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三界之图与人体骨骼如此相似!

文摘   2025-01-02 10:29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好神奇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佛教天人合一图。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 所绘制。


01
三界之图与人体骨骼如此相似!

《俱舍论》是公元4 至5 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 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图》是玄奘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史图像资料。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

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

佛教天人合一图。

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 所绘制。《俱舍论》是公元4 至5 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 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图》是玄奘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史图像资料。

俱舍学说流行于7-9世纪,但是看此文献图中的书法,则明显带有9-10世纪晚唐和五代时期的书风。法国国家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件文献,在文献表面托裱了一层薄丝绢,使得文献看似绢本。

《三界九地之图》系一竖长卷, 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

 所谓“三界”, 

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九地”,

为欲界的五趣杂居地, 色界的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 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奇怪的是,三界之图与人体骨骼如此相似!

骨骼的构造和功能体现了自然界的精妙设计。骨骼组织主要由矿物质化的骨骼组织和有机质组成,其内部呈现出蜂巢状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骨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此外,骨骼还包含了骨髓、骨膜、神经、血管和软骨等多种组织,这些组织共同协作,使得骨骼不仅具有支撑和保护的功能,还能够参与造血、储存脂质及矿物质等生理过程。

骨骼的进化与支撑功能密切相关。从多细胞生物的软组织、软躯体需要硬的支撑系统才能增大体积,到支撑系统使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在空间上得以合理地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实现整体的功能谐调,骨骼在生物体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人体骨骼的物质性不同,三界九地之图则是佛教宇宙观的一种直观表达。这幅珍贵的佛教文献详细描绘了佛教宇宙观中的三界九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佛教宇宙构造和生命层次的直观理解。

