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评价别人的音乐?

百科   2024-08-08 20:51   上海  


前段时间,TY与kkecho一起联手,发布了一张Mixtape《这个杀手不太冷》,然而B站中文说唱锐平UP主ADBaby在最近直播做这张Mixtape 的 Reaction的时候,给出了极低的评价,并且痛斥这张专辑是“污染中文说唱环境的垃圾”。


「《这个歌手不太冷》Ty./KKECHO」


随着越来越多的吃瓜群众,和粉丝之间的争论,最终这场战斗也从本质“Ty这张Mixtape质量行不行?”的问题,衍变成了“有没有评价资格”的问题了,掀起了一场关乎于音乐评价者和音乐创作者的讨论。


“你又没作品,有不懂音乐,你凭什么评价音乐?”

「你凭什么评价音乐!」


「我凭什么不能评价?」


「我凭什么不能?」


这个小标题已经能够表明小编的立场了,而且这点事毋庸置疑的,我相信TY也一定是同意这一点的。对于一个投放在公开市场的音乐作品,只要打开音乐听完,我认为不管是乐评人也好,reaction博主也好,锐评KOL也好,还是普通听众也好,任何人都有对一首歌给出评价,以及发表评价看法的权利。


虽然这个“空调制冷”理论已经被那奇沃夫作为先发制人,拿出来批斗了一番,但是这个道理它依然是适用的。你要想评价一个空调的好坏,唯一合理前提条件,就是你是体验过产品的。这放在说唱圈,那就是听过这首歌。


「那奇沃夫的主张,并不全无道理」


不过,要想作为一名具有权威且专业的乐评人来说,光是主观判断是不够的,需要专业知识背景来支撑你进行多远角度评价。也许不求你什么都懂,但是至少得懂些。你可以不会制冷,但你必须懂得基本制冷原理,买空调的人需求,市场环境以及你自己体验过市面上大多数的空调。换算过来就是乐评人就得懂乐理、懂市场,还要拥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行业经验。你不能说作为一名具有权威的美食评论家,连勾芡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乐评人需要下点功夫」


而这些一个个的主观评论或许作为个体来说,可能会有些许狭隘,或者根据听者的经历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一个又一个评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集合,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性的。


所以作为普通听众的我们来说,可以大胆开麦把自己的主观想法说出来,这并不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只不过……


「被评价」是创作者也是锐评人的代价


创作者把自己的创作放在公共领域,被锐评就是这场游戏的一环,不爽不要玩。不管是什么领域,只要人生产了某样东西,可能是音乐,可能是画作,可能只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动作,也许那个人不会说出来,但是都一定会面对他人的评价,这是无法避免的。这也代表着,做出评价的人,也绕不开这个定律。


你知道的,指指点点一时爽,一直指指点点也一直爽。但是指指点点背后可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虽说大家都有权利去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你表达观点,评价别的事物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受他人评价,这是必须要面对的。


对于乐评人/Reaction/锐评领域的意见领袖来说,他们必然是想把这个当做一个职业的,对于他们来说也面临着另一个代价。


「著名音乐评论家——丁太升」


当人做出一番评价的时候,也代表了一个立场,这个立场往往会与他人的立场或者利益产生冲突。如果创作者和评价者距离很远,那我觉得应该是没什么影响的,谁都不会在乎谁,但是恰巧在中国说唱行业里面,就这么一亩三分地,抬头不见低头见,这锐评之后的见面,可能就或许有些尴尬了。


说了这么多……


乐评/Reaction有什么意义?


在过去流媒体还没有非常发达的年代,大家对音乐的主要获取和消费方式还是通过线下购买各类音像制品,例如磁带,CD,黑胶唱片等等。而这种获取手段,相比于今天咱们花点儿钱充个会员,电容屏上随便点点就能听到想要的音乐来说,可谓是又费力又费钱。


「花钱充会员vs免费视频网站转MP3


如此费力又费钱的事情,自然是希望找个大冤种来帮我们探探路,于是,就需要乐评人存在来帮助我们再花钱之前来进行一个小小的评测,就如同今天的各种美食探店,科技测评一样,把音乐拆解,分析,为消费者提前排雷。“音乐齁b多,真假乐评说。”


「探店博主」


同时它对于创作者来说,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评人在那个年代,作为相对高水平和多积累的听众或者行业内人士,做出的及时且具体的反馈,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来源。毕竟,那个时候,想要得到清晰明确的听众和行业反馈,可不像现在打开网易云评论区那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


乐评/Reaction「现在」还有啥意义?


