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明区深入实施历史文脉挖掘、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历史街区打造工作,进一步赓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文化记忆。2024年,甲秀楼历史文化街区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一是深挖一批历史文脉。采取“专家+民间”“本土+外来”方式,在居委会、原居民参与的基础上,引进上海景域集团、成都锦绣集团、省建筑设计院、银泰集团、基准方中等专业团队,聘请省文史研究馆及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组建南明区历史文化挖掘团队,共同参与文脉挖掘和活化利用。探索采取“点式深挖法”,逐个深度挖掘梳理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普世价值,并将挖掘成果系统植入项目建设中。目前,已梳理出不可移动文物105处、重要历史名人22位、老街旧巷17条、书院名校9处、地名遗产8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7项。
二是修复一批文保单位。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要求,按照“内部保护修缮提质一批、外观风貌整治提升一批、织补新建嵌入一批”思路,系统谋划包装历史文脉修复整治项目24个,重点实施戴蕴珊别墅周边环境及建筑风貌整治、王伯群旧居附属文物建筑(构筑物)修缮工程、刘统之先生祠周边提升改造、护国路民国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等节点项目。同时,通过打造城垣步道遗址道,嵌入历史寻迹线,串联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增设文化设施、座椅、亭廊等,完善标识系统,形成城市漫游新路线。
三是打造一批历史街巷。以历史文脉为依托,建立综合老旧小区改、背街小巷改、地下管网改“多改合一”机制,坚持“留、改、拆”和“建、运、管”并举,推出曹状元街、翠微巷、护国路等一批历史街巷。同时,通过区域内国有资产盘活、征收改造、收租收储、新增建筑等方式,采取“新招一批、保留一批、提升一批、挖潜一批”的运营管理策略,在历史街巷中引进落地和提升改造一批经营业态,让传统街巷焕发生机。如,曹状元街区共引进了37个品牌,推出文创定制产品近80个品类,222个商铺经改造后提升了质感和商业活度,已荣获省级夜间文化活动旅游消费聚集区、贵阳市特色商业步行街等称号。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024年第47期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肖亚琴
“贵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3398期(总第8438期)
▌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