奖(2024)和首届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报告奖(2024)等奖项。

 科研成果 

1. 以肌氨酸NCA为单体,小分子羧酸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高分子量且窄分散的聚肌氨酸的快速可控合成,提出了羧酸催化聚合的详细机理,丰富了NCA聚合化学的基本认识。

2. 基于S-to-N酰基迁移反应开发了首例NCA的开环串联聚合,拓展了NCA的聚合模式,并由此合成了可化学回收的聚硫酯和一系列结构独特的聚硫酯-类肽共聚物。

3. 实现了巯基未保护的D-青霉胺NCA的首例聚合及含青霉胺聚氨基酸的高效合成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被评选为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2021年进入北京大学,师从徐冰君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CO(2)还原的表界面性质与反应动力学研究,期间曾获西南联大曾荣森奖学金五四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迄今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包括Nat. Catal. (2篇)、Angew. Chem. Int. Ed.(1篇)、ACS Catal. (1篇)等,申请国家专利1项

 科研成果 

1.  定量解析阳离子对电化学CO还原反应基元步骤的影响

2.  Cu催化CO2还原表面反应位点的多样性及其性质研究

3.  Cu基催化剂CO吸附能的定向调控及其与CO2还原活性的关联


个人简介:

中共预备党员,研究方向为高迁移率二维半导体与先进器件。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2024),曾获国家奖学金(2024),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2021,2023),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21),北京大学先锋奖学金(2023)等荣誉奖励。曾参与研制世界首例外延栅介质集成型二维鳍式晶体,该项目获2023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科学进展、2023年度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主导研制面向埃米节点的低功耗二维围栅晶体管及逻辑单元,速度与功耗均突破硅基极限

 科研成果 

基于高迁移率二维硒氧化铋(Bi2O2Se),利用氧化转化方法,发展了二维半导体-原生氧化物栅介质围栅异质结的可控制备方法;并通过三维外延集成策略,制备了多层堆叠的晶圆级二维围栅异质结和二维围栅晶体管。所构筑的短沟道二维鳍式晶体管(LG=30 nm)具在超低工作电压(0.5 V) 下,实现超高开态电流密度(1 mA/μm),超低延迟(1.9 ps)和功耗延迟积(EDP=1.8 ×10-27Js/μm) , 低于Intel,IMEC,台积电和学术界所有已报道实验值


除以上同学外,经第一场评选暨国家奖学金评选,吴晓彤李冰文、张航三位同学同样进入本场化学之星答辩,风采展示详见上期推送:

【化院·活动】第十四届“化学之星”第一场评选暨国奖答辩评选人风采展示(一)

【化院·活动】第十四届“化学之星”第一场评选暨国奖答辩评选人风采展示(二)

让我们期待以上同学在“化学之星”答辩中的精彩表现!


编辑 | 祝晨旭

审核 | 傅林轲


化学你我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信息发布、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致力于为全院师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