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地】新民晚报 | 卢垚等: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国际传播影响力

学术   2024-09-30 17:05   上海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提出了明确要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讲好长三角城市群的故事,扩大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优化长三角传播资源,联合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合力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那么,提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创造者”的硬核长三角城市群。由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中国逾30%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在加速提升,长三角人才总量也在持续攀升,科研合作不断紧密,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作为“创造者”的长三角城市群,拥有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产业的硬核实力,这也成为其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长三角城市群故事的内核所在。2023年,上海城市形象片《SHANGHAI LET’S MEET》以中、英、法、西、阿、俄、德、日、韩等9种语言版本,向世界发出上海的诚挚邀请,片中我们在进博会、洋山深水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感受上海、感受长三角城市群拔节生长的活力。可以说,上海在发挥长三角城市群龙头示范作用下也走出了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之路。

上海以市区两级协同为抓手开展国际传播。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加强同长三角区域联动,更好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不断改革创新结成丰硕成果,获得媒体持续关注,其中就不乏适合国际传播的案例。例如,上海在留才引才方面以海外人才居住证为载体,探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海外人才待遇共享共通机制,如获得示范区首张跨区域家庭式“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的法国人万桑,他虽然一直生活在上海,但工作地不在上海,凭借着长三角示范区推出的人才政策,他们一家成功申领了获得“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相当于享受上海市民“同城”待遇,在他看来这种归属感感觉“很骄傲”。媒体通过接地气的人物故事,展现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

上海构建市区两级国际传播报道机制,面向海内外观众打造闪亮的城市名片。上海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传播阵地集合了街镇、区委办局等职能部门,在国际传播报道上有先天的在地优势,如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16个区区委宣传部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百集融媒体产品“老外讲故事”系列融媒体产品《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中,很重要的一点创新是把上海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纳入产品内容的生产系统。而在今年面向海内外观众发出“Go And See Shanghai”邀请的“2024遇见魅力上海”,也是结合上海16个区的特色,从海派城市考古、江南文旅集群、顶流节展赛会、文化空间塑造等多维度视角,深度开掘上海全域旅游新线路、新场景、新体验,全方位呈现上海之美。

上海联动长三角城市群放大国际传播声量。首先,密切长三角城市群报道联动,凝聚长三角城市群的传播共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网络国际传播活动“打卡中国——你好,长三角!”在上海白玉兰广场启动,来自英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墨西哥、西班牙、委内瑞拉等国家、常驻中国的网红博主围绕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在上海、苏州、杭州、黄山开展打卡采风,近距离、多角度感受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成就。其次,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文化认同,打造媒体品牌着力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对外阐释。文化可弱化地域空间界限,强化区域间的协同性与认同性。新民晚报“老外讲故事·相约长三角”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苏浙皖城市、部门开展“老外讲故事”走进长三角活动,邀请有专业性、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长三角国际友人,通过举办参观考察、对话交流等线下活动,挖掘更多国际传播主题,讲好长三角故事,传播一体化声音,合力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今年4月,“老外讲故事”这一IP落地安徽黄山,来自法国、匈牙利、俄罗斯、伊朗、也门的5位“国际体验官”深入黄山风景区,沉浸式感受黄山在生态发展、文旅融合方面的实践,以“外嘴”讲述长三角一体化故事。

上海依托国际友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美誉度。国际“友好城市”作为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联谊与合作关系,编织起了地方国际传播工作的民间交流保障网,也有效地增进人民友谊、推进文明互鉴、促进务实合作。截至今年6月,我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建立了2999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上海依托友城关系,建立起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不但密切了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认知与了解,打造更具吸引力、知名度、可持续的城市品牌,更是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之间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3年12月,来自13个友好城市的代表齐聚上海,参加2023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合作论坛,共同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深化友城合作”和“经贸合作与友城高质量发展”分享发展经验,助力上海与友城关系高质量发展。除了关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展览、赛事及活动之外,上海也着力国际友城在历史文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潮流运动等方面的渊源与合作,塑造与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相互关注、相互协助、交流交融的国际化标签,共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知名度与城市美誉度。


卢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洁,新民晚报专刊部副主任、长三角工作室负责人

来源:新民晚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展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活动、重要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