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设计目录
图|来自网络
“初番花信小寒前,早绽梢头两三蕊。”
小寒的第一候花信,是梅花。
花信风,是晚唐流行在江南的以花开为春讯的一种花候记录时令的方式。陆龟蒙有“几点社翁雨,一番花信风”。北宋名相晏殊也有“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
以小寒节气的梅花为开始,到谷雨的楝树开花,时间从晚冬小寒跨越到早夏,涵盖了24种花卉,每五日一种花木,以这种方式记录冬春花事。
梅,宋人爱到骨子里,几成痴。
那么多写梅的宋诗,
最不能忘陆游笔下的梅花。
他一生酷爱梅花,也像极了梅花。
他守着对家国天下的坚贞不屈,
诚如梅花,于风雨中踽踽独行。
一任风霜欺压,寥落不堪。
不与群芳相争,不同世俗合流。
即使最终归于尘土,仍留得幽香在人间。
-
爱梅之心,
最爱的,还是梅香。
梅花的香味,尤与众花不同。
带着清冽的寒冷,寒香透骨。
清雅而别有韵味,颇具神韵。
-
中国人对梅花的感情,
非起于一念之间的心动。
是世世代代精神审美的积累,
同时是一种兼具理想和现实主义的寄托。
-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明知易落俗套,
仍然不厌其烦的歌颂它。
我们习惯从梅花身上,
学习种种高尚的品格。
尽管花开百样色,
但不可否认,万花丛中,
中国人对梅花,情有独钟。
-
如果一个冬天没有梅花,
便如一个生命失了心魂。
如果对冬天只能提出一样要求,
那还是梅花吧!
什么样的品种都好。
-
红如丹霞,绿似翡翠。
白色冰清玉洁,黄色高雅坚贞。
曲曲折折、舒朗开阔都好。
无论怎样的姿态形貌,
都有让人折服的美。
这,便是梅花了!
-
无论是在天清流水处,
还是行至野外人家小园中,
但有梅花扑鼻香,
便觉心旷神怡,格外精神。
有时梅花的香气清幽难寻,
却又在不经意间,沁人心脾。
而越至寒冬,越觉梅香醉人。
-
而这样高洁的梅花,
却又极易与各色寻常环境相融。
或是天高云淡,或是晓日初升。
日暮薄寒也可,清风细雨也可。
便是山野人家,青烟袅袅;
便是江上渔家,落日归舟。
亦或是小桥流水、竹林松下,
再有皎月明窗、疏篱小院。
-
无论怎样的环境,若添得一树梅花,
霎时便有了特别的美。
而这时,
若再有笛声、琴声相绕,
时断时续,似有若无。
便更添几分诗情画意。
-
在这多样的环境中,
若论最与梅相配者,
算来还是雪。
-
梅与雪,两相映衬,
便成人间绝色风景。
虽寒意彻骨,却更显精神。
梅之风骨,正在这清绝一色中。
花朵积雪,或是雪裹花朵。
在万物尽杀的时节里,
摇落身姿不落魂。
-
分不清是雪花更贪恋枝头俏色,
还是梅花不舍这洁白晶莹。
一树梅,
便这样坦坦荡荡立于风雪之中。
美得夺目,动人心魄。
在每一个寻常的冬日里,
遇见这样的一树雪里梅花,
又怎会不觉得欣喜?
-
有人喜爱梅花的朴素与淡雅,
也有人爱它的娴静与清幽。
不同的人观一样的梅,
处于不同的环境、人生阶段,
便会有不同的感受。
-
而这样单纯的梅,
却承载中国人最繁复的情绪。
有谦让的君子品格,
有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也有超凡出尘的不俗气概。
无论是怎样的心境遇见它,
总能得到相应的抚慰。
-
在众芳摇落的时节里,
若有一树梅悄然盛放,
便再是凄苦的生活,
也会有清香慰藉疲惫的心灵。
雪落人间,
而有一枝梅花傲骨卓然,
开在山野间、云天外。
守得一季冬来,盼得一场雪归。
便于此时,倚香踏雪寻梅去。
-
而属于中国人的梅花,不只是生在寒冷的冬。
它在先秦的《诗经》里,拟作心仪的君子。
在唐诗宋词里,孕育出风姿玉骨。
它在水墨江南里是一枝春信早,
在驿外断桥边有陆游的香如故。
在每一个寒冬,它踏风雪而来,
横亘在大江南北每一寸土地上。
梅魂雪魄,便是这样的一种内涵,
让国人痴迷了数千年。
-
-2025国家博物馆新年礼-
即将售罄
点击图片购买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