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文化的主题词

政务   2024-11-04 12:21   贵州  

范同寿


贵州贵阳人。历史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贵 州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出版有《贵州简史》《贵州历史笔记》等著作10余部。


多彩、神秘、和谐、包容,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主题词。我们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认识贵州需要了解贵州的历史,建设贵州更需要洞悉自己足下的这片土地。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增强做贵州人的骨气和底气。

研究贵州的历史与文化,首先需要探讨它的主题词。

贵州文化是云贵高原东部锥状喀斯特地形孕育出来的山地多民族共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充实、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系统。搜索最能表现贵州历史全貌,准确展示贵州文化系统的内涵、外延与基本特征的主题词,必须对该文化系统有一个深入的全局性把握。



由于区位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贵州的历史发展轨迹与许多省区不同,作为地域文化系统的贵州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因此,属于它的主题词也就不止一个。


多彩


说到“多彩”,这个词往往与多姿或丰富连用。按照有些人的解释,多姿是说有很多种形状,丰富是形容内容很多,于是,多彩似乎成了很多种颜色的意思。其实,“多彩”这个词的内涵要远比“多姿”和“丰富”这两个词宽泛得多。今天“多彩贵州”已经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我们提到多彩贵州的时候,人们一定不会只想到五光十色的色调,而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远远超出当代人想象力的山水奇境,想到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还有那些迄今无人能识能辨的文化遗存,等等。

地处云贵高原东半块的贵州,是一片山的世界。历史上那些过惯锦衣玉食生活的达官贵人,总喜欢把山与“穷”字连在一起组成词来用,诸如穷山恶水、山穷水尽、穷乡僻壤之类。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山应该是一种上帝的恩赐,是财富与美景的化身。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是第一位来自江南广游黔境的旅行者。他所撰写的《黔游日记一》和《黔游日记二》,翔实记述了在贵州感受到的山水风光与风土人情。面对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徐霞客赞道:“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计数。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倦,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这段经典描述,至今仍脍炙人口。



这些年,贵州的自然景观已经陶醉了无数乘着飞机、高铁而来的中外游客。这些人到贵州后,无不感叹贵州山地景观之多彩多姿:从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到因梵天净土而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从以狭长幽谷、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山谷伏流景观为主,有“地球上的绿宝石”之称的大小七孔,到赤壁丹崖广泛发育,有着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异形态的赤水丹霞地貌;再有众多遍布省境各地的石峰林、大峡谷、原始森林,以及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江河湖光景色,总让人目不暇接,犹如置身于精心培植出来的盆景之中。这种喀斯特山地高原千姿百态的独特美,无疑是贵州多彩的一个方面。

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故民族民间文化在贵州历史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多彩”之所以被公认为贵州民族文化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内容体现了内涵各异的民族节日文化,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原生性歌舞文化,持续保持各民族自身文化传统,又因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相互交融形成的民族生活文化等。每年多达千余个不同的民族节日,既丰富了少数民族辛勤劳作后的生活情趣,又向外界展示了贵州文化的多彩。


神秘


到过贵州的游人,都会陶醉于贵州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人们除了对民族节日的五光十色津津乐道,滔滔不绝地谈论参与民族节日活动的体会外,还念念不忘深植于脑海中的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工艺精湛的服饰、风格各异的习俗。

在倾听导游解说或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以前,许多人往往弄不懂苗族妇女头上为什么带着那么多银饰品,身上的衣服为什么那么堂皇重彩,又是刺绣、又是挑花蜡染;布依族女性的衣服为什么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而且喜欢包头帕,盘围腰;彝族为什么在服饰上特别看重青黑色,喜着长袍,缠包头……其实,即便听了再多的解说与介绍,作为旅客要真正懂得贵州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是很难办到的,就连专业从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至今都还没有停止对民族服饰的探讨。因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不仅多彩,而且是世代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同方言区的苗族服饰就有着不同的风格,它们都是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少数民族文化中多彩与神秘兼而有之的当数歌舞。人们常以歌舞的海洋来形容贵州民族歌舞场面之盛大与如海潮般的氛围。在贵州,无论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村寨,只要恰逢其时,你都能听到或高亢激昂、热情奔放,或音域宽阔、如泣如诉的歌声;看到或绚丽多姿、飘逸潇洒,或风格淳朴、欢快活泼的舞蹈。尤其意蕴深刻、曲调优美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还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与精神生活的艺术化反映。



如果有机会到如繁星洒落的贵州各级各类博物馆参观,有机会浏览关于贵州的历史书籍,更多的人还会惊叹:这个僻处于大西南喀斯特山地的省份,历史发展的轨迹何以如此独特?何以充满着那么多如海龙屯那样的神秘文化遗存,有着不胜枚举、至今无人能解,如古夜郎国之类的历史悬案?贵州历史文化所展现的内容,持续时间从旧石器时代到迈入文明社会以来长达数十万年的时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贵州都有着独特的表现,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引发遐想而又苦思难解的空间,让自己的脑子长久沉浸于神秘的回味之中。


