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历史沉浮,绘时代宏图|河北东方学院团委“历史上的今天”1.22北方小年(第五十一期)

文摘   2025-01-22 23:26   北京  


河北东方学院团委

“历史上的今天”

1.22北方小年

(第五十一期)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穿越历史长河的重重迷雾,探寻尘封已久的时光典藏。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历史上的今天》,我是主播王博涵。

广播站|王博涵

在1月22日,我们迎来了小年这个温馨的节日,它就像春节的前奏曲,奏响了新年的乐章。

小年这一天,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集市上,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摊位,喜庆的春联在风中飘动,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人们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心挑选着心仪的物品,为家中增添新春的氛围。

在传统习俗里,小年有着独特的仪式感。扫尘,是一场辞旧迎新的大扫除,全家总动员,擦拭家具、清扫角落,将过去一年的灰尘与疲惫一并扫去,让家焕然一新,也寓意着把旧岁的晦气清扫出门,迎接新岁的吉祥安康。祭灶王爷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摆上糖瓜、灶糖等供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那一份虔诚的祈愿,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深期许。

美食,是小年不可或缺的主角。北方的糖瓜,甜脆可口,咬上一口,满满的甜蜜在舌尖散开,糖的黏性仿佛要把幸福紧紧黏住。南方的年糕,软糯香甜,蒸好后热气腾腾,寓意着“年年高”,每一口都是对新一年节节高升的美好憧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些传统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亲情也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愈发醇厚。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小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底蕴。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心,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依然能触摸到古老传统的温度,铭记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祈愿。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年的庆祝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如今,线上的小年祝福、电子春联等新形式不断涌现,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年味,与亲人朋友跨越距离共庆佳节。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小年所蕴含的团圆、迎新、祈福的内核始终不变,它扎根在我们心中,成为民族情感的共同记忆。

在这个小年,愿大家都能与家人相聚,感受家的温暖,让心灵在传统节日的滋养下充实而宁静。待新春的钟声敲响,我们将带着小年的祝福,大步迈向充满希望的新征程,迎接更多的美好与幸福!

好了,纵谈天下事,洞彻古今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知史明志继往开来。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河北东方学院团委“历史上的今天”1.16北平古迹保护的远见卓识(第五十期)

河北东方学院团委“历史上的今天”1.7 腊八节(第四十九期)

河北东方学院团委“历史上的今天”1.1 元旦(第四十八期)

剪辑|广播站 韩雨晨

排版|连志嘉

初审|崔丽萍

复审|刘闯

终审|胡竞丹老师

出版|校团委青年传媒中心

河北东方学院团委
它可以为你解答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它还可以在各类晚会中发挥巨大魔力,它还可以为你推送同学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它就是河北东方学院团委。关注它,关心校园生活。
 最新文章