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 “善举”?
一位 60 岁的奶奶,
岁月的风霜早已在她脸上
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为了拖累那最近失业的儿子,
她鼓起勇气走进了一家餐饮店,
去面试洗碗工的岗位。
奶奶颤颤巍巍地站在老板面前,
眼中透着一丝期待,
那是对一份工作、
对能为家庭再出份力的渴望。
可那老板呢,从奶奶进门起,
就从头到尾地打量着她,
那眼神里满是不屑,
仿佛在审视着一件低贱的物件。
随后,他轻飘飘地甩出一句话:
“1000 元工资。”
奶奶一听,愣住了,
赶忙说道:“门口不是写着 4000 元吗?” 这话音刚落,老板瞬间火了,
扯着嗓子叫嚷起来:
“你也不看看你多大年纪,我肯请你已经是在做善事了,1000 元工资,爱干不干,不干走开!”
这场景,像极了那句经典台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在这老板眼里,
奶奶根本不是一个有着生活困境,
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的人,
而仅仅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
廉价使用的劳动力。
就如同巴尔扎克所说:
“社会是个泥坑,
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而这位老板,显然是自认为站在了
那可以俯视他人的 “高地”,
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
奶奶心里满是委屈啊,
她想着失业在家愁眉不展的儿子,
想着家里可能等着用钱的各种地方
只能把这委屈硬生生地咽下,
带着一丝无奈和悲凉,
回答道:“好,我干我干!”
那一刻,她的背影仿佛承载了生活所有的沉重,让人看了不禁眼眶湿润。
而,在这个时代,
这样的故事却并非个例。
我们时常能在新闻中看到,
年迈的老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
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
没有专业技能,
但他们的双手却是最勤劳的、
他们的心却是最真诚的。
正如电影《阿甘正传》中所说: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对于这位奶奶来说,
生活或许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与坚强。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热议着一个话题
“当你老了,
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有人选择安享晚年、
有人选择继续奋斗。
而这位奶奶的选择,无疑是后者。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
“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
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与偏见。
老板的态度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但它却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某种刻板印象与歧视。
正如电视剧《都挺好》中所说:
“人跟人之间,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偏见,生活会更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
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对于那些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无论他们的年龄、
性别还是身份地位如何,
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
尊重与支持。
最后,
愿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能
被生活温柔以待;
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一个幸福、
安康的晚年生活。
你对老人家出来工作怎么看?
信息来源:个人原创随笔
文章配图源自网络,与文章无关
若侵权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