和谐


中华民族文化犹如一座百花园,贵州山地文化从各方面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贵州历史上的和谐,几乎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重峦叠峰,山高谷深,河流纵横,自古以来各族人民便根据地形特点,或依山而居,或傍水生息,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共同生活在贵州这片山重水复、生存环境千差万别,却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在长期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维系民族生存的斗争中,各族群众一方面通过艰苦的努力利用和改造着自然,维系民族的生存,维护和传承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与毗邻而居的其他民族在生产、生活领域进行频繁的交流,构建出不同民族间和谐相处的特质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的社会氛围。这种生存格局,正是和而不同、交融共生传统和谐文化的体现。

在贵州,和谐不仅存在于族际之间、村寨之间、家庭之间,还存在于人与大自然之间。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保存下来的许多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一方面传述着本民族古老的历史,歌颂先辈的勤劳勇敢,同时又都充满对后代的期望,教育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敬老爱幼。不少村落,往往将这种和谐传统具体化作文字刻为碑记,成为一段时间里乡规民约的内容。




人与自然同根同源的意识,一直是贵州各族传统文化中的主导。生活在万山丛中的人,既然要靠山吃山,就得吃山养山。因此,毁坏林木,破坏生态环境,一直是各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大忌。这里的人们崇拜和敬畏赖以生息的大自然,相信“万物皆有灵”,痛恨砍伐山林、污损水源的行为。不仅乡规民约中几乎都有对损害生活环境行为的惩罚条款,许多民族还有鼓励、奖掖保护环境的传统。

许多初次到贵州的游人,踏入农村的寨门后,总感觉到一股友爱、祥瑞的气息扑面而来,而这种感受是他们在其他旅游地未曾体验过的。直到与当地的群众反复接触后才逐渐明白,这种气氛源于人们始终将真、善、美作为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早已世代扎根于民众的内心。


包容


历史上,多种文化在贵州大地并生共荣,其基础就是贵州历史文化的包容性。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境,先秦时期的贵州土著文化与其后进入这一地区的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贵州都能找到扎根生存的条件,通过长期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形成以今贵州行政区为范围的贵州地域文化。

秦汉以前的贵州属于统称为西南夷地区的一部分,居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主要是属于古代百濮族系的仡佬族先民。然而,在人类发展史上,恒久固守一地生息的群体毕竟是极少数。在农耕产生以前,出于生存的需要,以氏族、部落为纽带的人群,往往不得不逐水草而居,生活于移动中。这种群体迁徙很容易导致早期的移民与土著之间的族际争战,关键在于移民目的地已有的文化是否具备包容性。

贵州高原的民族迁徙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留下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迹。由于贵州山地文化的包容特质,先后从东、南、西几面向贵州迁徙,进入今贵州境内的氐羌、苗瑶、百越族系的先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息之地,与土著民族和其他迁徙而来的民族和睦共处,繁衍子孙,传承文化。汉民族的移民同样如此。



除了自然流动外,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总是在各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发生的,最早的汉族移民便是缘于统治者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当今天的贵州大部分还属于秦楚争夺的黔中地时,已有一些汉族先民零散地进入黔北与黔中一带居住。秦灭六国,修筑起于四川宜宾,经贵州威宁进入滇东北的“五尺道”,往返于道上的商旅、路人,一部分遂进入了黔西北。汉武帝派唐蒙通夜郎,决定在夜郎境内设置郡县,因开凿夜郎道数岁不通,经费拮据,便产生了从巴蜀迁移富有之民到贵州,既可加强对夜郎地区的管控,又可解决经费难题的想法,于是便有了《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的“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的举措。这项举措的实施,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导下的大规模移民。

与汉民族一样先后进入贵州的其他各民族,如苗、布依、侗、土家、彝、水族等,虽然迁徙的内外因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与贵州高原的土著民族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包容的文化氛围内,一起以坚韧不拔、奋勇抗争、不懈进取来面对各种恶劣的客观环境,传承和发展自身的民族文化,打造足下这片秀丽多彩、温馨和谐的山地高原。

多彩、神秘、和谐、包容,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主题词。我们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认识贵州需要了解贵州的历史,建设贵州更需要洞悉自己足下的这片土地。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增强做贵州人的骨气和底气。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今起,电子行驶证将在全国推广
   ●出省新通道!贵州这条高速最新进展‍‍

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39期

作者:范同寿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肖亚琴

“贵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3198(总第8238期)

2024年11月4日

贵州改革
上连天线,传递中央、省委改革声音;下接地气,关注百姓、粉丝民生实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