关于《三界九地之图》的研究文章甚少,其中以胡同庆先生所撰【《三界九地之图》内容考证】一文最有影响,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缺少图像资料。参考胡同庆先生的精彩内容及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法国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P.2824号国宝,隆日试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解”这一稀世珍宝---《三界九地之图》,以飨诸位同修。但因《三界九地》内容浩瀚广博,非吾辈所能“详解”,仅以此“管窥之见”,抛砖引玉而已。
位于画面最下方的几排条状, 一条淡淡的粗犷的笔触以示风轮; 风轮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虚空; 风轮上方的波浪状内有一些水纹和水涡, 以示水轮; 水轮上有两排图案, 每排有五个房屋状图案, 这可能表示金轮。
《俱舍论》卷11 云: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论曰: 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 谓诸有情业增上力, 先于最下依止虚空, 有风轮生广无数, 厚十六亿逾缮那, 如是风轮其体坚密, 假设有一大诺健那, 以金刚轮奋威悬击, 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 起大云雨澍风轮上, 滴如车轴积水成轮, 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
地狱位于下部金轮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画面中央是一大庑殿形建筑, 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和两侧绘铁门, 殿前铁门上横挂一锁, 殿两侧铁门上各竖挂一锁, 另外绘城墙状的围墙。画面左侧围墙前绘一鬼(已模糊不清) , 上方竖写榜题“鬼趣”; 右侧围墙前绘一马状动物, 上方竖写榜题“畜趣”。殿前铁门下方亦绘一大庑殿屋顶, 上有鸱吻一对。
画面上方中央有竖写13 行榜题, 从右往左为“劫八无间一中劫六千七极炎热半中/劫四号叫四千五大号叫八千六炎/ 热万一等活寿五百岁/ 二黑绳一千三众合二千六青/ 莲花七红莲花八大红莲花一/ 炮二炮烈三蝎哲沾四哧哧凡五/ 虎虎凡百年除一粒后后倍/ 二十安页部陀寿量婆一诃麻寿/ 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等活等/ 上六如次以六天为火唐煨尸粪锋/ 刃烈河增上七木奈洛迦八/ 增皆十六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此段榜题的后半部分与《俱舍论》颂文完全吻合, 只是个别字有误。不仅榜题与经文颇吻合, 其图像亦是依据有关经文所绘, 如图中地狱的铁墙铁门画面两侧是“畜趣”、“鬼趣”。所谓趣, 即众生所往之国土。《俱舍论》卷8 曰:“趣谓所往。”“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即畜生; 畜趣、鬼趣亦称畜道、鬼道。
九山八海位于地狱的上方,图像是以须弥山(亦称“妙高山”“苏迷卢山”) 为中心, 周围绘七圈黄色环状以示逾健达罗山、伊沙驮罗山等七金山, 七山之外有一状似围墙的铁围山, 七山与铁围山之间绘四大洲。九山即须弥山、七金山和铁围山, 九山之间即八海。
从右往左为“安页湿缚羯奴手毗那怛迦山尼民达罗山逾健达罗/ 山伊沙驮罗山去曷地洛迦山须达梨舍那于大州等/ 外有铁围山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四大洲位于七金山与铁围山之间的咸水海内。南瞻部洲绘于画面下方, 状如车, 其上竖写榜题“南瞻部州”; 东胜身洲绘于画面右侧, 状半月形, 其上竖写榜题“东胜申州”; 西牛货洲绘于画面左侧, 状圆月形, 其上竖写榜题“西牛俱州”; 北俱卢洲被图中须弥山所遮挡,所以本图中未绘出。
位于九山八海上方, 须弥山山腰左右两侧。日宫在右侧, 圆形, 内绘一三足乌, 其上竖写榜题“日宫”; 月宫在左侧, 圆形, 其上竖写榜题曰“月宫”。日宫右侧竖写一行榜题“日月迷卢半五十一五夜半日没中日出四州等”。《俱舍论》卷11 云: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州等。”
位于榜题“七金山”之上、“帝释宫”之下的须弥山山脚至山腰之间, 在以山形为背景的前面绘四层大庑殿状殿堂, 每层殿堂屋顶都有一对鸱吻。殿堂中间均竖写有榜题, 从下往上为“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与日宫、月宫相平行。画面右侧竖写三行榜题“妙高层有四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 八四二千量坚守及持鬘恒憍天王众———/ 寿命五百岁”。另外月宫左侧有一行竖写榜题“身长半里”。
佛教的世界: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外围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须弥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两段,下段分为四层,第一层名坚手天,第二层名持鬘天,第三层名恒憍(亦译常放逸)天,为四天王所统帅之夜叉神所居,属于鬼类,非天道所摄,一说第三层之上还有日月星宿天,为日月星宿诸神所居;第四层为四天王天,与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须弥山顶为忉利天,此天与四天王天皆地居。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位于“四大天王”及“日宫”、“月宫”上方的须弥山顶。相关画面中央下部绘一大庑殿状宫殿, 屋顶有一对鸱吻, 殿前竖写榜题“帝释宫”, 殿前两侧各绘一山峰; 殿后中央绘一侧面屋顶, 两侧亦各绘一侧面屋顶, 另又各绘一较小的大庑殿状的殿堂, 屋顶亦各绘一对鸱吻; 相关画面上部中央绘两层大庑殿状殿堂, 屋顶各绘一对鸱吻, 中间竖写两行榜题“忉利天寿命一千/ 秋身长一里”, 下一层殿堂两侧各绘一小殿堂, 上一层殿堂右侧绘一树, 树后上方竖写榜题“圆生树”, 左侧绘一小殿堂, 殿堂后上方竖写榜题“善法堂”。殿堂形状均同,书写处又各绘一山峰。另外, 从上一层殿堂开始,上方两侧均绘有云彩。
圆生树即波利质多树;波利质多,梵语pārijāta 或 pārijātaka, pāriyātraka,巴利语pāricchattaka。系忉利天宫之树名。又作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树、波利耶多树、婆利质多罗树、婆疑质垢树、婆利耶怛罗拘陀罗树、婆唎耶呾罗拘毗陀罗树、婆利阇多迦树。意译为圆生树、昼度树、香遍树。以其为树中之王,又称天树王。此树在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角,位于杂乱园与欢喜园间,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茎枝叶花果皆有香气,能遍熏忉利天宫,故称香遍树。此树有神,名为漫陀,作伎乐以自娱,故成为三十三天娱乐之所。
佛曾在此树下为母说法三月。杂阿含曰:“一切树中,波利质多罗为第一。”俱舍论颂疏曰:“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由缮那,逆风时犹遍五十。”
善法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每逢三斋日,天众集于此堂,详论人、天之善恶,并制服阿修罗。依起世经卷六所载,此堂纵广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为七宝所成,四方诸门皆楼橹台观,亦为七宝所成,其地为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如迦旃邻提衣。堂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设帝释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又大唐西域记卷四载,如来往昔曾居于此堂,为其母说法。
位于“圆生树”后的山峰右上方, 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 然后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有守所住中宫名善/ 现周围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 围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戏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 东地有圆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处中宫卅二臣位”。