在流媒体平台如此便利的今天,我们花点小钱充个会员,小手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能听到我们想听的歌了,就算某张专辑我很不喜欢,我也不需要额外花钱听,然后变成冤大头。之前聊到的乐评人的意义就好像都荡然无存了,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只是作用和重心也慢慢转移向了其他方向。


「不是哥们不做音乐了,这叫工作重心转移」


没有了提前评测的需求,那咱就写点儿观后感呗。为了让观众与创作者更好的交流,现在的乐评人还在保留着当翻译官的作用。就像豆瓣影评,读书笔记,或者拉片解析一样,说白了就是帮着翻译翻译“什么tm的叫惊喜”。毕竟,我们都知道,人和人之间那是必定不可能互相理解的,这点我相信你打开B站音乐区的弹幕你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人的血压对人体的影响。


「申遗」


当然,咱们再刁钻一点,换一个角度来说,乐评人/Reactions也可以是帮创作者装逼的“帮凶”,就比如今天在B站上的各种“夸夸群”。一人一狗一张图,一个键盘,哐哐直接开始编,花式乱吹,谢邀,编完了3000多字大长文。作者睡眼惺忪,从床上爬起来,看着朋友转发给他的这长篇大论,默默在评论区缓缓打出“你说得对”四个字,然后这个可能根本没花什么心思的作品瞬间升华到另一个档次,赢麻了。


「看情况现编」


对于创作者和整个音乐产业来说,他的反馈作用依然存在,尤其是大数据如此发达的今天,音乐消费扁平化,下沉化。我们也看到了过去几年充斥着类似《学猫叫》这种极度下沉的音乐,也有着大量知名歌手做出的低质量流水线垃圾。乐评存在的意义便是作为质检员,稀释粉丝与歌手之间的直接作用,对作品进行批判,鞭策音乐创作者,引导听众审美,相对地控制整体音乐水平和质量。


「梁源大战小鬼」


真的是这样吗?


不!当然不是啦!这些都不是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观众们,关注锐评和Reaction的点。当今乐评人对于粉丝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当嘴替,情绪载体!


我爱着某首歌,我听听乐评人是怎么吹的。我恨某首歌,我听听乐评人是怎么骂的。乐评人用自身的经验和行业背景作为背书,以犀利或风趣的语言风格,专业的角度和解构,对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批判,给予粉丝们自我认同感,然后成为粉丝们的专业背书,而其中批评肯定要比褒奖流量来的更快一些。虽然不是全部乐评或者乐评观众如此,但是这确实是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看乐评的动机以及今天大部分乐评的现状——寻求认同感。


「大师兄说的对啊」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你这个人怎么说话阴阳怪气的?”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这一切并没有什么“错”,而这些话也都不是贬义。


喜欢看自己爱看的内容是常态。咱们就抛开“音乐”这个属性,对于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看个观点内容罢了。哥们高高兴兴吃着火锅唱着歌,去鹅城上任,肯定想听点儿好听爱听的啊。难不成我还盼着麻匪半途给我截了道添堵呢?下了班就想整点儿赛博技师给大脑按摩,我还非得给自己脑子钻个孔不行?也不求着给音乐产业做贡献,就是给生活找点乐子罢。只不过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大家保留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观点。


对于音乐创作者和行业来说,我觉得乐评人的存在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了音乐评论,音乐行业将会野蛮生长,到时候可真是电饭煲里夹菜,一开盖全是“饭”。你想象一下,正儿八经的影评和美食评论,餐饮和电影行业又会是什么样子的。而对于我们普通音乐消费群众,这些乐评Reaction无非就是生活的调剂,我的评价是:


多听歌,少看乐评!




我们鼓励各位积极参与讨论

也欢迎不一样的观点碰撞

会根据质量精选不同角度的评论

即使与我们文章观点相左

本公众号不会展示

任何包含任何人身攻击、辱骂和仇恨言论的评论


Credit:

芝士


关注我们

FOLLOW US


Living Young Wild & Free

活出年轻、玩出狂野、享受自由


放学嗨
HIP HOP DRIVES CHINESE YOUTH CULTURE! 嘻哈终将引领中国青年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