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村村有道!” 利通区焕发乡村新活力

政务   2024-11-15 11:45   宁夏  

近年来,利通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力推广联农带农富农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农民铺就了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幸福路。如今,利通区的乡村田野上,一幅村村联动、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金积镇大院子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自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模式后,村庄发展焕然一新,大院子村党支部书记丁玉军说:“我们通过跨村联建有了新力量,现在大家齐心协力搞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已经增长了36%,其他联建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达10万元以上。”

通过跨村联建,村与村之间交流经验、联合治理,共同帮助村民规划产业和发展前景,大院子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地共享资源、统筹人才,各村整合土地、资金和技术,形成了资源互通、共同致富的新模式。郭家桥乡积极引进农业科技公司,与周边乡镇联建起特色西红柿种植项目。数百亩的“瓦大”西红柿田地绿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种植户赵怀军兴奋地说:“以前种地靠一家一户,种啥、卖啥都自己摸索。现在村里带着我们合作种‘瓦大’西红柿,有技术指导,还不用愁销路,大家干劲特别足!”

如今,特色西红柿种植带动了260多位本地农民参与种植、管理和销售。不仅盘活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还让各村的‘土专家’跨村交流,使农民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鼓足了他们增收的信心。

利通区将产业发展视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通过项目打捆使用、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等方式,互帮谋划、互帮项目、互帮资金、互帮开发,抱团做大优势产业,策划生成了一批批优质产业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金银滩镇团庄村与扁担沟镇石家窑村联合成立了兴牧富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牛羊肉精分割交易大厅,不仅解决了周边3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分割包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在合作社负责肉类分割的村民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每个月能挣6000元左右,收入踏实又稳定。”

跨村合作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产业链带来的红利,村民的腰包也随着产业联建鼓了起来。

金积镇大庙桥村以辣椒种植产业为突破口,推行“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让村民们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了稳定的收益。种植户们有了村里的技术支持,辣椒不愁销路,年收入比以前高出几倍,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据了解,大庙桥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8.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6万元,辣椒产业已成为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大青葡萄的丰收中变得越来越甜。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里的大青葡萄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还打响了品牌。龙二大青葡萄被评为“第六批吴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力带动本村及周边大青葡萄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为区域标志性品牌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新接堡村则通过推进“村社联建共富”工程,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载体,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将优质农特产品产业链延伸至社区,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

新接堡村党支部书记马占伏说:“社区居民可以通过预定、团购等方式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新鲜农产品,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供应链,降低了成本,还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实现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双赢。”

如今,在利通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等多种举措织成了一张“共富网”,为农民开辟了增收的广阔空间,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产业带来的发展成果,这种团结协作的共富模式,让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迈步前行。(记者 王欣惠)

编辑 | 顾   静

责编 | 金   森

审校 | 张   媛

终审 | 马婷婷

供稿邮箱 | wzltqxcb@163.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多彩利通                  微信视频号

多彩利通
发布利通区政务信息、民生咨询、便民服务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