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举行之际,正值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来我市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古窑址(青花彩瓷)”调查研究,记者跟随专家前往庄边镇,探秘千年前的“莆田制造”。
专家在庄边窑遗址辨认瓷片年代
千百年来,各地商人在海神妈祖的护佑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乘风破浪,将瓷器等产品传到世界各地。
1979年,在海上航线必经岛屿、我国南海西沙群岛发掘的双耳洗瓷器标本等,与莆田庄边窑采集的标本相同。1968年,菲律宾内湖省出土的大批宋代陶瓷,也有庄边窑青瓷。在日本镰仓时代的许多遗址中出土的“珠光青瓷”具有福建地方特色,其中就包括庄边窑产品。澎湖列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20世纪50年代,台湾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列岛发掘了一万多件宋元时期的陶瓷文物,有不少是莆田庄边窑等地出品的宋瓷。
宋元时期,港口发达,瓷器外销,莆田制瓷业异军突起。早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就已开启我市古窑址田野考古调查。截至目前,已发现庄边窑、碗洋窑、青蛙山窑、许山窑等11处古窑址,分布在涵江庄边镇、荔城区西天尾镇、城厢区东海镇,以及仙游县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园庄镇、盖尾镇等地。其中以庄边窑最为闻名。
瓷片上刻画花草间加“Z”字形篦点纹,为南宋时期风格
明弘治版《兴化府志》卷二十《货殖志》记载“瓷器。考宋志兴化县徐州有青瓷窑,今废。”徐州即今庄边镇徐洋村、庄边村一带。考古专家认定的庄边窑址的山岗就在徐洋村、庄边村、百圳村三村交会处,分布于龙潭山、五斗山、碗林山这三座山丘。记者看到当地民居门牌有“碗林”“碗垅”,其地名与这项制瓷古老技艺的关联,不言而喻。
“这里地处内陆山区,有丰富的瓷矿土资源,傍依萩芦溪上游支流,制窑条件得天独厚。”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文凤是庄边人,熟悉地形的他带大家登上碗林山,沿途随处可见残缺的瓷片,青色的、青白色的,裸露在草丛荒土间。
“你看,这种外壁斜刻折扇纹,内壁刻画卷云纹的是南宋时期的。像这种通体光素无纹,或腹壁有莲瓣纹、菊瓣纹等简单花纹,是元代的……”专家捡起几片青瓷向记者介绍。千年前的青瓷废弃品俯拾皆是,他们分门别类,挑选出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装进文物标本袋。采集的标本有碗、盘、洗、碟、壶、瓶、罐等器型,还有匣钵、垫柱、垫饼等窑具。
“漏斗形匣钵用于‘一匣一器’烧造青瓷,在福建流行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早中期,后来瓷器产品供不应求,产量增加了,质量却下降了……”
专家推断,庄边窑烧造年代为南宋至元之际,归属于大名鼎鼎的“龙泉窑系”,曾被誉为中国“青瓷珍品”。散落在路旁,是当年烧制失败的瓷器。
专家在庄边窑遗址采集的漏斗形匣钵标本
记者查阅史料获悉,南宋时期,伴随海外贸易繁荣,铜钱大量流失。为此,南宋政府规定海外贸易不得用金银铜钱,而以绢帛、瓷器之属博易。这促使福建的粗瓷一跃成为贸易中的硬通货。环泉州港区域,“外销瓷”热销。作为环泉州港区域窑业的一个支点,莆田窑随之崛起。
此前的考古调查发现,莆田窑口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下海贩番的优越条件。推断先民在窑口选址时,已经考虑了产品外销的航路。比如东海的青蛙山窑址、许山窑址位于湄洲湾畔,就地即可“出海”。西天尾的碗洋窑可通过木兰溪,抵达三江口港,通过兴化湾运至泉州港支港。庄边窑由萩芦溪顺流而下,可通达江口港,出兴化湾,达泉州港,或北上甘棠港、宁波港出洋。通江达海运输,莆田窑“瓷”行天下。
考古出土的诸多瓷器印证了莆田海上贸易的繁荣。然而,随着明代推行的“贡舶贸易”制度和闭关政策,实行严酷的海禁,港口走向衰落,庄边窑逐渐没落。
1958年,莆永公路修筑时,人们意外发现挖开的山体悬崖上满是碎裂的陶片和瓷片,层层叠叠的,堆积厚度超过1米,尘封的庄边窑重见天日。经发掘,庄边窑范围10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为2米至6米,为莆田发现的最大古窑址。
古窑址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密码,是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两次参加全国文物普查的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柯凤梅经调查我市窑址后分析,莆田窑址生产年代从宋至明,主要烧造青瓷、青白瓷和陶器。
青瓷以涵江区庄边碗窑垅窑址、荔城区西天尾碗洋窑址、仙游度尾圣山窑址和园庄清峰阁窑址为主要代表。青瓷器釉色多呈青灰色,生产的器物有碗、盘、碟、罐、壶、钵等,产品盛行刻画花和印花工艺,装饰粗率,布局疏朗,纹饰有篦梳状线条纹、篦点纹、莲花、莲瓣、菊花、菊瓣、牡丹、双鱼、鱼藻以及几何形线条图案。这类青瓷在福建省被称为同安窑系青瓷,其工艺技法仿效浙江龙泉窑风格,造型与装饰多与龙泉窑南宋至元代的器物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因此,这类窑址盛烧的年代应当在南宋早期至元代。
青白瓷类型的窑址,主要有城厢东海许山窑址、青蛙山窑址和仙游度尾埔尾窑址等,其产品多为碗、碟、洗、盘等,工艺技法受江西景德镇影响,与省内德化窑的形制较为雷同,这类窑址的烧造年代应为南宋晚期至元代。
陶器类型的窑址为笼口窑,以城厢灵川东汾窑址为代表,主要产品有小口瓶、罐等器皿,与省内闽南晋江磁灶窑相类似,其年代从宋代延续至明代。方志记载的澄林、濑溪、景德里等窑,就属于这种性质。
来源: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文/图
编辑:陈可而
值班主任: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