《俱舍论》卷11 云: “颂曰: 妙高顶八万,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 周万逾缮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逾缮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粗杂喜; 妙池居四方, 相去各二十,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所谓欲界六天, 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乐天(乐变化天) 、他化自在天。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三十三天)前面已经介绍过,另四天位于忉利天之上, 为四层大庑殿状殿堂, 屋顶均有一对鸱吻, 两侧均绘云彩。左右二侧有文字介绍,并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
第四层殿堂前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欲界/ 六天”。第三层殿堂右侧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夜魔天寿/ 命二千岁身/ 长二里”,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兜率天寿/ 命四千岁身/ 长四里”。第四层殿堂右上侧从左往右竖写四行榜题“欲界五趣/ 化乐天寿/ 命八千岁身/ 长八千八里”,其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他化自在/ 天寿命一万/ 六千岁长/ 一十六由旬”。
色界十八天即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和四禅九天。其图像位于欲界六天之上, 计17 层大庑殿状殿堂,图中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的介绍榜题。另有一层无想天殿堂平行于广果天殿堂 , 尾顶均有一对鸱吻, 殿堂两侧均有云彩。各殿堂的介绍榜题可沿红线指引找到,这里不再一一说明。
与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相关的榜题还有三处。
1、位于榜题“兜率天寿⋯⋯”至“三定生喜乐地⋯⋯”左侧, 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 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两行榜题“四大州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坏”。
2、位于榜题“极净天寿⋯⋯”至“无云天寿⋯⋯”右侧,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云”, 其下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瞻部州人量三肘半四肘东西北州人倍倍增如此/ 欲天俱卢舍/ ; 四分一一增色界逾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半半增唯无云减三”。
3、位于榜题“少净天寿⋯⋯”至“福生天寿⋯⋯”左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 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北州定千岁东西半半咸南州寿不定后十初颇量/ 增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乘斯寿五百上倍倍增/ 色无昼夜殊胜寿命等身量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
无色界位于“色界一十八天”之上,此图的最顶端。其表现形式比较特殊, 只有几条榜题, 没有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所居住的那种大庑殿状殿堂。中间连接色界的一条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无所有”、“识处天”、“空处天”; 该竖长方框左右两侧又各有一条竖长方框, 右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寿命八万劫”、“六空处地二万劫”, 左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无所有地六万劫”、“七识地寿四万劫”。中间竖长方框之上连接一方框, 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无色界/ 有四天”, 两条榜题间有分格线, 榜题亦有框界。在此方框之上又绘一方框和三角形顶, 顶部饰一摩尼宝珠, 两侧有波状和云状图案, 方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三界九/ 地之图”为全图题名。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是三界中最高一界。“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获得的果报。
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1、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
2、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
3、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
4、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使, 即烦恼之异名, 又谓作随眠。因烦恼紧随于人, 系缚三界使不出离, 昏滞如眠, 故名使和随眠。三界九十八使由以下二部分内容构成:
见谛门八十八使(欲界有三十二使,色界有二十八使,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欲界有四使,色界有三使,无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行。细分别十使。则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烦恼。通名为使。名烦恼者。类如前释。若离九十八使。则出一切烦恼。今依数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实论人。所解则异也。
在《三界九地之图》中, 三界九十八使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是在显意识上, 通过榜题形式将有关内容融进全图之中, 同时从潜意识方面将有关榜题书写在全图的上端部分, 从视觉上暗示九十八使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三界九十八使的榜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位于顶端左侧,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修道断俱空烦恼有十”, 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下具一切/ 集灭离三见/ 道除于二见/ 上界不行圭心”,其下则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欲界有四/ 色界有三/ 无色界有三”,再其下又从左往右竖写榜题三行“贪嗔痴慢/ 贪痴慢/ 贪痴慢”。
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下,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欲界四谛有三十二/ 苦谛有十/ 集谛有七/ 灭谛有七/ 道谛有八”, 在其下部有三行:“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戒取邪见见取”。
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平行相对应, 位于画面右侧,只竖写一行榜题“色界四谛有二十八准上无色界”。
第四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之上, 并且与第一部分平行对应,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 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谛有九/ 集谛有六/ 灭谛有六/ 道谛有七”; “苦谛有九”之下和左下侧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身见边见/ 戒取见取邪见”( “见取”与“邪见”之间右侧有倒乙符号“< ”) ,“集谛有六”与“灭谛有六”下方中间竖写一行榜题“贪痴慢疑邪见见取”,“道谛有七”下方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 戒取邪见见取”。
另外,在“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之左侧亦竖写一行榜题“见修道断分别烦恼有八十八”。

数字化转型室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