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目錄君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空山,
向来不空。
却有一种静寂之美,
充盈清新的青翠中。
而使入山的人们,
获得心灵的沉静。
-
它向来,
是诗人偏爱的去处。
从有限的景色中,
抒发无限的感慨。
空山,
是诗人的“迷途知返”。
-
王维的空山,隐在终南。
终南少人迹,却有人声。
入得王维耳朵的人声,
归属于山中村户人家。
-
稚龄老叟,浣女与砍樵人。
也有道士僧人,其他的归隐者。
总之没有更多的世俗人际往来。
-
或许,
终南山也有纷纷扰扰,
但王维的终南山,
一片祥和安宁。
他抛去了那些纷繁复杂,
只余眼前一座空寂的山,
相与往还,悠然自在。
-
好似有些孤单、有些落寞,
但这氛围正契合他的心境。
浮云久居山间,云卷云舒。
淡看飞鸟倦林,暮色苍茫。
这样的日子堆砌得多了,
便渐觉心胸开阔、灵魂安然。
-
这以后,
山,一日更比一日空寂。
当山开始空了,
内心的丰盈便悄然而至。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
但见空山在前,
却有绚烂于心。
-
深林中,一草一木,
都变得可爱又充实起来。
是黄昏落日的影韵也好,
是夜间明月的清辉也好。
越是趋近“寂灭”的时刻,
空山越能彰显它的生命力。
却又不至于过度旺盛,
只是一种清纯可人、清新自然。
-
在松间有朗月相照,
直白的石有清泉流动。
那些青苔都缓缓显现,
三两点人声与鸟语虫鸣相和。
-
山色之中,
不必要求季节气候的分明。
春与秋的停顿,任它自在流连。
醉后懒睁眼,自有滴雨声,
在一叶清风之中。
而内心无穷的体悟,
正缓缓地弥漫胸中。
-
而懂一句“空山”的,
远不止一个王维。
再有寻觅空山所在的,
更是不可计数。
-
在辛弃疾,空山,
是告别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待亲手植万松,把闲务皆抛,
世间万事不关心。
唯有山间停云处,
知一古稀老叟,偏爱此山中。
-
更有惜花人在,唯花与天知。
也笑那云出早、鸟归迟,
生年还有几何可争?
便诗情伴酒情,
莫把这风月景,空负了。
-
纳兰容若的空山,
与四四方方威风的皇城,
相隔太近。
遂有浓愁,
且须缓缓消散。
-
他分明韶华正好,
却听得空山梵呗。
觅得水月洞天处,
恍然似来到境外。
-
他的空山里,不染纤尘。
夕阳斜照,
疏林上一抹微云。
他观这一轴西山画卷,
幻想踏步缓行至崖顶,
所遇有老僧孤吟。
-
他也曾幻想过,
行于云山之中,
垂钓溪头之上。
在涧水边弹琴复长啸,
快活无比地度过一生。
-
但他终究,困在这皇都里。
过早地走完伤心的一生。
他曾于梦中所见的空山,
始终太过孤独。
他的布袜青鞋约,
永久永久地不可实现。
-
空山依然在。
存于世间,
却又始终超拔物外。
当孤云与众鸟归去,
有李白对此石上月。
-
长歌一曲,醉与芳菲。
便人间风闻,有客星辞帝座。
却是太白归卧空山中,
钓碧溪,自在游。
-
当一路行来,
多坎坷、遍磨折。
在经风霜雨雪后,
空山是苏轼的释怀处。
满山风雨终有歇时,
又何妨,吟啸徐行?
-
便是竹杖芒鞋,
也能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释怀了自己,
也开解了无数后来人。
-
在这匆忙而短暂的人生里,
得一空山慰寂寥的人,
太多太多。
而空山,却从不见挤挤拥拥。
一时的失意也好,
厌倦了尘世也好。
哪怕只是单纯想寻一刻静谧,
空山都能容纳种种繁杂情绪。
-
空山,从来不空。
只是漫步空山中,
洗去了身心的疲乏,
渐渐获得一种宁静。
而更加明白,
要如何与这天地、与自我,
与这满山空幽,和平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